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思维导图在《〈论语〉选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思维导图被称为“21世纪全球思维工具”,作为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够高效地激发思维和整理思维。在《〈论语〉选读》教学中,笔者启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弥补教材体例缺陷,有利于提高高考复习效率。通过思维导图整合法、思维导图笔记法、思维导图记忆法、思维导图复盘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论语;意义;具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从2006年起,语文版《〈论语〉选读》作为“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教材之一全面进入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在这12年里,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什么、如何教,怎么评”上苦苦探索,不懈追求,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课堂教学依然举步维艰,教学主体依然消极被动,整体教学状态依然“无序、无趣、无味”。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论语〉选读》教学,效果显著。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Mind Map)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教育界、企业界的认可,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思维工具”。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偏重于逻辑思维,右脑偏重于形象思维。以往,教师只注重或更擅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忽略或不擅长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右脑常处于被动或闲置状态,长此以往,思维虽变得严谨、有条理,但学习会逐渐变得枯燥、乏味,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按照大脑的自身规律进行思考,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注重图文并茂,围绕某一主题,把所有相关信息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形成不同层级的分支,每一个分支上写着不同的关键词或短语。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既能调动左脑的逻辑、分析、概念思维,又能调动右脑的图像、想象、综合思维,使人的左右大脑一起配合,让人的神经通路更畅通,人的思维潜力挖掘得更充分。
  二、思维导图在《〈论语〉选读》教学中的意义
  (一)启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习四大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结合思维导图和《论语》特点,笔者在这里重点阐释“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大素养。
  1.思维素养部分要求学生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这五种思维的培养需要同时开发学生的左右脑,而思维导图作为全脑开发的思维工具,有利于学生思维力的训练。在《〈论语〉选读》中,有许多的概念、逻辑、关系、分析,这些抽象的知识,经过思维导图的呈现,会变得更加形象,关系更加具体,逻辑更加清晰。
  2.文化素養部分要求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理解和传承文化。如何正确理解《论语》每一个章节,理清关系,形成思路,扎根心中,从而更好地传承文化,这需要掌握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大量的、零散的《论语》章节中有效突围,这也是笔者系统研究思维导图的初衷之一。
  (二)启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弥补教材体例缺陷
  《〈论语〉选读》的课文只是根据某一主题编排,章节之间没有紧密联系。正如编者“前言”中所说,“只是为了阅读上的便利”。
  如何把零散的章节系统化,如何找到章节之间的联系,如何归纳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些都需要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特别适合学科体系的构建,系统化的知识要放到一个载体上去传承,树状知识结构无疑是最理想的组织形式。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和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三)启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在《〈论语〉选读》复习阶段,由于复习进度紧张,教师无法像传授新课那样去详细分析讲解,学生对整体思路的把握有所欠缺,复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说:“只有把新旧知识链接起来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笔者在近四轮的高考复习中,针对 《〈论语〉选读》,巧妙启用思维导图,将原本松散的、无序的语录结合自己的授课思路,用图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现出来,既授课高效,让学生快速整理思维,回忆起已学的知识,又让学生积极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温故而知新。
  三、思维导图在《〈论语〉选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思维导图整合法
  整合就是把零散庞杂的点状知识通过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彼此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知识,思维导图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如前文所述,思维导图是以发散性思考为基础,讲究图文并重,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节点与线条把关联的碎片化知识“模块化”,进而形成“知识网”,建立有规律、结构化的“知识树”,从无序到有序,从杂乱到清晰呈现出来。事实证明,启用思维导图来整合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仁者爱人》这一课首要教学任务就是理解“仁”的丰富内涵。这些丰富内涵蕴含在本课的11个章节中,这些章节又是零散的,没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果教师从头到尾依次讲授,学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仁”的内涵,只会获得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在学生梳理好文言词句和翻译基础上,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图中首先确定“仁”为核心,围绕“仁”这个一级主题发散开去,归纳出“仁之本”“仁之方”“仁的实践”“仁的最高境界”“仁的理想效果”这些二级主题,然后再具体阐述,列出关键词,用线条连接,形成了一个有内在逻辑的“知识树”。
  (二)思维导图笔记法
  记笔记是学生最广泛也是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并不是所有记笔记的同学都能取得好成绩。这其中就有很“认真”的学生,老师口述的每一个字、板书的每一个词,他都一丝不苟地记录,一学期下来,笔记本比其他同学多用去了许多,可不幸的是,成绩依旧没能提高。为什么记下了所有知识点,却学而无获?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不会记笔记。   思维导图最早就是一种笔记方法,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具体化。思维导图笔记相较于传统笔记,不再是机械摘录,反复复习,而是要求学生对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构思,理清各个知识点和主题的关系。
  以往,我们发现《〈论语〉选读》整本书学完,许多学生的课本要么崭新如故,要么密密麻麻,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向学生推荐并讲授了思维导图笔记的制作,学生兴趣浓厚,收效甚好。学生根据老师课堂教授的内容整理制作《克己复礼》思维导图笔记。什么是礼乐制?礼崩乐坏、名实不符在文中具体如何体现?克己复礼首先要做什么?仁和礼的关系如何?如何把握“孝”?这些问题在绘制的思维导图里能够得到很好的诠释,相较于传统笔记,思路明畅,关系清晰,既提高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三)思维导图记忆法
  思维导图有利于记忆,首先在于关键词的提取。以《中庸之道》为例,文本里的“中”“礼”“和”三个字就是关键词,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字展开,抓住了这三个关键词,也就是抓住了本文的核心,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
  思维导图有利于记忆,其次在于思维的可视化。以《中庸之道》为例,文本中围绕中庸之道这一处事原则,第一章就指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民鲜久矣”,进而引出“狂”“狷”两种对立品质,此二者均不符合中庸,因此要提倡“中行”,即“尚中”。“尚中”不是盲目,没有原则,而是要“义之于比”,也就是“时中”。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思维导图上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再现。
  思维导图有利于记忆,最后在于记忆元素的丰富。这里的元素包括节点、线条、符号、色彩、形状等,结合各种元素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刺激大脑记忆深处,将平铺直叙的内容图形化,解放大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思维导图复盘法
  复盘,源于围棋术语,就是指每次博弈结束以后,双方棋手把刚才的对局再重复一遍,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对这盘对弈的印象,也可以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是提高自己水平的好方法。复盘同样适用于教学,再结合思维导图,让复习变得高效。
  在复习《〈论语〉选读》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高二下学期初所学到的知识到高三复习时已经遗忘差不多。一方面,教师再重新详细讲解,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另一方面,学生往往按照教材亦步亦趋地复习记忆,无法对数量繁多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联系,更无法对复习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收效甚微。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导图进行复盘,学生将会快速回忆起以往所学的知识,并且串联起相关的知识,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
  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例,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了解孔子与几位隐士的相互态度,进而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学生如果能够在熟悉课本章节的情况下,主动通过思维导图复盘孔子和几位隐士的相互态度,便能够很好地掌握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经过几年来对思维导图的学习与实践,笔者在教授《〈论语〉选读》新课和复习过程中,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并形成了一整套基本绘制流程:构图——读图——说图——评图——改图。这里的“图”只是可视化思维的辅助工具,笔者不只是希望通过思维导图工具的使用呈现思维,根本地希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力,系统学习力。借此,让学习由点状学习升级为系统学习,让学生在无涯的学海中以“图”为舟尽遨游,为《〈论语〉选读》教学辟新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孙易新.思维导图(应用宝典)[M].北京: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
  [3]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4]林静静.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阅读复习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
  [5]折宏凡.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自主学习中的应用性探究[J].新课程(中学版),2017(6).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