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滑液支原体关节炎的病机、诊断和治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猪滑液支原体关节炎是由猪滑液支原体引起的关节炎。猪滑液支原体能够引起猪关节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美国、英国、德国和丹麦均已有相关报道。该支原体主要寄居在猪的呼吸道,大量支原体脱落仅发生在急性感染期间。临床上患猪表现为跛行,猪滑液支原体感染关节常见有增生、肿胀、水肿以及滑膜充血等病变。
关键词:猪;滑液支原体关节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3-0138-01
1 流行病学
研究证实,1995年,8%~9%滑液样本来源于丹麦经病原检测阳性的患有非化脓性关节炎的屠宰猪,而且Friis等(1992年)从丹麦屠宰场中20%患有关节炎的病猪体内分离到猪滑液支原体[1]。该支原体主要寄生在猪的呼吸道,且主要是位于上半部分。尽管病支原体能够持续存在于感染母猪体内,但其仅传染4~8周龄以上的猪。人们认为该病是由急性或慢性感染猪通过围栏进行传播,传播的速度可能与环境因素以及饲养密度有关。
2 病机
感染急性期可持续1~2周,在此期间该支原体能够传播至关节和多种组织中,遍布机体全身。经过4~9天潜伏期后可出现关节炎症状并且能从急性期感染关节内分离出猪滑液支原体,即发生跛行后的1~2周以及暴露后的2~3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为临床出现关节炎症状后的3~16周,在该阶段扁桃体仍被感染,而且病原体能够持续存在于关节和淋巴结。通过围栏接触慢性感染猪而被感染的猪,可能不会引起该支原体的全身性传播,而仅感染扁桃体。这表明动物最初是通过扁桃体感染,之后由此引起全身性的传播。一项研究发现,90%的试验感染猪出现有败血症;23头猪中有12头临床上出现关节炎症状;从20%外观正常的病猪关节内分离获得该支原体,从而证实感染并不一定会导致发生临床症状。遗传学、管理模式以及环境的差异,在确定出现的关节炎症状是否由猪滑液支原体感染而引发的,起到一定作用。骨软骨病或外伤引起的黏液囊病变,可能会使猪更易出现猪滑液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关节炎病变。
3 临床症状
临床上与猪滑液支原体有关的跛行主要发生于3~5月齡猪。病猪迅速出现跛行,且可能不止一条腿。一项研究发现,在临床上仅后肢出现跛行与该支原体感染有关。病猪体温维持正常,可能出现轻微的食欲下降且伴随有体重减轻,关节可能维持正常大小或者可能出现肿胀、变软及有波动感。急性症状能够持续3~10天,之后跛行的严重程度逐渐减轻。许多病猪在康复后不出现跛行或出现运动僵硬。持续出现的临床症状通常是由骨软骨病以及猪滑液支原体诱导的关节炎所致。该病死亡率较低,在感染猪群中发病率不等。
4 病理变化
关节常见有增生、肿胀、水肿以及滑膜充血等病变,滑膜表面可覆盖有少量的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滑膜液增多,通常可见纤维素性、出血性浆液或浑浊的褐色液体,感染关节周围的组织通常发生水肿。
在慢性期,关节膜由于纤维化而增厚。在腕关节颅面或跗关节断肌和外侧面可能出现假性囊肿或胼胝体。镜检观察,滑膜的急性病变以水肿、充血、滑膜细胞异常增生以及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随着感染的不断发展,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增加,偶尔可见淋巴小结的生成和发生纤维化。
5 诊断
10~20周龄的急性跛行猪对青霉素治疗没有立即产生反应,可怀疑为猪滑液支原体感染。证实与猪滑液支原体感染病变一致的关节中是否存在该支原体对于该病的确诊非常关键,应当选择疾病特性与该病相一致且处于疾病急性期的动物进行诊断。
应当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出现严重跛行而未经治疗动物的关节液或滑膜进行检测,通过培养或PCR方法能够证实样本中是否存在猪滑液支原体。研究发现,用于猪肺炎支原体检测的PCR方法确实与猪滑液支原体不产生交叉反应。血清学方法能够用于该支原体的抗体检测。与早期的血清学测定方法相比,丹麦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然而这种方法在美国并未被应用。亚临床感染猪在不表现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也可能产生抗体,因此应当收集疾病急性、亚急性/慢性期的双份血清来确定抗体水平是否随临床症状的进程而提高。
6 治疗
研究证实,恩氟沙星、林可霉素、四环素和硫姆林都能有效对抗猪滑液支原体。在同一项研究中发现,收集自1968~1971年间的菌株对泰乐菌素高度敏感,而收集自1995~1996年间的菌株被划分在高度敏感与相对耐药之间,这表明一些菌株对泰乐菌素产生抗药性。早期的研究证实猪滑液支原体对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和伐奈莫林敏感。目前,尚未研制出可用于预防该支原体感染引起相关疾病的商品化疫苗。
参考文献:
[1] 翁善钢.支原体感染引起猪关节炎的诊治[J].养猪,2016(3):95-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