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鸡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性疾病,任何品种、日龄的鸡都能够感染发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病鸡主要症状是持续发生下痢,呈现跛行,并伴有神经症状。自然界中广泛分布链球菌,且鸡肠道菌群中本身就含有该菌,在某些条件下,如鸡舍卫生条件差、鸡群比较拥挤、粪便堆积、氨气浓重高以及免疫失败等,都会引起发病。该病主要危害雏鸡,造成大量雏鸡死亡,给饲养者的经济效益以及养鸡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应加以防治。
关键词:鸡;链球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3-0121-02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主要是鸡容易感染链球菌病,且任何年龄的鸡都能够感染发病,其中以小于2月龄的幼龄鸡比较容易发病。另外,鸭、鹅也能够感染該病,但敏感性相对较低。
1.2 传播途径
病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都存在大量病原菌,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导致其他健康鸡感染出现发病,进而形成大面积发病的情况。一般来说,在出现气候骤变、环境卫生条件恶劣、鸡群饲养密度过大、饲养管理不当等应激因素时,都可诱使鸡群出现发病,且快速扩散。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病死率能够达到大约50%。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大部分病鸡呈急性经过。鸡群通常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最终完全废绝,羽毛杂乱、失去光泽,机体乏力,缩颈呆立不动或者卧地不起,嗜睡,双眼闭合,双翅下垂,鸡冠呈苍白色或者明显发紫。全部病鸡都会发生腹泻,先排出少许粥样黄绿色稀便,之后长时间排出水样稀便,且粪便会附着在肛门以及后躯肢体上,对其造成严重污染,有时甚至会将肛门堵塞,最终由于发生严重的败血症而死。
2.2 慢性型
小部分病鸡呈慢性经过。病鸡表现出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少数由于跗关节发生肿大而呈现跛行,头部震颤,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角弓反张,在舍内持续转圈,有些不能稳定站立,出现瘫痪,最终发生死亡。
3 病理变化
3.1 急性型
病死鸡皮下发生出血、水肿,有时胸部皮下存在胶样的黄绿色渗出物;胸腺出血、肿胀,严重时表面会存在坏死灶;腿部和胸部肌肉发生出血;小肠黏膜存在出血点,明显增厚,盲肠发生出血,严重时盲肠内存在大量血液;肝脏、脾脏肿大,存在淤血,表面存在粟粒大小的灰黄色坏死灶以及出血点,质地变得柔软,切面模糊;肺脏发生充血、出血,有时会出现突变;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和心肌存在出血点;肾脏发生充血、肿大;还会出现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以及肝周炎等。
3.2 慢性型
主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纤维素性关节炎、腿鞘炎、卵黄膜炎以及输卵管炎,肝脏、心肌、脾脏等实质器官出现发炎、变性或者梗死,机体明显消瘦,下颌骨间持续脓肿。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检查
无菌条件下,取肝脏、脾脏组织制成触片,同时取心血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大量革兰氏阳性球形菌,菌体单个散在、成双或者3~8个以上排成链状,其中脾脏中含有较多的病菌。
4.2 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病鸡、死亡鸡的心血、肝脏、脾脏,混合后研磨成悬液,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以划线法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25~48 h培养,会长出圆形稍凸的露滴状小菌落,直径1~2 mm,呈半透明的淡白色,表面光滑,具有光泽,周围形成明显的β溶血环。挑取培养基上的小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也能够看到排列成链状的球形菌。将以上病菌分别在pH值为9.6的肉汤和6.5%氯化钠肉汤中接种,置于10℃和45℃条件下培养,都无法生长。
4.3 动物致病试验
取普通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按1∶10比例添加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分别给2只健康小白鼠接种,每只皮下注射0.2 mL;同时给4只健康30日龄雏鸡接种,每只皮下注射0.5 mL。可见2只小白鼠在19 h后发生死亡,4只雏鸡在大约24 h后发生死亡,剖检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发病鸡相同。
4.4 生化试验
取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发现其能够使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糖、果糖、山梨醇发酵,而无法分解发酵甘露醇、棉籽糖、草糖、阿拉伯糖、卫茅醇,无法使纤维蛋白分解,无法使明胶液化,靛基质试验呈阴性。
5 防治措施
5.1 西药治疗
红霉素,病鸡饮水中可添加0.01%混饮,连续使用3~5天。症状严重时,病鸡可按体重肌肉注射30 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青霉素,每只病鸡肌肉注射2万~5万IU,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链霉素,病鸡按体重肌肉注射20 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2.5%恩诺沙星,病鸡按体重肌肉注射0.1 mL/kg,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
新生霉素,在饲料中添加0.015%混饲,连续使用5天。
螺旋霉素,在饮水中添加0.04%混饮,连续使用4天。
5.2 中药治疗
取100 g金银花、60 g黄连、100 g大青叶、70 g茵陈、70 g柴胡、60 g黄芩、60 g桔梗、70 g龙胆草、60 g黄柏、70 g杭菊花、80 g青陈皮、80 g红花、80 g炙甘草,以上中草药先加水浸泡一段时间,接着煎煮至1000 mL药液,待温度适宜后供病鸡自由饮用,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续使用3~5天。前3天用药具有明显的疗效,后2天为巩固治疗,能够清热解毒、消炎利胆,并提高机体免疫力。
5.3 加强饲养管理
调控饲养密度合理,保持舍内温度、湿度适宜以及通风良好,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鸡舍定期进行消毒。避免发生各种应激因素,尤其是注意因气候骤变、更换饲料、分群、转群等所引起的各种应激反应,避免鸡感染病菌。加强种蛋孵化管理,入孵前必须经过清洗和消毒,污染的种蛋禁止作为种用。
另外,孵化器、出雏器以及其他孵化用具也要经过全面消毒,且对早期死胚采取无害化处理,禁止无关工作人员进出孵化区域,避免鸡胚和雏鸡出现早期感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