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组成力量,为现代化建设进程输出了不竭动力。但是,从城镇化建设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城镇化进程仍显缓慢。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上,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和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这种发展态势,只有积极寻求新思路,探索应对措施,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集聚效应;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7;F299.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45
  我国自1988年来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三个阶段发展至今,取得了良好成效: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产业越来越趋向于城市,有效拉动了内需,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了新活力,为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强了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59%,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也暴露出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和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面对这些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中央政策,进一步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 农村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基础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要从农村城镇化建设入手。既定的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目标依然遥远,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目前来看,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1 基层施政者重视不够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强调GDP、强调招商引资搞工业化,追求工业化带来的现实财政收入,是体现政绩的现实问题。相较而言,“三农”政策、农村城镇化在相当多的县域施政者意识中只是一项日常工作,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政策仅仅停留在年初报告和文件中。负责具体实施的部门和很多乡镇领导也不够重视,以文件贯彻文件,停留在口号阶段。就我国农村发展目前来看,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农民市民化,是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1.2 土地问题依然是制约因素
  土地是永恒的话题,农村城镇化绕不开土地问题[1]。1)對土地的所有者界定不清楚。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但在实际管理使用上,集体所有制的根本问题是小组集体、村集体、乡镇集体,没有明确界定。所有制概念的模糊,造成政府征地时征地补偿款补偿给谁有时存在争议,甚至有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存在集体、国有土地的混淆,将集体土地视为国有土地处置。2)土地征用行为不规范,补偿占比低。多地征地补偿安置费基本占土地价格的10%~20%,明显偏低。农民失去了土地,进城购买没有任何优惠的商品房,损害了农民利益,阻碍了城镇化发展。同时,土地财政的占比过重,GDP增长水分大。3)粗放式管理土地。工厂、房地产粗放征用土地,甚至少征多占,人地矛盾突出。同时,政府土地的管理工作薄弱,土地规划、分配和使用均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部分企业土地利用率不高,甚至存在大量闲置土地。
  1.3 农村产业体系发展滞后
  1)农民市场意识普遍较差。农户无技术、缺资金、经验少,不能形成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经营;由于土地不能充分流转,规模化种植和集约生产较难实现,造成农户多是分散经营,重复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农村产业合作组织目前的发展还处在规范化阶段,农户缺乏有效组织,生产大多缺乏信息指导,不能与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县域农业部门农技体系服务跟不上,信息相对滞后,造成农村市场信息不畅通。2)农村城镇化不仅是人的集聚,经济基础是产业的集聚。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人的城镇化生活质量低,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低。农村产业体系发展的不健全,带来的是与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不适应、不匹配,与市场经济不适应、不匹配。
  1.4 城镇化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对立凸显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城市的空间范围逐步蔓延,蚕食着乡村的区域。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企业的烟尘、粉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等造成大气污染,导致各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往往工商业越发达的城镇,污染越严重。同时,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居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突出。地方政府露天堆积、掩埋、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二次污染;工业废水私自排放、农村滥用农药,向水库及河流中排放污染物等一系列环保问题,导致城镇化发展和污染的矛盾愈发突出。
  2 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农业稳定、农村宜居、农民富裕,是“三农”政策的根本目标[2],而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必然的发展需求。只有解决好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才能有效促进城镇化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2.1 提升基层施政者的“城镇化”意识
  提高县乡村干部对城镇化发展的认识,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干部中央一号文件、城镇化发展战略精神的知识培训、能力培养,加强对中央文件贯彻执行的督查考核。“三农”问题,各级干部都应高度重视和重点关注。2008年的金融危机,农村担当经济社会问题缓冲区的重要角色,2 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没有造成大的社会波动,缓冲区的作用发挥极大。可见,农业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中央紧守1.2亿公顷耕地红线不动摇,坚守全要素生产,即便国际局势动荡,工业可能被摧毁,但保住了农业,保住了粮食供给,也就保住了生命线。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农民工功不可没。现阶段,地方政府的责任是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城镇化建设。
  2.2 规范土地的管理使用
  要解决集体土地所有制问题。这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国家要科学界定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只有土地所有权产权明晰,才能流转有序。规范土地征用行为,要强化依法行政。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应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征地程序的“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和听证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同时,采取提高政府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地单位适度补偿等措施,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因政府行为失地的农民制定保障安置方案、商品房优惠政策,妥善安置、推荐就业。土地要集约化管理,1)要定好总量,实行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遏制土地过度开发和建设用地低效利用;2)要控好增量,拟定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集约用地目标,压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3)要用好存量,对存量土地依法依规合理调配[3]。
  2.3 完善农村产业体系建设
  农村产业体系的完善,地方政府要起主导作用[4]。1)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进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进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的发展格局;2)推行以农村产业化统领导农村经济模式,加强与涉农企业合作,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3)建立产业基础服务平台,采取政府出资、社会力量参与、专家人才支撑的模式,实现农产品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农户产业信息资源的共享率;4)政府培养、引进优秀的专业农业人才,建立服务于农业产业体系的特殊人才队伍;5)扶持龙头企业,推广基地化、产业化,重点扶持生态文明关联企业、农村、农户;6)发展农村电商,支持电商网络化营销农产品,支持农户网络化营销;7)完善农村城镇化建设保障体系,不断推进惠农政策、人力、智力、财力、法律、绿色环保、电商等诸多要素在农村城镇中集聚,推行实质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
  2.4 坚持走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环保问题的治理,依靠各级政府和环保、规划、交通、城管、工商等部門的综合整治,不断推出新的强制举措加大整治力度。堵不如疏,治标更要治本。发展与污染矛盾对立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坚持走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相比,低碳经济是发展优势,比较优势是生态资源,蕴含林木、湖泊、湿地大量的农林资源[5]。在农村城镇化规划和建设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远景规划,力求以人为本,突出与自然和谐,因地制宜、因景制宜,灵活多样。要凸显“两山”理念,与秀美的山川、丰茂的森林、宁静的湖泊相融合。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更是解决城镇化发展与污染矛盾对立问题的有效途径。
  3 结语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城镇化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农业、农村发展必由之路,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在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具体实施中要注重保护农民利益,注重与“四化”的相辅相成,解决好与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阶段性问题,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尤其是具体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发展的县乡村领导,要正确解读好中央政策,因地制宜,切实引导当地经济发展走上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于立,彭建东.中国小城镇发展和管理中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国际城市规划,2014(1):62-67.
  [2] 李禄俊.西部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西藏发展论坛,2015(3):46-49.
  [3] 赵轩宇.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J].天津农业工程,2017(5):65-69.
  [4] 姜长云.推进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J].学术界,2018(7):6-15.
  [5] 刘兆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思路探索[J].环境工程,2017(2):171-173.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