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德育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化德育”是广州市番禺区近两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标,是基于优秀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德育渗透,实际上与新课标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一致。为了更好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德育渗透,笔者认为,教师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育的基点;结合学生实际,利用真实语境引起学生共鸣;优化课堂用语,创设人文学习氛围;创新课内外研学活动,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德育;教学策略
“文化德育”是广州市番禺区近两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标,是基于优秀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它主张以人为本,让教育回归学生实际生活,通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培养志趣高雅的人,同时强调生命成长,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阳光的心态,懂得如何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在传授外语文化的同时,更加应该秉承文化育人的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德育的必要性
(一)英语学科育人目标的要求
文化德育强调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和乐观豁达精神的人。它要求改革传统课堂中单一强调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主张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文化德育渗透,实际上与新课标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一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要围绕“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中,强调英语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共同发展。因此,不管是基于文化德育的基本要求还是英语学科最新理念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都应该渗透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
(二)社会现状的迫切要求
教育最终是为了培育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指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及价值观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及早渗透德育教育非常重要。英语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传授学生外语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应该渗透民族文化自信和特色地域文化教育,共同为文化育人的目标而努力。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德育的策略
(一)深挖背景,以人为本
鲁子问教授在《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准确研读教材与分析学习者是成功开展教学设计的一项决定性因素。为了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之前,应该仔细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主题找到德育教育的基点。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深挖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确立教学目标,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让课堂教学既能传授语言文化知识,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加强思想品质的培养。
以六年级下册Module 4 Good manners这一课为例,研究教材之后,笔者发现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判断礼貌和不礼貌的行为习惯。这一课的主题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校园内及各种公共场合中,都能发现学生不礼貌的行为,这就是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文明行为和不良行为,同时能够用句型“we should ...”“We shouldn’t ...”“It is the polite / impolite thing to do ...”对他人的不良行为提出劝告。这样既以教材和学生为基点,同时教学结果又服务于学生,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二)回归生活,育人于情
在教学中渗透文化德育,突破点是创设真实语境,回归生活,引起学生共鸣,有效激发学生深切的情感体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机械化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绝对权威,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有效激发。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艺术性,利用真实语境打造生活英语,加强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以六年级上册Unit 5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这一课为例,教学主题是Health,教师可把教学情境设置为“不同学生生病后去看医生”的情境,询问学生“生病时是否觉得难受”“为什么会生病”“生病后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在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爱惜身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既能学习have a headache、ate too much candy、brush teeth twice a day等短语,用句型“What is the matter with you?”“Maybe I have a ...”“I think you should ...”询问他人、描述病因、和给出建议;又能结合实际生活,主动思考不良行为习惯对健康的危害。这样的课堂,比生硬机械地传授学生知识的课堂更加实际化、生活化、情感化。
(三)言为心声,身体力行
言为心声,教师的课堂用语实际上也是学生感知知识与情感的重要渠道。要优化英语教学、加强德育渗透,还应从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教学用语等方面进行完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小学生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英语教师作为外语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要加强文化德育渗透,首先要摆正观念,加强文化自信。
以六年级上册Module 6 Festivals为例,这一单元呈现了中外节日文化。近年来,外国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等备受国人欢迎。教师若要加强文化自信,让学生重视传统节日文化,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内外节日,用恰当的教学用语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思考及热爱,不断展现传统节日的魅力。教师可用“Do you like ... festivals?Why?”“Is ... festival important?”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中展示民族节日的魅力。此外,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多用please、thank you、Listen to others carefully等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引导学生聆听他人,在研学后教过程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四)特色活动,育人无痕
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形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认识源自活动。活动在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个性行为发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活动育人也是文化德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但育人的活动不单单指小学校园中的德育活动或少先队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的课内外研学活动,如交互性较强的小组讨论活动或自主研学活动;课内研学活动或课外延伸活动;海报设计活动、小组辩论活动等。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能学会聆听、学会交流分享、学会合作共赢、学会积极思考,这些文化品质也是小学生必备的优秀品质。
比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Unit 12 Christmas一课之后,学生已经综合学习了中外节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国内外节日,开展选举“My favourite festival”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围绕“喜爱的节日名称、节日时间、节日习俗、节日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与相互学习,同时在交流中对比分析中外节日的区别。又如在六年级下册Unit 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保护动物的海报设计大赛。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种濒危动物围绕其“面临的危机、外形介绍、栖息地介绍、爱好特长、濒临灭绝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海报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活动整合了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文化德育形式多样,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德育,既可以通过显性方式,也能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研究和发现总结了以上几种德育渗透方式,但还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挖掘更加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途径,为新时期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小学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蔷.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0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