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德育渗透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德育为教育之初,教育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小学时期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启蒙时期,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有利于建立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德育要实施在日常教学中,看似不经意,却是在教学设计中,科学性地达到对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思想品德
  有学者指出:“对小学生德育,应该将之视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古代文学家就曾言“传道受业解惑”,这是教师的天职,传道指的是传播人类文明,启迪并发扬人类的智慧;解惑指的是传授知识,传授学习方法,总结来讲就是教书育人,让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积极应对学习中、生活中的困难。
  一、小学德育原则
  1.贴近生活原则
  德育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待人接物的良好行为,即德育方式要贴近学生实际,避免滔滔大论,超过小学生理解能力。以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即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如此,学生也容易学以致用,不知不觉将良好的品行表现于实际生活中。
  2.启发性原则
  对于教师而言,难的不是教授知识、让学生怎么做,难的是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德育要贯彻启发性原则,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良好道德修养的真正意义所在,从而让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主动去发展良好的审美,创造美,传播美。
  3.整体性原则与抓住特殊性原则
  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有教无类,体现整体性原则。因材施教,强调抓住特殊。学生家庭背景,人生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学生某个个体差异更加突出,从而需要教师花特别的精力对之进行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因此,德育教学中要整体性进行,也要抓住特殊,共同发挥效能。
  二、小学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应小学生接受能力范围,有利于小学生发展,总体说来可以将小学德育分为几部分的内容。
  首先,着装礼仪要大方得体。小学生自我意思逐渐发展,应该以统一的着装杜绝攀比风,让干净整洁、大方得体的着装要求根植于学生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要求学生穿着校服,佩戴红领巾,有班集体荣誉感。
  其次,举止言行尊重他人。日常行为细节中要求学生举止大方得体,尊重他人,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在升国旗时自觉肃立,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对同学要尊重,宽容忍让,当同学回答问题错误时,不起哄、不嘲笑。对自己要求守时、自律、有原则,不随意发脾气。
  再有,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感恩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孝敬长辈。德育教育中要注重渗透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学生感恩自然,因而可以勤俭节约,爱护环境。感恩亲情,因而可以尊重长辈。感恩班集体,因此会产生班集体荣誉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恩祖国,因而可以热爱祖国,以发展祖国优秀的文化为己任。
  三、小学德育途径
  小学德育开展跟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生活阅历浅,对问题思考不深,往往听不进大道理,具有活动性的德育方式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由具体的活动场景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道理。
  1.在角色中体验
  角色代入,旨在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假如我是你,会怎么做”,让学生明白该角色中的难处,或者说处于该角色仍然坚持的美好的品质,从而懂得此角色中的情感诉求,从而能够在自身角色中懂得该怎么做。
  比如,实际中教导学生对于盲人要尊重,要积极给予帮助,因为盲人看不见,其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如何让小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采用角色代入让学生进行体会,让一部分学生把眼睛蒙上,在教室中摸索前进,学生在被蒙上眼睛之后感觉到失去光明后感觉极大的不方便,找不到路,容易磕磕碰碰。這时,让另一部分学生给蒙上眼睛的学生引路,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这部分看不见的学生感觉到了安全感,感受到别人给与帮助的温暖,理解了对于一些身理缺陷的人,生活对于他们是多么不容易,而一个正常人的举手之劳却可以给与他们极大的帮助,极大地方便了生活。在换位思考中,让学生亲自感受,从而启发学生要尊重他人,积极帮助他人。
  2.在对比中强调
  正面的德育往往可以让学生懂得怎么做。而实际中,也要让学生明白不能这样做,从而全面渗透对学生德育。在对比教育中,让学生知道好与不好的区别,会带来的后果,从而强调学生应该具备的举止与行为。
  如德育内容中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不能随便乱扔垃圾。爱护野生动物,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家园。这些的良好的行为可以为我们人类创造美好的家园。那么,如果大家乱扔垃圾,不爱护野生动物,会怎么样呢?通过多媒体将一些相关的画面展示给学生看:垃圾到处乱飞,苍蝇遍布,再也看不到可爱的野生动物了,让学生懂得这些细小行为的重要性,理解倡导这些行为的真正意义所在,为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让这些美好的品质理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如对于迟到早退的问题,所有的同学都能严格遵守,那么老师可以正常地上下课,但是如果同学都不遵守这个规章制度,那么老师的教学就没办法进行,这就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会影响到班集体的行为,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性去遵守纪律。
  3.在实践中感悟
  德育要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获得良好的品行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德育自觉性。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克服困难,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积极乐观的品质。
  比如,送妈妈一份生日礼物,妈妈会很高兴,怎么样高兴呢?倡导学生积极实践,去让妈妈收获这一份快乐。有位学生,妈妈为买新房子忙着工作,几乎和学生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学生花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很细致的手工活做了一个房子模型送给妈妈,并邀请妈妈共进晚餐。这位妈妈内心的感动油然而起,给了学生一个大大的拥抱,甚至泣不成声。学生在实践中感觉到妈妈的快乐不仅仅是快乐,还有对孩子懂事的欣慰,并觉得自己亏欠了学生,其情感如此复杂,学生也深深地感动了,同时理解了自己并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让妈妈快乐起来。在实践中,学生收获是十分丰富的,也更加直接,更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4.在错误中省思
  面对小学生犯错,积极倡导引导学生省思,也包含了让学生懂得不能这么做,应该怎么的德育内容。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这样做带来的不好的后果,从而让学生下次不能犯一样的错误,让学生不断成长。教师也弄清学生犯错原因,不能一竿子打,避免触发学生逆反心理,小学生一旦受了委屈,学生更加理不清当时应该怎么做。
  如班上两位同学在课间扭打在了一起,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要先让学生冷静下来,让学生分别陈述缘由,这个过程也是带学生省思的过程。结果发现了真相,学生A将学生B的作业弄湿了,同学B让同学A赔,同学A说他是因为别人不小心撞到他了才把水杯撞到弄湿了作业本。同学B说同学A是故意的,由于同学B在家里十分受溺爱,觉得A不迁就他,就扭打了起来。教师给学生想一想,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这样扭打在一起多影响同学,同时一件小事情,不应该以武力来解决。让学生冷静下来把事情阐述完了之后,学生A主动跟B道歉,自己刚刚不小心,并会赔偿以新的作业本。同学B也觉得自己太小气了,不应该这样。也主动道歉。通过这样的事情,让学生懂得宽容忍让,和睦相处,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省思,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在小学中渗透德育,要遵循贴近生活原则、启发性原则、整体与特殊教育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实践、感悟、省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楚红俊. 谈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考试周刊,2016,(40):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