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华池地区定向井轨迹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甘肃华池区块我们相继解决了延安,延长组卡钻问题,洛河段井漏问题,完井电测直罗遏阻问题,现在影响提速的最大问题是井眼轨迹控制问题,如何利用地层自身对井斜,方位影响去控制井眼轨迹,做到少定向,在关键井段定向,避免井斜方位的来回波动。
  关键词:元城隆起;定向井;钻具组合;轨迹控制;自然增斜
  本文主要是关于在元城地区如何利用地层的自然增降斜及对方位的影响去更好的控制井眼轨迹,做到少定向,在关键井段定向,避免井斜的来回波动,方位的漂移,提高机械钻速。在本文的编写过程中熊华经理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匆忙,编写过程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1油藏地质概况(以元296-65井为例)
  该井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的伊陕斜坡,区域构造背景为西倾平缓单斜。地层横向分布较稳定,自下而上从延长组至白垩系地层相对完整。其中中生代的沉积厚度数千米,三叠系延长组沉积厚度1300m左右,以河流相与湖泊相沉积的碎屑岩、泥质岩为主,具备了生、储、盖的组合特征,是很好的油气富集区。
  从本区长7底构造分析认为,该井处于东南一西北倾鼻状构造带上,且构造比较宽缓,区域构造表现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倾角
  1.1成岩环境
  三叠系延长组为一套湖泊一河流及沼泽相沉积,储层砂体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亚相是长6油层组的主要沉积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前缘席状砂等微相。长63油层是在浅湖环境中沉积的,以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前缘亚相为主,水下分流河道与残留河口坝是其主要沉积微相。长61时期的沉积与长63一致,是在浅湖环境中环境沉积的,以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天然堤及前缘席状砂沉积微相。
  1.2物性特征
  元284井区长63层视孔隙度10.58%,视渗透率0.58×l0-3μm2,视含油饱和度44.55%,整体属低渗储层。
  1.3空间展布特征
  综合研究表明,该区长6为深湖沉积阶段,以块状砂岩为主,砂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
  1.4岩石的敏感性
  通过对该区长6储层敏感性分析,表明长6储层为:弱水敏、弱一中酸敏、弱盐敏弱碱敏、弱速敏。
  该区长6油藏是鼻隆顶部的一个极不规则的背斜,属岩性油藏。
  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钻井施工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现,简易检测仪测的一氧化碳数据最高达到50ppm以上。
  由于受储层的平面、储层的层间、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的影响,油水井的出现在平面上的表现完全是随机的,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言。油层水为地层原始束缚水,油水关系是在成藏过中形成的,油藏没有经过二次运移,油水的分异作用不明显,油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油包水和水包油两种形式,完全受到储层内部流体特点的制约,没有明显的油水界面。
  2井眼轨迹控制优化设计
  2.1钻具组合
  一个好的钻具组合对于井眼轨迹控制至关重要,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认为以下几种组合较适合本区块:
  ①稳斜钻具:钻头+螺杆+(0.5—3)短钻铤(根据地层调整)+扶正器+直定位接头+无磁钻铤1根+钻铤+钻杆;②降斜钻具:钻头+短钻铤+直定位接头+扶正器+无磁钻铤1根+三柱钻铤+钻杆;③增斜钻具:钻头+螺杆+直定位接头+无磁钻铤1根+扶正器+钻铤2柱+钻杆。
  2.2地层造斜规律
  表层到(安定)为增斜井段,直螺组基本为微增或微降井段,下统(延安组)为微增或微降井斜,延长1一延长3为微降井斜,延长4+5-延长6为自然降井斜,有时还强降方位。
  2.3轨迹控制
  提速在于根据地层情况,找出适合该区块的合理钻具组合。灵活使用上面提到的三种钻具组合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4定向思路
  前期利用地层的增斜力造斜,加大钻压提高机械鉆速,该地区方位变化不大,个别井变化大,特别在后期延长组,二开第一躺钻都采用稳斜组合,根据本井的地层情况选择合适的短钻铤长度,一般来说短钻铤越长降斜效果越好,这个区块的井以十几度的井居多,造斜点都较浅,后面有足够长的段,所以摆正方位,井斜不要一次打到位,一般来说有个6-7度就够用,然后转盘钻进,利用地层的自然增斜率达到要求。
  3结论及建议
  ①了解具体井组及各井的不同地层对井斜方位变化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稳斜钻具短钻铤长度,以尽量减少定向时间,多用转盘钻进,这样可使井眼光滑、卡钻事故少以及传递钻压效率高,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液对油层的侵泡时间和钻井周期,减小油层的污染和钻井投资;②根据各井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钻具组合,三种钻具组合可以配合使用;③上部洛河增斜效果非常好,刚开始定向时井斜千万不能高了,给它一个趋势就行,主要是调整好方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0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