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的形成,对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有深远影响。在思政理论教学中有效应用行动导向思想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征,促进教学目标实现,提升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希望能够为我国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学的改革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行动导向 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077-0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凸显高职教育特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需将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发挥行动导向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教学优势。
  一、科学选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合格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树立起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科学选定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量素质教育的要求,明确教学重点,为了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在规划出学期教学目标后,细化到每节课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在行动导向理念指导下,将复杂的教学任务精细化,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以下简称毛概理论)这门课程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知识时,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当今形势提炼出核心内容,设计导入实际实例的环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明确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出本章教学内容下三节课的小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精心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设计问题的形式开启学生思维大门,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给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人生態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哪些?”,这两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对人生观、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本节课知识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团结意识与合作意识,打造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要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尽情展示自己,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毛概理论》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6-8人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对象讨论“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一话题,不限制学生的讨论方式,小组成员记录并总结归纳本组的讨论结果,选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进行阐述。这种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渗透了行动导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大班化的思政教学能够得到小班化的教学效果。
  四、展示教学结果,布置课后任务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既是向学生展示教学成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既是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讨论,不断提升学习水平,巩固学习成果。同时,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布置课后作业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性任务中,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强化教学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要树立起行动导学教学理念,并在实际教学中贯穿这一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主体位置,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出思政教学的重要作用,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史明艳.行动导向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综述[J].时代教育,2015.
  [2]郭君.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导向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
  [3]叶莉英.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5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