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梦想课程”提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梦想课程”由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开发,目前在全国很多学校实施。本文对梦想课程开设的作用及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他人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梦想课程”;作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63-01
  由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开发的“梦想课程”,面向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类校本课程,帮助学生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1]。自2007起,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部分学校实施。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已进入一个“瓶颈期”,如何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堂上开展真正有意义的活动始终是摆在指导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跨学科的“梦想课程”与综合实践的理念不谋而合,对学生的启迪作用更突显了“梦想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如何将”梦想课程”的理念和活动应用于综合实践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及个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分析、梳理、归纳后认为,“梦想课程”有以下作用:
  学校方面:
  1.提升了学校师生、社会对综合实践的关注程度。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关注。学校领导对师生活动的开展情况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程度,社会的关注程度对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问卷调查显示,89%的教师认同学校领导、社会重视程度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2.提高了地方课程资源利用率。
  学校所处的不同区域决定了可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在引入“梦想课程”后,大多数学校在将原有校本课程与梦想课程整合,开发实施了适合本校实情的特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也得以丰富。
  3.增强了校际、校企的交流合作。
  “梦想课程”实施后,各校从原有的相对闭塞、单打独斗到密切沟通、合众结盟。很多学校成为“梦想课程”联盟校,学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梦想课程”基金会的课程培训为实施学校提供了业务指导和交流平台,也吸引更多社会机构和企业加入到学校建设中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
  开放、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有助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梦想课程”倡导自由、轻松的文化氛围,在校园环境和活动过程中都有所体现。这样,学生不再拘束于犯错的担忧,在错误中完善自我,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2]。
  教师层面。
  1.有助于教师更新观念,促进职业发展。
  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固化,职业生涯也进入“高原期”。主观上想摆脱现状,却动力不足。“梦想课程”的引入,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重拾自己初心,向着梦想再出发。
  2.有利于强化资源利用、整合能力。
  目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众多,还有数不胜数的学科资源。在“梦想课程”对教师经过系统培训后,教师对课程的设置、协调、挖掘等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科研能力也得以加强。
  3.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尊师重道观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梦想课程”的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知识的探究者,学生对教师由过去的敬畏转为由衷地钦佩,在民主和谐地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构建了和谐的实施关系。
  4.有助于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获取主要在学校里完成,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传统的教师成长路径也需要革新,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维度。
  1.开阔学生眼界。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拘泥于书本,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基于“梦想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了解社會发展动态,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2.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显示,83%学生和47%的教师认为,学生参加“梦想课程”学习后,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变得更加乐观、开朗[3]。
  3.提升学习能力。
  通过梦想课程,学生了解更多课堂外的世界,增强了学习兴趣,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效果自然提升。
  但是,目前的“梦想课程”与综合实践整合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课程观念落后,课程实施不足。
  调查显示各初中基本都国家课程纲要规定开足开齐了各类课程,但部分教师受毕业升学压力影响,任意挤占挪用规定课时,未认识到综合类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
  2.课程建设要求与教师发展现状相脱节。
  随着课程资源的日益丰富多彩,教师的专业发展却没有跟上。主因在于教师教学、非教学检查事务及家庭事务等占据了教师的大多数时间,以及教师的职称评定受限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与客观动力不足。
  3.综合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的教育部门考核依然是教学成绩占据很大部分,对于非考试学科依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对于综合类课程的开设情况督导、师资配备等关注较少。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制度化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纳入督导绩效考核。
  目前,部分教师的不按规定开足开齐综合类课程,除了应试压力,更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学行为缺乏制度化约束,导致随意性较强。因此,建立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度,并严格执行,将实施过程与成果纳入到量化考核。
  2.成立教师专业发展“梦之队”。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共同追求的教师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以学科或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跨校或校内专业成长“梦之队”,同行互助与专家引领双管齐下,促进教师发展。
  3.引导教师做出实绩,为综合学科发展争取更多支持。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的支持。综合类课程教师如能“仰望星空”时“脚踏实地”,努力作出更多、更高层次的成绩,引起同行、社会的关注,综合学科的发展也就自然能获取更多的外部支持。
  总之,“梦想课程”整合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摸索中不断调整航向,准确把控社会需求、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促进综合实践效果的提升,让梦想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每一个生命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王天珍.”梦想课程”融入贵州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新一代,2014,(10):1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196.
  [3]谢静.民问组织的公益传播与空间生产“梦想中心”的建构与表征[J].新闻大学,2013,02:73-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