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理解对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鼓励学生谈论情感,珍惜他们独特的经历。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课堂过轻、缺乏结构化阅读等问题。“研学后教”课堂改革的教育理念为阅读课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结合“研学后教”课堂改革的理念,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阅读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04-01
前言
“研学后教”是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典范,这种模式支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行学习,在形式上颠倒了传统课堂教学,传统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教授-学生-接受-复习-考试”,这种理念最大的变化是老师在授课前思考探索时,学生先考虑教学前的学习问题,再研究后实施教学模式,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将此模式运用在课堂上,但目前提倡这种学习模式的只限于在部分科目上使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现状
1.课内阅读比重较高。
中国传统教育根据学生的阅读内容,将阅读内容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就有很多的问题,老师在阅读课堂上对课内阅读的重视程度高,忽视了课外阅读,阅读文章、讲解课文和考卷是语文阅读教育的主要内容。然而,在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课堂与课外课堂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过分强调“课内阅读”与“课外活动”的区别是不正确的,从而让学生的阅读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2.学生缺乏构建式阅读。
学生缺乏构建阅读能力是现如今存在的现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师的指导,独立地积累知识的过程。知识都是前人解释世界和解决问题的积累所得,这是被否定和重组的过程。现如今,传统的阅读模式缺乏构建式阅读,传统的语文阅读教育在阅读课文的背后似乎有一个近乎真实的解释。那就是阅读练习的目的是通过技术训练找到最合适的解释。因此,传统的语文阅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来寻找中心思想和段落的一般思想,并判断学生的阅读分数给出答案。解释学理论认为,书本一旦产生,就不可能恢复客观现实。人们总是根据他们潜在的经验来解读书本。书本的解释因读者不同而有所不同。每天,即使你在读书,老师也会表现出强烈的阅读意识。这种阅读教育忽视了学生对书本的不同解释。由于缺乏对创造性阅读体验的独特要求的尊重,传统语文阅读教育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制约。
3.缺乏阅读过程。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阅读经验,经验知识的形成比常规知识更为重要。在过去,中国的阅读课对于学习阅读的结果和阅读的过程有着极大的要求,对学生的情感和感受关注较少,教学具有很强的目的。事实上,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很多的教学中只是把阅读当做考试的一部分,没有真正领会阅读的真谛,也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去享受阅读过程。
二、研学后教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1.创建阅读研学案。
研学案是研学后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在上课前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输入新知识,研学案是一种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同时,阅读学习提出相关问题,就会使学生能够就特定领域的内容进行思考,并在教师讨论问题时提供相关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当一名五年级学生上了“父亲的爱”这一课外话题时,作者引导学生討论自己的父亲,在讨论中结合照片、录像和听音乐。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了介绍其他的作品,如《木偶奇遇记》、《甜橙树》和《爱的姿态》等作品,让学生很快对阅读这本作品,并产生兴趣,从而也可以读到作品带给学生的启迪。
2.消除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界限。
阅读古典作品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古典儿童文学比教科书更清晰、更容易阅读。为此,老师需要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除了阅读我国教材的主题部分,还要并利用其他教材的内容,古典作品一般都在课外进行阅读,利用古典作品也是消除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界限方法,在利用古典作品时候要按照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的作品,如,低年级选绘本,高年级选较长的作品。此外,以简单为主要材料,也要利用新闻,报纸和微博作为阅读材料。同时,在语言教室外组成读书俱乐部,邀请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以此提升阅读能力。
3.建设构建式阅读课堂。
建设构建式阅读课堂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要根据学习后所教授的课堂改革思想,将学生分为多个阅读群。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性的阅读内容,有时相同,有时不同。每个小组将一起阅读并调整分工。在阅读分享会上,每个小组需要与其他小组分享小组的阅读内容,其他小组的学生需要根据内容进行讨论。阅读和分享的好处是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直观地交流他们的阅读经验。同时,老师也要参与阅读讨论。讨论的内容不一定非得是阅读经验。可能是故事的内容。阅读分享有很强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表达与主流价值观相匹配的观点,以此增强阅读兴趣。
4.选择性阅读。
阅读的关键是满足学生的喜爱,如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作品和作家。因为学生性格的差异是多样,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其他作品。教师在阅读课上的作用是通过广阔的视角为学生提供线索,帮助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陪伴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体验阅读课程。
结论
阅读理解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受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阅读是用语言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发展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也是是提高综合学生素质最重要的方法。但是,传统的语文阅读教育限制了学生的阅读体验,研学后教理念是一个新的想法。可以让繁重的课程变得简单,让学生增加体验与合作,这种创新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语文阅读教育的低效问题。所以,作为老师需要认真把握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研学后教理念逐步深入到所有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郭凤玲.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2):116-117.
[2]李月恒.小学语文“研学后教”的综合性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146.
[3]冯倩媚.研学后教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对话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6):91-93+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