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微课的研学后教课堂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微时代下,基于微课的研学后教课堂模式,以微课资源为基础,形成课前研学,课堂后教的课堂模式,使信息技术课堂真正能实现以学生为主,教师成为引导者。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模式对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研学后教;初中信息技术
  在农村初中如何创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培养现如今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主题。对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而言,信息技术高效教学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这门课程,授课课时为一周一节,所以老师很难保证学生在这门课程能有效的进行学习,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而“微课”和“研学后教”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课前使用微课资源,完成研学案中相关知识的学习,节省出课堂上学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参与交流讨论、获得老师指导,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更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解决了学生动手机会少,课程时间不足的问题。
  一、微课的定义与特点
  微课是一种新课程形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视频(或其他媒体形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必要信息;是学习者在特定学习情境中,根据自我学习的需求和目标,利用微视频所进行的网络学习活动总和。
  微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教学时间较短。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二是教学内容较少。“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三是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四是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二、“研学后教”的定义与特点
  “研学后教”是以哲学实践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三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为提前,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以教师“三讲”(讲清为什么、讲准是什么、讲透怎么样)为原则,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式。“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学法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基于微课的研学后教课堂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
  “研学后教”的理念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将基于微课的研学后教课堂模式引进到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就须做好课前、课中指导和课后拓展的关联教学。这种课堂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准备课前资料。“研学后教”教学所需的学习资料包括研学案、PPT、微课视频和练习题库等。第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学生拿到微课资源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根据研学路线图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观看微课视频,PPT等,听老师讲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学习进度。学习完成之后,完成学习任务单,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第三,课堂活动。课堂学习活动学生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学生将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提出来,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互教,甚至还可以小组内重新看视频。经过小组学习后还存留疑惑或疑难问题,让学生进行汇报。第四,反馈与评价。通过反馈和评价,教师们可以掌握到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中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基于微课的研学后教课堂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以《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教学设计为例
  第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数据清单与工作表的区别,让学生学会建立数据清单,并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统计方法。通过实例,学生将要了解别人是如何通过管理和分析所得的数据完成研究报告。通过内容学习,能区分数据清单与工作表;能建立数据清单,对数据进行管理;学会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统计的操作;通过实践,掌握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树立数据管理的意识,增强数据分析能力等。
  第二,课堂模式的应用。一是根据需要制作微课。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录制四个微课:工作表与数据清单的区别、排序、分类汇总、筛选。二是内容学习。拿到研学案后,根据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拿到教师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源,根据现有的知识基础、知识渴求、自学能力等安排学习时间,观看三个微课视频,同时完成相关的实践操作。三是内化知识。在整个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学生通过同学间、小组间、师生间的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促进知识内化过程,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四是课堂反馈与评价。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展示操作,共同讨论、分析,并且要求同学填写课堂评价表,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接受情况。五是课后反思。基于微课的研学后者课堂模式,让学生完成电子表格分析数据的探究学习,学生在完成本课的学习后,能根据需求分析用什么操作来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
  基于微课的研学后教课堂模式的教学能有效实现分层教学,促进知识的掌握,避免传统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出现老师“多控少练”现象,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自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效解决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得累,学得闷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現代教育技术,2016(5).
  [2] 丁昌胜.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1).
  [3]何文涛,张新明.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