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河南省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然而农村却长期缺乏优质的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源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因此提高农村人才供给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资金投入;新型农民
  河南作为中部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而河南省同时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三农工作始终占据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如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是建立起高质量的农村人才队伍。尽管近年来河南农村纷纷出现很多新农村个体,包括电商新农人、投资新农人等,然而在河南广大农村地区生产转型中,优秀的农村人才仍然存在较大短板。
  人力资源始终在推动经济和稳定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所处困境是,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单向向城镇转移,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基础教育环境以及保障人才就业创业的优质公共服务。
  同样,在农村地区各项事业的资金投入不多,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居民多元化需求。部分农民不能从传统农民转型为新型农民,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加之农村事务庞杂,分工不合理,很难留住人才。
  一、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关系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人力资源是资本的一部分,带动经济增长除了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还有个人的正当动机驱使经济增长。舒尔茨第一次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明确定义。以后,各国学者根据自己本国情况,在此基础上相继发展人力资源理论。毫无疑问,都肯定了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力资源是技术和知识的载体,只有一个地区拥有更多、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存量大且质量高,就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能够提高边际要素生产率。河南省要振兴乡村,必须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增加乡村人力资源的积累。
  2.人力资源投入可以加快技术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为了保持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必须在新产品、新市场或新工艺等方面保持持续创新,而人力资源的积累可以加强经济主体的创新能力。并且,人力资源的增加,可以扩大技术扩散的范围以及提升技术传播效率。
  另外,人力资源的发展,为新兴产业或生产领域注入更多的优质劳动力。高质量的劳动力可以进一步提升边际劳动生产率,从而在此基础上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从而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加利润。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经济持续增长
  人力资源因为需要连续、持久投资才能形成一定规模,是一种长期投资,因而有较强的滞后性,伴随着高风险和高收益。我国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能够切实给劳动者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对农民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让更多农民享受优惠政策,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升社会生产率,也可以使劳动者获得更优厚的报酬,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二、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1.农村壮年人力资源单向转移到城镇
  在河南省的广大农村,青壮年人力资源大范围向城镇迁移,并且这种迁移大多是单方向的。这就意味着,农村居民向城镇迁移较多,而城镇居民向农村迁移则微乎其微。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但是也造成了农村优质劳动力的流失,客观上扩大了城乡差距。
  由于农村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不到位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普遍存在,农村产业不完善,产业规模较小,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条件,造成商业氛围不足,购买力不高,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很多农村青壮年选择单向流向城镇谋求发展。
  2.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人力资源投入不够,以及对农村人才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河南省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远远低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尽管河南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而且各个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情况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资金不能切实有效地投入真正需要的农村地区,造成政府扶持效果并不显著。
  河南省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单一,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投入、社會捐赠费用、事业收入等构成。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农村地区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河南农村教育经费缺乏更多的筹资渠道,与此同时,农村教师工资水平普遍偏低,而且缺乏其他形式的生活补助,很多优秀的教师不得不改行或者迁移到城镇中小学工作。种种现状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偏低,造成了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城镇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
  3.农村教育无法有效地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目前,农村教育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同时脱颖而出的学子大多前往城市工作,较少留在农村地区。另外,农村人力资源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也比较滞后,培训中所学的知识中理论知识偏多,实用知识偏少,也普遍缺乏具有实用技术培训经验的机构组织。实际所学的知识和农村建设存在较大脱节,造成农村居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高,导致教育资源浪费。
  4.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分布不合理
  河南省存在人才引进难等问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在各地区激烈的人才争夺中,经济发达地区的薪资较高,物质条件优越,福利待遇普遍高于河南省。同时,农村存在一部分剩余劳动力,造成结构性失业。
  人才结构分布失衡,专业技术人员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或者行政事业单位,造成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地区缺乏技术性相关人才。每年河南新招的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农村教师、乡镇医务人员,相当一部分人工作积极性不高,无法安心扎根农村基层,不断寻找各种机会迁移到城市工作。   三、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河南各级政府纷纷将乡村人才振兴提上日程,注重农村人才培养,促进城乡良性互动机制。
  1.開拓农村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的多元渠道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除了政府提供扶持资金之外,还应该扩大农村人力资源经费的来源。如果需要真正地改变河南省人力资源的短缺困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级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专门设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资金,聘请专业人士前来指导农民生产劳动。
  在这项工作中,各级政府应该明确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投资的关系,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切实将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在农村技能培训过程中,注重实用性和培训效果。增加农村基础教育资金投入,要专款专户、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挪用情况。提升投入资金的利用率,加强监管。
  2.合理搭建人才流动平台,完善人才竞争机制
  河南省在国家经济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人力资源数量较大,但是近些年农村高素质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亟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缓解。基于此,河南省应加大实施对高学历、高技术、高素质人才落户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来河南创业或工作。
  高校科研经费以及人员安置也应该加快效率,努力打造河南省区域双一流高校,提高大学人才质量培养。政府应建立科技产业园,加大高校和企业合作力度。完善创新机制,给创新型人才更多平台和机会,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城乡间人才交流机制,扩展城乡对口帮扶和协作的范围及深度,支持企事业单位开拓农村市场,培育农村产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
  3.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培养现代农民
  要改善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就引导农户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向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向发展,健全职业农民制度,培养一批具有农村区域特色的农业经纪人、职业经理人和乡村工匠,使传统农民向有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发展。
  要重点向农业发展落后的贫困地区倾斜。农业发展理念要根据新时期要突出发展、绿色、文化、创新等理念,发展现代化新型农场经营模式。为了便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管理,需要逐步完善职业农民信息档案登记注册和职称认定等制度。逐渐提升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实施职业资格评定制度,完善人才体系建设,充实人才队伍。
  4.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吸引人才回流
  农村难以留住各行各业的人才,不仅仅是福利待遇相对于城市来说较差,还有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很多企业投资者、科研技术人员和回乡创业者在考虑就业前景、教育、医疗和养老资源等条件后,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工作。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特别是医疗、教育等方面要加大投入。
  参考文献
  1.周晓,朱农.论人力资本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我国人口科学,2003(6).
  2.唐丽君.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及制度创新.农业经济,2017(5).
  3.张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4.李禾俊、赵京.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理论导刊,2005(10).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