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龙陵县烤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龍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山区面积占县域面积的98%,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粮食、烤烟、茶叶、石斛、核桃、中草药等。作者就龙陵县烤烟产业的现状,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中的主要作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做深入细致的专题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龙陵县;烤烟产业;烟叶
  龙陵县地处高黎贡山南麓的怒江、龙川江之间,有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8%;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9.71公里;全县辖5镇5乡、121个村(社区),居住着汉、傈僳、彝、傣、阿昌等24个民族。烤烟产业是龙陵县主要产业之一,也是建档立卡户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全县种植烤烟47300亩,其中“红花大金元”6500亩、“云87”40800亩,预计收购烟叶646万公斤。
  1 龙陵县烤烟发展现状
  1.1 种植现状
  2017年我县烤烟种植“红花大金元”和“云87”两个品种,以“云87”为主,其中“红花大金元”属特色烟叶,主要在龙川江流域种植,分布在龙江乡10个村(社区),共种植6500亩,预计收购烟叶75万公斤;“云87”分布于全县除勐糯其余9个乡(镇)70村(社区),共种植40800亩,比2016年下调2500亩,预计收购烟叶646万公斤,比2016年下调14万公斤。
  1.2 基础现状
  烟草部门、县、乡财政高度重视烤烟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的基础设施投入,除部分烟区道路尚未全覆盖外,龙陵县烤烟生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烟水配套工程基本能满足烤烟生产的需要,烤房建设完全满足当前烤烟指标的需求,站点建设全覆盖烤烟种植区域。
  1.3 科技现状
  在对全县烤烟种植现状调研过程中,抽取调研的9个乡(镇)18个村(社区)的走访了解中,普遍对种植技术落实程度有高度的认可,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对烤烟生产技术的全方位落实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全县范围看,工场化育苗、标准化管理、智能化烘烤等技术已经全面铺开并得到认可。
  2 龙陵县烤烟发展存在的一些不足
  龙陵县烤烟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增长、改善基础设施、脱贫攻坚的助推器,成为群众不可舍弃的重要产业,但在发展好烤烟产业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 思想认知有差距
  从群众层面上看:一是部分群众思想保守,不敢大胆尝试。二是小农思想严重,不会抱团经营。从村(社区)干部层面上看:一是缺乏胆识,不敢担责。二是缺乏谋略,创新不足。面对新一轮的烟区转移(从热区逐步向冷凉山区转移)的新形势、新机遇,个别地处冷凉山区且无其它规模产业的村(社区)吃不透,摸不清底数,思想不统一,办法不多,抓不住机会,对烤烟产业发展抱有“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尽量少做”的畏难情绪,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使得脱贫攻坚难度加大。
  2.2 技术落实有差距
  一是先进技术推行有困难。随着烟区转移,部分新烟区的烟农过分注重成本,对中耕管理环节重视不足,出现省肥、省劳现象,同时,对密集型烘烤技术不适应,容易出现烟叶超杆现象,导致好叶烤不出好烟。二是技术细节落实有差距。在鲜烟分级入窑和收购前分级扎把阶段,部分烟农在利益驱使下,对鲜烟分类自我把控不严,影响烘烤质量,更有甚者混级扎把交售,影响了烟叶进站价格。
  2.3 产业布局有差距
  一是产业争地初显。龙陵老烟区大多在热区,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好,在较为适应种植烤烟的情况下,也比较适合多产业发展,土地立体套种、混种现象出头。二是规划布局滞后。少数乡(镇)对本乡(镇)产业发展科学规划不到位,没有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对乡(镇)内各村(社区)产业发展规划缺乏超前性的指导性意见,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均衡。
  2.4 基础设施有差距
  一是机械化耕作程度不高。一方面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烤烟生产机械化难于普及;另一方面受贫困制约,部分烟农购置相关机械有心无力。二是劳动力成本过高。部分烟区目前仍未通路,烟用物资、烟叶运输人背马驮现象依然存在,增加了烤烟成本。
  3 发展烤烟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紧紧围绕稳定烟农收入、增强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及“一稳定、两增强”的总体要求,深刻认识“平稳增长、结构优化、改革创新”的烟叶发展新常态,努力在稳控规模、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
  3.1 更加注重解放思想
  从烤烟种植实际出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烤烟产业的认识,创新烤烟产业发展思路和措施。
  3.2 更加注重规划优化
  根据实际合理布局烟区,科学优化烟农,要切实做到“五个转移”,即无水源地块向有水源地块转移、坡地向平地转移、山地烟向田烟转移、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转移、散户种植向大户种植转移,具体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二是对老烟区进行合理优化。三是烟区转移科学开发。四是科学优化烟农,加快培育新型种烟主体。
  3.3 更加注重科技力量
  要牢牢把握计划调减的有利时机,加大对烟农科技培训力度,狠抓烤烟标准化生产,确保常规技术落实到位,坚决杜绝粗放管理、广种薄收。一是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烤烟队伍科技素质。二是要围绕烤烟标准抓技术落实。三是要加强专业化烘烤推进力度,切实提升烟叶烘烤技术水平。
  3.4 更加注重基础投入
  基础设施滞后一直以来都是烤烟发展的瓶颈,要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项目,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夯实烟路、烟水、烤房、农机具等烤烟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降低烟农生产成本,提高烟农生产效率,为烟农生产烟草创造有利条件。一是群策群力,整合项目,重拳出击。二是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三是加大投入对老化烤房提升改造。四是进一步加强烟草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3.5 更加注重因地制宜
  针对土地资源有限,地块连片少,气候多样,人的制约因素突出,导致大部分烟区难于实行隔年轮作,只能因地制宜推行季节性套种轮作的实际。要根据烟区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烤烟+的模式,摸索烤烟+麦,烤烟+水稻,烤烟+玉米,烤烟+青豌豆等模式的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在适宜烟区进行推广,合理套种轮作,为烤烟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减少烟田病虫害,提高烟叶质量和品质,保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龙陵县烟草志[Z].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