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湖北省荆门市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hm2左右,总产5万t左右,拥有全省最大的集中连片万亩生产基地。主产区汉江流域沿线土壤硒含量较高,富硒大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存在种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标准化程度低、技术普及率不高、品牌创建缺位、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发展荆门市大豆产业必须明确发展目标、尽快落实大豆生产保护区域、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品牌创建与宣传。
关键词: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产业;现状;发展对策;荆门市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09-0016-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09.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planting area of soybean[Glycine max (Linn.) Merr.] in Jingmen is stable at around 20 000 hectares, with a total output of about 50 000 tons. It has the largest centralized production base of 666.7 hectares in Hubei province. The soil selenium content is high along the Hanjiang River Basin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 and selenium-enriched soybean has strong market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small planting scale, weak anti-risk ability, low standardization, low technology penetration rate, lack of brand creation and insufficient deep processing cap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Jingmen soybean industry must clearly define development goals, implement soybean production protection areas as soon as possible, increase investment, strength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e, foster new business entities, and strengthen brand creation and publicity.
Key words: soybean[Glycine max (Linn.) Merr.] industry; statu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Jingmen city
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是中國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更是鲜食和休闲豆制品加工的主要原料,全国常年总产量稳定在1 600万t左右。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养地作物,其根瘤具有固氮作用,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豆具有营养大脑、美白、养颜、提高生理活性等功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1]。荆门市地处鄂中腹地,全市年平均气温15.9 ℃,年降水量800~1 100 mm,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930.8~2 114.3 h,温、光、水、土等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是大豆生长发育的理想场所。
1 荆门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荆门市作为中国“豆腐之乡”,豆制品加工生产能力带动了大豆生产的大面积发展[2]。荆门市大豆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hm2左右,总产5万t左右,拥有全省最大的集中连片万亩生产基地,区域优势明显。主产区汉江流域沿线土壤硒含量较高,其中钟祥市富硒土壤面积93.33 km2,石牌—柴湖地区农作物富硒率达到91.39%,富硒大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石牌豆腐郎优质大豆走向了全国,每年收益10亿元以上。荆门福汇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豆邦休闲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大豆加工规模企业年消耗大豆4万多吨,产值近5亿元。
2 荆门市大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规模小
荆门市所产大豆基本被石牌豆腐郎作为豆制品原料运到了全国各地,根本无法满足本地豆制品加工企业生产所需,导致本地豆制品加工企业主要依赖外购大豆作为原料,资金周转周期长,运输成本高,增加了企业加工成本。
2.2 抗风险能力弱
荆门市大豆生产基础条件较差,受气候影响较大。主产区汉江沿线地势较低,排灌系统不全,受洪涝、旱灾影响较大,如2016年因洪灾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2017年因高温干旱受灾面积达到0.65 万hm2,成灾面积0.19万hm2。
2.3 标准化程度低
荆门市大豆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大豆品种多而杂,引选的优质大豆品种很难大面积示范推广。所产大豆蛋白质含量在40%~47%,脂肪含量在16%~22%,水分含量在11%~18%。市场收购的大豆品种混杂,粒形、粒色不一致,品质不一,质量参次不齐,商品性差,无法满足加工企业大批量一致性的采购需求[3]。 2.4 技术普及率不高
虽然荆门市大豆种植机械化程度较高,但因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不高,优质大豆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普及率并不高,农户生产管理简单粗放。多年来,全市大豆平均产量一直在2 400~2 850 kg/hm2。大豆是高能低产作物,蛋白质、脂肪含量均比玉米高近4倍,但产量较低,除了生理原因外,另一方面源于科研水平落后[4]。
2.5 品牌创建缺位
荆门市全市大豆生产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有效发挥荆门市汉江沿线所产大豆的富硒长寿营养特点,没有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大豆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优质富硒大豆。荆门福汇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产能位居全国前三强的豆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也是以代加工为主,自有豆制品品牌创建才刚刚起步,市场影响力不大。
2.6 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荆门市豆制品加工主要以传统的鲜食和休闲豆制品为主,新型豆制品的开发及豆渣等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遇到瓶颈。加工企业过度依赖人工,机械化程度不高。
3 发展荆门市大豆产业的对策
在大豆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稳定水稻、小麦生产,调减非优势区子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等,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科学划定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尤其是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大豆生产更显得迫不及待。从提高大豆自给率、满足城乡居民健康营养需要、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的角度出发,建议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引导、培育主体、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建立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大豆生产保护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市场主体;强化科技创新,驱动食用大豆绿色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打造汉江流域 “双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富硒大豆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
3.1 明确发展目标
加大荆门市大豆院士工作站的科研力度,引选推广2~3个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和配套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新模式。大力推进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大绿色、有机大豆认证力度,建设绿色、有机大豆生产基地2~3个。培育2~3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培植3~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落实大豆生产保护区面积 3.3万~4.0万hm2,争取到2025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达到4.0万hm2,大豆平均产量达到3 000 kg/hm2,所产大豆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提高到65%以上,大豆加工规模企业发展到3~5家,年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
3.2 划定保护区域
重点建设汉江沿岸大豆产业带,主要在石牌、胡集、柴湖等优势产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至1.33 万hm2,将汉江沿线富硒带纳入省、市特色作物生产保护区,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努力增加供给量,发展壯大营养、健康、长寿的富硒大豆产业。在沙洋县马良镇、钟祥市旧口镇、京山市永隆镇和钱场镇等传统棉区,逐步推进传统棉区转化为非转基因高脂肪或高蛋白质大豆生产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至2.67万hm2以上,实行订单生产,推广优质品种和高效种养模式,建立大豆标准化示范基地。
3.3 加大投入力度
3.3.1 支持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优先用于推动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建设大豆生产优势区和示范基地。
3.3.2 出台大豆保护区良种补贴政策 出台大豆良种补贴政策推广普及良种[5,6],积极推动保护区一镇一主导品种或多镇一主导品种,实现保护区大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3.3.3 加大金融保险支持 推广政策性大豆种植保险,增加保费补贴,减少大豆生产风险损失,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7]。
3.4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3.4.1 加强大豆科技研发 以荆门市大豆院士工作站为核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大豆科技研发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例如杂交大豆制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杂交品种比市场常规品种增产16.6%~29.9%[8]。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引选与配套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9]。
3.4.2 强化大豆科技推广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10],是乡村振兴的需要。创新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尝试建立市级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加大科技特派员建设力度,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有条件的地方采用“七统一”的方式(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重点推广大豆全程机械化综合技术模式。
3.4.3 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3.5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积极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排灌、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大豆的发展有赖于大豆加工业的发展[11],政策引导豆制品加工企业在保护区流转土地建立原料生产基地,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促进农民种植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作用,鼓励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和订单生产,优质优价进行订单收购,提高农民种植效益。 3.6 加强品牌创建与宣传
政府主导打造荆门市“双高”富硒大豆公共品牌,引导企业打造自有品牌,提高荆门市大豆及豆制品在全国的影响力。促进汉江沿岸种植区以彭墩集团为龙头,与南方黑芝麻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富硒大豆全产业链基地,打造富硒大豆品牌,提升大豆產业价值。支持福汇达、豆邦等豆制品加工企业更新生产装备及工艺,扩大产能,加大自主品牌创建力度,带动大豆产业化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豆食品的营养功效和保健功能,科学引导健康消费,扩大荆门优质大豆消费市场,为促进大豆生产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敬贵.浅谈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嘉祥大豆发展对策和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1(12):42-44.
[2] 邓军波,杨 芳,陈 艳,等.江汉平原早熟大豆新品种适应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2):2212-2214.
[3] 张软斌,兰惊雷,王慧兰.山西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3(4):25-29.
[4] 吴东根.大豆产量形成及其限制因素研究[J].中国种业,2007(4):15-17.
[5] 高万里.吉林省大豆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8(3):92-94.
[6] 郭 丽,高 晶,李志轩.浅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45.
[7] 张兆才.太和县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6):74-75.
[8] 赵丽梅,彭 宝,张伟龙,等.杂交大豆制种技术体系的建立[J].大豆科学,2010,29(4):707-711.
[9] 邹文秀,韩晓增,王志华,等.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海伦综合试验站2018年度服务区大豆生产情况调研[J].大豆科技,2019(1):27-30.
[10] 李可凡,杨亚洲,卢青梅.河南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4(11):40-41.
[11] 程莉君,石雪萍,姚惠源.大豆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07,26(5):775-780.
收稿日期:2019-01-29
作者简介:邓军波(1975-),男,湖北荆门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电话)15872898833(电子信箱)403372610@qq.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