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的教育环境背景下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力度。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于在校本科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因此,在未来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应当发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努力将自身所学投入国家建设当中。而工匠精神作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精神,在多个行业领域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通过将工匠精神引入高职创业创新教育当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在校高职生的职业技能。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60-02
   中国作为一个生产大国,其产业化发展越来越朝着发达国家前进,从这一点也体现出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发达,由此可看出工匠精神在中国产业发展当中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将工匠精神引入现阶段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当中,让高职在校生领会到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从而提高自身在进行实践工作时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一、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在大学生接受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及时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所学专业的一个合理化预测以及将来就业时会遇到的一系列可能性进行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众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规划目标不明确,对个人的定位不准确
   在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针对大学生未来就业所面临的情况和实境所提出的一门必要教育课程。随着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毕业后的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对就业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给更多学生未来就业带来挑战。在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时,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不够明确,不能合理地分析自我的优劣之处,导致无法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这对日后工作的选择以及能力的施展都存在一定弊端。
   再者,大学生自身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也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个人的定位不够准确。主体定位的不稳定性也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遇到具体情况不懂得分情况来具体分析。对自身的理解认知不够全面,对自我的过分否定,不能发现自我优势。通过分析现阶段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可看出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不能做到全面、具体。
   (二)教育方式死板老套,教学内容不够创新
   高职院校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专业性的教师讲解并结合不同的专业进行合理化分析和预测,帮助学生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判定,因此教学课堂是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主要场所。而目前,大多数教学课堂都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相关的专业性名词仅仅是生硬地进行讲解,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再者,对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不能够结合专业性特点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更新,这导致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比较模糊。
   由于学生在校学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并没有仔细钻研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对未来的定位和规划存在差距。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情况不甚乐观,学生对许多关键点的理解力还不够。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各项指标与标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遥远。此外,教学内容与时代跟不上也会导致在创新创业教育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成长环境有所不同。对自身专业的未来发展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用人单位的相关制度也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这就阻碍了学生在结束学业后走向社会的进程。
   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通过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中引入工匠精神,可以帮助在校高职生对未来的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真正领会工匠精神的实际内涵,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
   (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耍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工艺要求越来越精细。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体现了精细化的产品在目前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地位,由此也可看出高职生在未来的创新创业环境下面临的巨大挑战。将工匠精神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明确在领悟和学习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要增强对产品生产的精细化程度,由此生产出符合大众所需的产品,从而带動我国的工业化生产,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项必要措施。
   快速经济的发展使很多产业只注重规模、速度,不注重质量、效率,这导致很多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很多购买者将购买目光转向国外市场,这也体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协调、供需之间的矛盾以及产品的质量不高。通过这些矛盾和问题也突出体现了工匠精神在目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领会工匠精神的实际内涵,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针对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要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就需要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中国产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工人师傅的努力和付出,而工匠精神作为支撑工人师傅工作的主要精神支柱,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这一点与现阶段高职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共同之处。在校阶段引进工匠精神是帮助在校大学生形成良好思想的基础,引导大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环境中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另外,高职院校将大学生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实践能力上,也就是说重点培养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能力,通过在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期日后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工作能力的体现是最终工作成果的呈现,这也是检验在校高职生学习成果的一方面。适时地引入工匠精神是帮助大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努力工作,是为日后的拼搏和努力打地基。
   三、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一)开展相关的经验交流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对在校高职学生来说,在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是针对目前我国的发展教育现状提出的一项必要措施。针对未来高职院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环境,激烈的竞争会使许多毕业生无法适应就业的压力和环境,而拥有正确的就业态度和良好的心态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因此,作为学校而言,要高效利用学校内的优质资源。
   例如,在校内开展相关的经验交流会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优秀工人榜样的高尚精神,从中领悟工匠精神的真实意义和内在品质,通过学习和交流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未来就业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学习交流的方式,使自身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此外,校方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更大的便利,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完善现阶段的教育体制。
   (二)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教学质量
   在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发展时,教师团队建设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教师作为传达知识的桥梁,通过其专业性讲解,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感知度和认知度。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合理而客观的规划。
   建立具有实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让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展的进程中加入对工匠精神的发扬和传播。在建立相应师资队伍的同时,及时地对教师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师资力量力保各方面知识的平衡,避免出现专业偏颇,适实提高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力。只有教师真正感悟和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所在,才能够以身作则地将这种高尚的精神传播下去。
   四、在“工匠精神”的研究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探讨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高职创新创业路径
   (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领会工匠精神
   在课堂教学相渗透的同时,适度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带学生进企业参观学习;聘请企业人员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需求相关信息;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适当地开展实践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感受工匠精神。明确工匠精神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之所以有工匠精神的存在才会铸就今天中国制造业的繁荣与发展。这些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会帮助学生将理论化的知识更好地吸收和接纳,也为校企合作带来契机。
   在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从实践中去感知工匠精神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领悟创新创业教育在未来就业方面的体现。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可实习的机会,通过真实体验未来的就业环境和就业状况,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领悟以及应用有真实的感受。这样也有助于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变为实践,从而推动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当中的发展与融合。
   (二)傳播和发扬工匠精神,将思想与行动密切结合
   要帮助现阶段的高职大学生领会工匠精神的实际内涵,明确在实现中国复兴的道路上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十分重要。通过分析中国近几年的工业发展和制造业的不断繁荣,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工业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这其中离不开工人朋友的辛勤付出,而作为第一线的工人来说,其身上的工匠精神便是在校大学生应当学习和发扬的。
   让学生走出学校、踏入社会时有提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通过对在校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将优秀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精神发扬下去,帮助在校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明确在未来的就业过程当中应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结合。
   总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要顺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地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54-59.
   [2]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5):6-10.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