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学高等专科院校《遗传与优生》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研究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遗传与优生》课程是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复合型专业课程,是一门涉及遗传学和优生学的交叉学科,其不仅是一门基础课,更是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知识点丰富、课程体系繁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部分专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尚未接触过专业课程学习,难以将本门课程和临床医学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关联,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结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医学高等科院校《遗传与优生》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探究,并具体论述教学内容的创新编排组织方式以及对当前课堂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并分析新的教学内容整合方案的优势。
  [关    键   词]  遗传与优生;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内容整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074-02
   遗传与优生包含了遗传学和优生学两大与生殖医学相关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讲述医学遗传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阐明了遗传病的发生、传播、防治以及应用遗传学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解决优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在掌握遗传学、优生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用理论结合实际,为以后学习优生优育、遗传病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该门课程知识点覆盖面广、学习难度大、理论实践相结合要求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相当大的难度[1]。传统的教学内容组织编排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学习需求,因此必须对该门课程教学进行适当创新和改革,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形成创新型、科学化和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改革的创新理念
   教学改革要做到坚持理念先行,在《遗传与优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模式优化探究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新的时代背景下,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心理对当前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创新和改革。
   首先,教学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对遗传与优生的相关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应当摆脱实际教学中的孤岛效应,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融入进去,创建一个更富吸引力、感染力,更具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保证教学设计和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内在一致,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探究心理。
   其次,教学体系改革应遵循学科特点。高效科学的教学组织体系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认知心理、认知规律,更应遵循该课程所涉及的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逻辑,遵循科学的方式,以尊重学科内在规律为前提,合理安排教学阶段的先后次序以及实践教学的具体展开方式。
   二、《遗传与优生》课程教学内容整合
   (一)《遗传与优生》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方案
   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为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遗传与优生》,教材遵循了医学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学科规律,在教材内容编排上设定基本教学内容框架,即以遗传学、优生学基本概论为基础,论述遗传和优生的关系,继而详解体细胞、染色体、单基因、多基因和线粒体共五类遗传疾病知识。
   在传统的遗传与优生教学内容编排组织以及教学模式中,主要强调学科体系和学科教学规律,而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问题认知不足。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框架固然可以按照学科体系,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则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以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规律作为教学内容编排的重要理论依据,将学科规律、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规律结合起来,形成既有别于传统学科结构、教学框架,又有别于学生的纯粹经验复制式的教学课程体系[2]。
   基于以上认知,笔者认为新的《遗传与优生》教学内容编排组织体系应当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以遗传病的定义为架构基础,结合学生高中所学的有关遗传学知识以及优生学的知识,遵循学生在教学中的心理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进而形成明确而完整的教学组织框架。另外,新的教学内容整合体系也对教材中的原本知识点进行重新编排和重组,围绕五大遗传病和其相关知识点建立教学专题。(如下表所示)
  《遗传与优生》新的教学内容整合方案与教学专题
   该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方案在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并以此重塑教学内容的框架以及教学模式,以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贯穿始终,以五大遗传性疾病为核心知识点展开论述遗传、优生的关系,融合了优生学、遗传性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现状,将课程划分为医学遗传学概念、遗传病概念和分类、优生概念、遗传和优生关系、我国遗传病现状和优生政策等五大块。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整合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以案例教学法详解体細胞遗传、染色体遗传、线粒体遗传等遗传病的病因、症状、诊疗和预防措施,并将其和优生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知识迁移。用多媒体、实验教学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结合经典遗传学实验,进行基础理论讲解以及未来优生学前景展望等[3]。
   (二)实践教学实验
   运用新的教学内容整合方案,设定教学内容框架和教学大纲,并在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遗传与优生教学中具体展开应用,综合考察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影响。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任意两个临床医学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班采用新的整合方案,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内容编排组织方式,同时对其进行教学,观察两种教学内容方案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变量因素影响,即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同一个教师授课,采用同样教材、同样教学大纲以及同样课时和教学模式,都以传统课堂讲解为主,同时应用案例讨论、情境创设和实验法辅助教学。在期末教学评估中,对学生采用同样的评价和反馈模式。
   课程结束后对两个班级进行成绩检测,分析两个班级在考试成绩上的统计学差异,从而阐明新的教学整合方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另外,对两个班级进行随机抽样,确定同样的样本数调查问卷以及面对面访谈,主要访谈内容为学生是否对遗传与优生课程感兴趣、是否课后查阅遗传学和优生学相关文献资料、是否主动了解克隆和DNA重组相关科技知识等共15个问题,将感兴趣程度从高到低分别设定为5分、3分、1分,然后在独立样本基数上进行t检验,以此核定新的教学整合方案对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探究欲望的影响作用。根据t检验成果,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上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班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问卷调查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数据。
   三、分析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遗传与优生》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整合方案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遗传学、优生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源自新的教学整合方案,综合考虑了课程、学科内在规律,同时结合和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心理,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融入共性化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考虑学生对知识点脉络的梳理与整合,尊重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遵循从总到分再到总,从简到难的阶梯式教学结构,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遗传学、优生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更能有效提升学生成绩,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
   总体而言,当前的遗传与优生教学更侧重于尊重遗传学、优生学本身的学科知识规律,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信息,如,教材中将遗传学和优生学相对隔离开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五大遗传病之后,由于认知水平的影响,很难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关系进行深化,因此形成一定的知识割裂。而新的教学整合方案则将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融入进去,建立一个明确的知识体系和内容框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知识点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新的《遗传学和优生学》教学内容整合方案打破了教材知识的割裂感,且将各个知识要素、知识结构之间的一致性问题进行整合,如,先进行医学遗传学知识专题讲解之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遗传病知识讲解,将体细胞、基因、染色体、线粒体等遗传疾病进行分章讲述,和第一专题形成知识关联,学生会通过具体的遗传学病历了解到医学遗传学具体是讲解和解决什么问题的学科,各项内容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联,各种遗传物质之间有怎样的共性和不同性。将遗传学、遗传病知识和优生学结合起来,更加深刻而鲜明地点明本门课程的教学主旨,阐述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关系,了解遗传学、优生学具体知识。将以上知识整合到一个框架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平行关系,不仅遵从了教材知识的逻辑关联性,更遵从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
   总之,科学化的教学内容整合与组织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孤立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关联,从而让学生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遗传学和优生学各领域知识的一致性、共性和相关性,从而建立普遍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观点,对于《遗传与优生》这门课程而言,这种整体思维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知识迁移,并遵从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将课程知识更多地和社会实际相关联。
   参考文献:
   [1]郑克勤,梁朋,张华华.《遗传与优生》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醫学教育,2013,21(6):1160-1162.
   [2]王琦,王谷仙.基于遗传病病例整合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17(35):117.
   [3]赵丹.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9):89.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