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在时代发展大步加快的趋势下,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数学作为中职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科目,必然也要紧跟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提升中职学生自身的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中职数学教学要结合现实情况,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中职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实现路径,使教育出来的中职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数学专业知识,拥有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将这些专业知识、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切实运用到实际的专业技能中去。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098-02
数学是每个人从小学到高中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数学由最初的认识数字到后期的函数公式、几何问题难度逐渐递增。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初中毕业后未能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因此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数学这一科目并不陌生。但数学的难易程度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也是最高的,加之中职学校自身的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中职各个专业教学中对数学学科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数学所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各种复杂难题的运算和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基本知识点和概念,其是为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服务的。因此要相应调整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专业对口、适应生产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
一、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需要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如一些基本的数学公式概念、数字运算的法则、数学中常用的表述符号等。只有掌握和熟悉了这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公式,才可以进一步去深入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如在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每一章的第一课时都是相应的概念解释。就拿前面三章“集合”“函数”和“不等式”为例,首先课本上都是对这三个数学名词的解释,然后引发出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授时,也应该要仔细将这些基础知识讲透彻、讲明白,通过不同的例子、习题或者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为例,不要盲目追求课时速度,对这些基础知识一概而过,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在学习时“囫囵吞枣”的状况发生。只有将数学的基础知识真正熟悉掌握,学生才可以在后期的解答习题、举一反三结合实际专业技能中将这些知识运用自如。
当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后,就需要在实际题目中正确运用这些知识点了。教师可以用课本上简单的例题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基本的运用方式,然后再选择一些相对复杂的或者是多个知识点混合的题目给学生作课堂训练,当堂解答学生在做题时出现的疑惑和错误。以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为例,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学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知识点,同时还需要做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练习题,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个只包含指数函数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确认大家都知道之后,再用一个只包含对数函数的题目来辨别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情况。如果学生都可以全部解出,即证明这节课的基础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那么教师则可以拿出多个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复合练习题来训练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巩固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的熟悉度,避免混淆知识点的情况发生。
二、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一)从传统数学例题中掌握数学思维
在中国有很多传统的数学题型或很多与数学相关的小典故,如大家都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刘徽的“圆周率”算法等,这些问题在多数学生小时候就有过学习和涉及,因此到了现在再遇到相似类型的问题时,他们还会以当初解答这些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人脑的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讲授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下册(基础模块)第六章节“数列”时,就可以以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排列组合顺序规律为例,根据学生对此规律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熟悉度,层层引入课本的数列知识上,深化数列概念,让学生形成把数列和生活中熟悉的十二生肖的顺序连接起来的思维方式。当教师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并形成思考问题的数学思维后,再去带领学生做各种相关的题目,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从容地解决各类型的数列问题,同时也能将这种数学思维强化印刻在脑海中,以此真正变为学生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用一个数学公式引发多个数学例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记住很多方程公式,这些方程式一旦熟悉和记住,再碰到数学习题时就会很容易地解答出答案。但因为数学中的公式种类繁多且复杂,学生很容易在记忆时把不同的公式混淆或者是将某个点遗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不同的数学公式,同时还需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将一个数学公式运用到多个不同的数学例题的方法。在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下册(基础模块)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中就涉及圆和直线的方程式,但在实际的数学例题中可能会出现直线和多种组合线条的问题或者是圆和半圆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教会学生课本上的基础公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将公式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将一个公式在不同的相关问题中进行运用,以此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此学生再学起数学来也不会显得那么枯燥无味、困难无比了。
(三)运用数学概念对生活中的数字进行创新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能力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题目的解答方式,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不能将自身的思维固化,变为一个“数学机器”,而是要学会将学习到的知识变为自己創新能力的阶梯,开阔自身的思维方式。概率运算对所有人来说都不陌生,但很多人只知道一两个概率的计算方式,在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下册(基础模块)第十章“概率与统计初步”中,就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不同的概率计算方式。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开动自己的思维,运用各种不同的统计方式和概率运算方式去计算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数量和概率。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这节课的知识点,同时也是对知识点的一种最好的实际运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将数学知识运用到专业技能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将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专业技能中,这是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十分苦恼的问题。甚至很多学生会以“日常生活中只需要用到加减乘除”这类说法将数学教学贬得一文不值。因此,如何把握好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将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思想运用到中职学生所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或专业技能中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以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上册(基础模块)第一章“集合”为例。教师在讲授这一章节时,可以拿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举例,比如,有些学生是学习医学的,就可以以学生平日要统计的医学数据作为一个集合,再用集合的各种概念去分类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有些学生是建筑专业的,也可以用集合的形式将他们专业知识中会遇见的各种建筑材料统计起来,再去选择。或者说,有些学生是农林专业的,就可以用集合的形式将他们在专业技能训练中的种子质量检测联系起来,教给学生如何用集合知识统计种子的类别和质量参数。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因为对自身专业的熟悉和热爱,会将数学的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同时,以后在实际中再遇到可以运用集合这一数学概念时,也会真正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做事效率。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再以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去评价中职生的数学教学方式、手段,而是应该鼓励中职学校的数学教育要摆脱以往应试教育中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功利性思想,去更加贴合数学这一学科本身的意义——让数学方便人类的日常生活。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教材文本,结合学生学情和专业特点,把一些与时代发展紧密关联的新思维、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切实融入课堂,留给学生自己思维和创新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让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知识、发挥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用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去提高和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在。这是中职数学教学与传统应试教育中数学教育最大的区别,也是中职数学教育一直要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课题。让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也是中职学校设立数学科目最大的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童永华,刘衍益.浅谈机械装调技术竞赛与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的关联[J].时代农机,2018,45(10):96,98.
[2]李文,高健.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课程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8,2(5):61-65.
[3]马雪萍.“数学建模”思想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29(1):91-92.
[4]方均斌,叶思义,黄琳婕.中职数学教学不应是普通高中的简约本:中职数学教育之我见[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2):92-95,100.
[5]褚艳.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踐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225-226.
[6]郎学军.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3):47-51.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