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辅学具助力数学课堂效率探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用教具进行教学,能使教学直观形象。教师适时、适量、适度地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识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获取和掌握。本文对于教辅学具助力数学课堂效率研究。
  关键词 学具 数学教学 效率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可见数学实验将成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而学具的使用是进行数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地使用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笔者就教学中指导学生勤用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
  1适时运用学具,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就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我先让学生把6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5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4个;两个人各得3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三种分法与前两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2巧妙运用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3经常运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教学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圆锥里的水倒进圆柱形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4正确合理地运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學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圆柱形容器、一圆锥形容器、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证明同底等高的情况下,V圆柱=3V圆锥的成立。实验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要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且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宽;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量常用物品的面积等。
  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创造性地运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而学具的使用是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合理使用学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合理正确使用学具,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赵勤.巧用学具,叩开数学之门[J].小学教学参考,2018(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