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猪增生性肠炎也叫做猪增生性肠病、猪增生性肠道病、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猪回肠炎、猪肠腺瘤病,是由于感染胞内劳森氏菌而发生的一种肠道综合征,属于猪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回肠和结肠段的黏膜发生腺瘤样增生性炎症。通常是6~20月龄的生长育肥猪容易发病,临床症状主要是间歇性下痢、食欲不振以及生长减缓等。尽管该病的死亡率较低,但会明显抑制猪的生长,增加饲养成本,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猪;增生性肠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药物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1-0090-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学特点
  胞内劳森氏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体呈多种形态,大部分呈逗点形、小弯曲形、S形或者直杆形,大小为(1.25~1.75) μm×(0.25~0.43) μm,外壁为3层波状膜,没有鞭毛和柔毛。该菌主要在病猪肠黏膜细胞中寄生,是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菌,即接种于无细胞的培养基中不能够正常生长。一般来说,菌体能够在豚鼠大肠癌细胞、人胚肠细胞、IPEC-J2、IEC-18、GPC-1652、Henle407等細胞系上能够生长,但无法适应在鸡胚内生长。该菌生长所需的氧量较少,通常在含氧量为8%左右的条件下生长状况最好。该菌在离体的5~15℃环境中能够生存1~2周左右,在5℃以下的环境中能够生存大约22周,在常温下能够生存2~3周,正是由于其具有这些特征有利于其进行持续感染。
  1.2 发病特点
  猪增生性肠炎是猪常见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各地呈散发或者流行,通常是6~20周龄猪容易感染发病,有时育肥猪(发病率往往为1%~5%)、成年公母猪(发病率为0.7%~30%不等)也能够发病。大部分猪感染病菌后往往呈隐性,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慢性型,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会导致病猪生长发育缓慢,饲养成本明显增加。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排出的粪便,其中含有大量病菌。另外,粪便污染的场地、器具也是重要传染源。此外,某些应激因素,如气候突变、长距离运输、过于拥挤等都能够诱发该病。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该类型比较少见,通常是2.5~5月龄的育肥猪易发。病猪主要是发生血色水样腹泻,病程持续略长时,先排出沥青黑色样的稀粪,之后排出黄色稀粪,体表皮肤苍白,精神不振,很快由于严重虚脱而死。部分病猪甚至只见皮肤苍白,排出正常粪便,但突然发生死亡。
  2.2 慢性型
  临床以该型最为常见,主要是1.5~3月龄的生长猪易发。病猪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间隙性发生下痢,排出糊状的软粪或者水样稀粪,有时其中会混杂坏死组织碎片或者血液;被毛粗乱,皮肤苍白,体型消瘦。如果病猪症状较轻且没有继发感染,部分会在发病4~6周之后逐渐康复,但部分会变成僵猪,最终被淘汰处理。
  3 剖检变化
  3.1 慢性增生性肠炎
  病猪主要集中于小肠末端50 cm处以及结肠上1/3处发生病变,并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增生性变化,患处肠壁明显增厚,肠管直径变大。可见肠系膜和浆膜下发生水肿,黏膜表面变得湿润,但不存在黏液,有时会附着一些点状炎性渗出物。肠黏膜受感染后会发生脱落,进入纵向或者横向皱褶的深处。大肠发生类似病变时,会出现明显的蚀斑,逐渐变成息肉。
  3.2 急性增生性肠炎
  主要是导致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发生病变,造成肠道肿胀,肠壁、黏膜增厚,浆膜发生水肿,类似于严重的慢性回肠炎。但急性增生性肠炎不同的是回肠和结肠的肠腔存在1个或者很多大的血凝块,血凝块通常与血水、食物颗粒或者纤维蛋白混合在一起。有时直肠内可能存在焦油状的黑色粪便,并与消化物、血液混合在一起,甚至整个大肠盘旋中都含有大量血液。基本不会出现单个出血栓或者黏膜溃疡。
  4 诊断
  根据慢性病猪主要症状是生长发育缓慢,体重下降或者发生腹泻;急性病猪发生腹泻,且有时排出血粪,肠壁尤其是回肠壁明显增厚,肠黏膜上出现脑回样的皱壁,或者发生程度不同的水肿,可怀疑发生该病。为进一步确诊,可取病猪发生病变的肠道黏膜制成抹片,通过改良的姬姆萨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对病理进行染色、镜检,以判断是否存在胞内劳森氏菌。还可取发生病变的肠段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如果发现肠黏膜未成熟的细胞显著增生,由此可做出初步诊断。另外,还可取病猪排出的粪便以及血清,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从而确诊为该病。
  5 防治措施
  5.1 药物治疗
  猪场出现发病后,既要对病猪进行治疗,还要对同群其他猪用药,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该病,效果较好。病猪常用400×10-6万IU金霉素、400×10-6万IU泰乐菌素或者120×10-6万IU硫黏菌素,添加在水或者混合于饲料中口服,连续使用2周,或者使用以上药物按相同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注意各个猪场要根据本场实际发病情况,采取间断性用药的治疗方式。
  在使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消毒工作,确保圈舍环境卫生良好。消毒时,猪圈舍内的粪便要先全部清除干净,接着才可使用0.5%次氯酸钠或者2%氢氧化钠消毒药对猪舍、周围环境、饲槽以及其他用具进行喷洒消毒,每2~3天消毒1次,直到病猪完全康复为止。
  5.2 加强饲养管理
  避免猪受到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刺激,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圈舍环境卫生,确保圈舍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以将传染源消灭。另外,加强猪场灭鼠工作,以将传播途径切断。清出的粪便要运送至指定地点,通过生物热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养猪场条件允许,或者是养猪专业户,建议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每批猪出栏后,要对圈舍进行全面冲洗、消毒,经过10~15天的空栏才可转入下一批猪。另外,在该病的易发季节,可按饲料加入400 g/t氟苯尼考粉,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5~7天,能够有效预防发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