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爱课程平台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这门课程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而该课程从概念到原理及运用都较深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该课程启用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网。采用课堂教学及线上教学相互补充的教学方式,实践应用证明使用该立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爱课程;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教学改革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7.176
0 引言
当前,企业对具有较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电气人才需求紧迫。学生除了具备电路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掌握电气二次回路设计和开发系统的方法与技能,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工程问题。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是对本科阶段基础专业知识的提升与应用,所以要求及难度也较专业基础课程要高。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这门课程设置的初衷即响应了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一门涉及范围广,专业背景深,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主干课程。本文基于爱课程平台对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1 整合教学资源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课程的特点,遵循就业导向的原则、理论实践并重以及学生认知的规律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对于一门课程而言,教学资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是学好该门课程的基础[1]。对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进行改革,采用“多股源头活水来”的方式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第一、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课程,在教授过程中我们选择行业内最具权威的专家编写的实用教材,知识点丰富,内容全面,实操性强。
第二、选择一本好的教材固然重要,若仅仅依赖单一的教材授课,必将收效甚微。所以教学过程中加入业内导师讲座环节,聘请业内专家走进课堂与大家分享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二次回路设计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所学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知识从实践中来并应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增设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运用,更利于知识的转化与吸收。实践环节采用设置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方式。学生必须先完成难度较易的课内实验,再进行难度稍微高点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与课内实验在工作量及难易程度方面相配合。课程设计的难度要设置在比学生现有水平稍高一点的程度,难度太高了,学生就会望而却步;难度太低了,则隔靴搔痒,锻炼不到学生能力。增设实践环节可谓是又增加了一股源头。
第四、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应用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微课、慕课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多样灵活的学习条件。本课程利用爱课程平台上传课件、文档、视频等教学资源,完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同时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在线答疑、测试、发帖讨论、完成作业等等诸多功能促进知识全面吸收掌握。
“四股源头”合理应用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 基于爱课程的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教学
爱课程平台改革了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方式中存在的资源不丰富的问题,甄选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视频及课件等文档资源,多渠道帮助学生学好课程[4]。采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习效果更加直观化。同时使用爱课程更便于老师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频次等等,这些以前都需要花大量人力统计的工作,通过爱课程平台全部一目了然。教师可以省下更多精力进行备课,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效果情况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真正做到即备教材又備学生。同时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当前自己在班级中的大概排名,鞭策名次靠后的学生更加努力。
爱课程网络平台上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该网络平台对课程进行复习以及预习。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课后复习时知识点忘记无从查证的尴尬局面,同时学生课后预习也能做得更充分。
爱课程中设置分阶段的无纸化测验,设定好测验时间,这样使得学生要想获得高分必须先进性充分的复习。由于测验时间有限,可有效防止同学之间抄袭现象。
3 结语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课程的改革既是落脚点也是关键点。改革应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维度出发。本文探讨了基于应用型本科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方法的转变、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该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易于实行,并且教学效果较传统单一模式更好,评价体系也更全面、合理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我国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数量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该立体化模式在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熊田忠,孙承志,吉顺平等.应用型本科运动控制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189-193.
[2]孟凡芹,朱泓,吴旭东等.面向“新工业革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5):15-20.
[3]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07):27-30.
[4]黄其新,陆朱卫,杨正理.基于爱课程平台结合项目教学的“电力工程”优秀课程建设[J].时代教育,2017(02):123-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