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方式。其优点在于能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养殖方式。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的相关细节,深入探讨了池塘水生态养殖的经济效益,并对该养殖模式在国内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本文获得一些参考。
[关键词]循环水;生态养殖;养殖方式
近年来,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体系逐渐趋于成熟,这使得加入养殖业的个体户越来越多,养殖密度逐渐增大,用于养殖的水体不断增大。虽然养殖产量和养殖收益逐年提升,但是由于传统的池塘养殖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所以养殖后的水体会受到污染"。我国对养殖水体的排放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且大多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欠缺,养殖户往往将养殖水体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江河湖海中,这使得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渐明显。如何减少由于养殖水体随意排放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所谓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即是将水处理工艺运用到水产养殖过程中,改善养殖水体的污染情况。这一养殖体系最初兴起于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体系已经日趋完善,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和技术设备都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这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已经进入我国,并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国家加大了这一领域的投入和推广。这一体系不仅可以解决水产养殖对外界环境的依赖,也可以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破坏。
1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部分发达国家就开始采用相对封闭的循环水养殖技术。这一~技术的采用明显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循环水养殖技术在这些国家的养殖产业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且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早已得到了普及。我国同时期也曾对该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且在淡水鱼养殖领域有过尝试性的实验,但基于社会经济的欠发达及科技水平的薄弱,这一技术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且在实用性和专业性上都有所欠缺。同时也限制了对该技术大面积的推广。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相关部门先后从发达国家引进了十几套循环水安装设备,但是由于相应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技术也不成熟,这些设备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直到90年代,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相关的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同时国家对养殖水体污染问题逐渐重视,使得这一技术重新得到了改善及推广。90年代至今,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投入、应用更新都处于世界前列的位置回。
2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的模式
2.1开放式流水或微流水养殖
所谓开放式流水或微流水养殖法就是指在养殖水体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河流、湖泊或者水库水体的自然落差来进行养殖的一种方法。该养殖方法充分利用了自然的水体。一般而言,流水养鱼池可以修成各种形状,比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和八角形等等。养鱼池的面积一般为20~100平方米。在修建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地势地貌来设计养殖池的形状和大小。避免出现流水死角,及水体流动时有上下分层的情况。在设计时要保证养鱼池内水体交换是均匀的,均匀的水体流动可以保证排泄产物等污染物顺利排放。养鱼池的深度一般为1~1.8米,而养殖水体的深度为0.5~1.2米。在设计时要注意进水口距养殖水面要有一定高度差。排水口一般有两个,分为上、下出水口。上出水口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养鱼池内的水位稳定,下出水口的作用是便于定期排污或者排干池水。圆形池的设计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池的直径一般在5到15米之间,池底周边向中心倾斜,排水口设计在底部中央。在养殖时鱼由管道引出池外,并设计阀门控制。在养殖鱼种的选择上一般以草鱼、鲤鱼、罗非鱼等草食性、杂食性鱼类为主。草鱼池草鱼的规格要大,尾重150~400克,每平方米放养5~10尾。为增大鱼池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还可混养10%的鲤鱼或鳊鱼。在养殖鲤鱼时,鱼种的养殖规格需整齐均匀,每条鱼的重量在10到50克之间,每平方米放养的数量在25到35条之间。养殖后鱼种的增重一般可达20倍以上。罗非鱼放养时,鱼种的尾重在10克左右,只需要饲养三个多月,便可获得500克左右的鱼,这一重量已经达到商品鱼的标准。罗非鱼的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生产性能好。流水养殖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中天然流动的水体进行养殖,为养殖的鱼类提供一个最佳的生长环境,同时具有鱼类养殖周期短、鱼池占用面积少、养殖密度高、效益高、产量大和管理方便等优点。
2.2营造人工湿地
营造人工湿地也是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的一种具体方法。人工湿地一般建成厚度为80厘米左右的养殖深度,湿地面积至少是池塘面积的10%~15%。湿地上选择铺上一层大小适中的碎石块或者鹅卵石,厚度在50~80厘米左右。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可以选择种植蒲草、菖蒲等水生植物。或者是美人蕉等阔叶草生性植物。在养殖过程在,水中微小物质和有益的有机成分通过碎石层过滤后,经过植物根系和细菌的吸收和转化之后,养殖水体再集中回流到集水沟内,最后进人池塘。在尾水汇集区养殖白鲢、花鲢、匙吻鲟等虑食性鱼类,生物处理区成梯形,以培育水生维管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和水生底栖动物(螺蛳、无齿蚌等)。人工湿地的建造成本较低,是一种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污水处理办法。同时又具有污泥减量化、处理高效性、运行和维护成本低、能源损耗少、无臭气等优势,因此在发展中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的效益
3.1经济效益
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养殖户要在养殖周期内科学的养殖鱼类,在鱼类的选择上主要选择生产性能较好的鱼类。除此之外,鱼饲料的选择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取舍。尽量选择容易获取的,廉价的饲料,以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在草地多的地方,可选择多养一些草食性的鱼类,如草鱼、团头鲂等,而再肥料多的地方宜养鲢鱼和鳙鱼等。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来降低养殖的成本。同时养殖者还需把握市场行情,选择养殖的鱼类品种,或根据具高端消费需求适当养殖高档鱼类,例如鲶鱼、鳜鱼、鲈鱼、黄颡鱼,以满足酒店等高档次消费场所的需要。普通养殖户建议放养常见鱼类为主,如四大家鱼。虽然普通鱼类价格便宜,但市场消耗量大,适合大面积养殖,可通过提高产量来增加总的经济效益。
3.2环境效益
一方面,传统的养殖方式对水资源的污染比较严重。在不能流通的水体中,因空间、密度、溶氧等因素,养殖鱼类容易患病,造成药品的大量使用,使鱼塘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同时,这些药品中的违禁药品在养殖水体中不断扩散,隨着排水进人江河湖泊,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因需要定期换水,养殖耗水量十分巨大,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更需关注及考虑的问题是,违禁药物的使用不仅会降低鱼产品的品质,还会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进入人类体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而鱼塘生态水循环养殖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效益。
3.3社会效益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对食物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传统的鱼类养殖由于疾病的原因,过多使用抗疾病药物,产出的鱼类产品在市场上不受欢迎。除此之外,随着国家对环保的严格管控及人民对环保的密切关注,高污染的传统养殖方法注定会被逐步淘汰,不断改善、创新的池塘水生态养殖方法将会得到更广阔的推广。
4结语
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是一种新型环保养殖技术。它在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将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到了最低。它是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养殖方式。该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水体环境,通过人工设计鱼池,降低了养殖水体对周围水源的污染,具有相对独立的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实现了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和能量物质的逐级利用。是值得大力推广的高效益、低污染的科学养殖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芬.北方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效果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16):240.
[2]刘兴国.池塘养殖污染与生态工程化调控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3]宋超,裘丽萍,瞿建宏,等.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面积与净化面积的配比关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9):147-151.
[4]黄鸿兵,陈友明,刘伟杰,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青鱼主养效益分析[J].水产养殖,2015,36(12):38-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