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产品设计中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产品设计中,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科学技术与艺术在人类发展的某些阶段是密不可分的,统一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分离后,科学技术对艺术设计起到促进作用,扩展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确保了艺术设计得以实现。科学技术为艺术设计的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科学技术;艺术;设计
  艺术以人的直观感受为尺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外在显现,是以审美为中心的精神产物。科学技术则是以实用为目的的,用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产品在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
  1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在人类生存的最初阶段,人类的活动并没有明确区分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在他们看来打猎和巫术都是同样性质的人类活动。那时的人们把含有技巧或者需要思考又或者制作器皿等活动统称“技艺”或“艺术”。虽然这些活动已经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但是在一切为了生存的前提下都变成了实用为目的,这些活动也都是实用的。正因如此,在实用性面前,诗歌被排除在了艺术之外。在西方,人们认为诗歌来源于灵感的缪斯。而吟诵诗歌或者演讲则属于艺术。吟诵诗歌和演讲需要切实符合规律和技术的活动,通过学习和掌握专门的技术就可以达到。因为具有规律性的事物容易实现其实用的价值,而灵感不可控也就很难产生实用价值。
  科学技术与艺术一直都有紧密的联系,当代,人们如果生产一个瓶子必然会考虑到瓶子的颜色、线条、形状、大小等因素。无论瓶子的材质珍贵与否,对它进行设计则是一定的。我们认为这样的设计过程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大量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陶器都有花纹,如渔网纹、仙鹤纹、人面纹等。在古代先民的世界里,他们不需要刻意地追求精神生活,但是依旧对产品做了美化和装饰。无论是为了欣赏还是图腾崇拜,总之制作瓶子的技术与图绘的技术相互统一。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其实不完全是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手工业时代也能看到大量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统一的例子。科学技术建立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人们依靠手工制作产品,依据经验把握产品的尺寸、比例等。例如,民间手工制作的丝巾、布包、鞋袜等。这些手工制品经常图案精美,做工细致。精致的图案与细致的做工是密切联系的。细致的做工让图案更加精致美丽,图案的制作又是产品实用的必要部分。这些手工制品在被制作出来的同时也就被设计和装饰了。艺术创作所用的丝线就是生产过程中用的丝线,艺术创作的工具就是生产的工具,艺术创作者就是生产者。艺术创作和生产技术是很难区分的。
  2 科学技术对艺术的促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科学技术与艺术逐渐分离。科学技术所掌管的领域逐渐变成物质的、理性的,而艺术的涉猎范围是精神层面的。虽然二者之间已经分离,但是依旧有交集。以产品为例,产品的生产是完整的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即科学技术所管辖的物质与艺术设计所作用的精神是统一的。
  科学技术对艺术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科学技术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从微观上说,一个服装设计师需要对材料的属性非常清楚。布料的材质是否挺拓,是否会缩水,是否透气等,都是设计师所关心的。以抗洪抢险衣为例,在外形上似乎差别不大,但是细节处都体现了设计者对材质的考量。普通的衣物都是缝合,但这种布料不适合缝合而需要压胶处理,那么设计者就可以做压胶的设计处理,从而设计出与缝合不同的衣服样式。从宏观上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引领一种艺术潮流。工业革命后,产品生产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与机械的亲密程度加深。以产品的结构直接作为外观设计的主要部分。这种设计风格在今天的装修设计上运用得也很普遍,工业风格的装修就是这样,原汁原味地展现工厂的排水管、通风管、钢筋架构。
  科学技术对艺术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科学技术让好的设计艺术得以实现。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在悉尼的水上建成。设计者希望建筑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水上建筑的建设难度很大,再加上白色如贝壳一样的屋顶必须完成那样复杂的造型。这些实践上的困难都是需要科学技术的应用才能克服,否则只有设计也是没有用的。我国的鸟巢也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计,将体育场建得犹如鸟巢一样,完全使用钢筋架构组合成如此庞大的建筑如果不是以科学技术作保障,这个体育场很难建成。
  3 科学技术对艺术起传播作用
  科学技术对艺术的传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中国画、书法这些艺术作品达到的艺术高度是受人仰望的,可是它们的传播却是非常有限的。古人只有文人士大夫才有机会欣赏画作。普通人难以接触到优质的绘画作品。科学技术对艺术品的宣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人们的审美体系的形成作出了贡献,让生活与艺术更加紧密地结合。例如,翻看现在的书籍、记事本,有些在封面上印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等著名外国的艺术作品。设计者将艺术品与产品结合,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时代,这些都是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左佐.设计师的自我修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2] 方晓风.设计研究新范式——《装饰》优秀投稿论文(2013-2017)[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欧阳乐(1987—),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術设计。
  彭利兰(1987—),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