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当今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对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程教学有着较强参考性。本文通过概述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分析我校目前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如何在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程中应用展开探索,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音乐基础》;应用
《音乐基础》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乐理与视唱》《声乐基础》《音乐欣赏》三部分组成,技能性强,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生不能仅限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审美为核心,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奥尔夫教学法方法作为当今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之一,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它的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参与性,更加适用于零基础的学前教育本科学生,对培养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人才有更强的适用性。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它通过嗓音活动、动作活动、乐器演奏三种教学方式,强调音乐的原本性,认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是融动作、舞蹈、语言于一体的,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教育,并通过即兴创作来表现内心的音乐。
2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音乐基础》是综合《乐理与视唱》《声乐基础》《音乐欣赏》所开设的一门音乐基础课。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三个学期,通過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熟悉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简单的打节奏、视唱技能、声乐技能,培养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
目前我校学前教育本科学生生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高考学生,一类是对口升学学生。第一类学生在入校之前,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音乐知识的学习,第二类学生有最多10%在职高期间有过接触,但是学习的也很肤浅,不扎实。这两类学生刚入校时,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多也都不了解,多数是被调剂到该专业的,专业兴趣也不是很浓厚,因此导致学习起来很困难,在三个学期的《音乐基础》课程中,要学会基本乐理知识、演唱技巧、音乐欣赏技巧,并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有很大难度的。
2.2 教学方式单一
我校承担《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师大多是由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很强,但是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经验,很难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进行授课时,内容显得太过专业化,尤其在面对零基础的学生时,更是一味地出现了做题、视唱的教学方式,“技能化”倾向严重,而这样的方式却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创造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让他们忽略了什么是真正的音乐。
2.3 教学要求不全面
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生在《音乐基础》的学习中,不能仅限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审美为核心,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但是在我校的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知识技能,比如做乐理题的准确性、演唱的音准和节奏是否正确,忽视了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与表现音乐美的能力。因此,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音乐基础》课程中,是迫切可行的。
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乐理知识、节奏训练、视唱、声乐练习、音乐欣赏等方面,在教学中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声势练习、音乐游戏、即兴舞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1 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特点,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来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的课程必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不在一味地追求学生知识与技能,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出发,整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在《音乐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学习和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内容中的语言节奏训练、声势、打击乐器、身体动作、音乐游戏、即兴创编等方式,创新教学方式,灵活教学。
例如,在节奏训练时,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手打节拍、嘴读节奏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针对学前教育的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趣。因此,可多增加一些奥尔夫教学内容,如采取有节奏的儿歌练习、加入拍手、跺脚、捻指、拍腿的声势进行多声部练习、运用奥尔夫的小型打击乐器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既可以将知识生活化便于学生学习记忆,也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掌握各种节奏型。通过节拍与节奏相结合的声势练习,使身体不同部位发出声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在亲自参与中感受音乐美。
在学生练习二声部视唱时,可以让学生两两合作,唱谱,一个人唱低声部,一个人唱高声部,还可以根据旋律和节奏型编配相应的声势或身体动作,再加入音条琴伴奏,这样既可以提高视唱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2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前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是有一定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弹唱技能、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欣赏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人的参与性,它要求人们要通过身体动作、声音等参与其中,而不只是聆听。
在《音乐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在每节课正式开始之前,播放国内外经典音乐,在音乐响起时,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表达,也可以哼唱,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音乐。到第二、三学期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即兴舞动的方式表现音乐,通过身体来表达音乐中的某一元素,如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高低、音色等等,都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完成。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打破固有的音乐欣赏模式,能在课前调动课堂气氛,也可以很好地进行音乐欣赏。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也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同时,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后,可以在各个环节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给儿歌配节奏、加入声势、创编律动、队形变化、加入演唱和乐器伴奏等,在每个学生参与体验的实践过程中, 无形加强了乐理知识、舞蹈、视唱、声乐等多种知识间的融合, 通过一系列实践环节,增强知识的应用性,为今后进入幼儿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16级的课程中,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奥尔夫音乐实践,从目前来看,学生能把知识很好的应用到教法课中,具备了一定的应用能力。
4 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基于它的元素性、综合性、参与性、创造性,在《音乐基础》课程中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在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奥尔夫教学法,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创新教学方法,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真正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能真正应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 陈蓉.音乐教学法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3]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 何璐.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音乐习得的方式[J].中国艺术教育,2009(3).
作者简介:卢彦伊(1990—),女,山西长治人,硕士,长治学院教育系助教,研究方向: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