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习问题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与自由。但是在这个转变中也产生了众多学习问题,尤其体现在学习心理方面,其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采用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从内、外部角度考虑问题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以尝试解决学习问题、促进中小学生学习为目的,从学习主体和外界的角度综合探讨对策,为新课程改革助力,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思路。
  [关    键   词]  中小学生学习;学习心理;新课程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6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逐步影响生活方式,大众想法和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变革成为一种趋势和常态。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与所有人息息相关,在新时代背景下也有了新的定义和规划,新课程改革即为产物。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往的传统教育观念也需与时俱进,向素质教育进发。
   新课程背景下,革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更加人性化、全面化、素质化的理念指导新时代教育,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改革实施数年来卓有成效,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有了提升,课堂教学从以往的教师为主开始向学生转移。然而,学生从配合到主导也产生了不少学习问题,尤其体现在学习心理方面。
   广义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理想结果即为学习问题,以往研究主要从学习过程进行研究,忽略了教育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学生也习惯了以老师为中心,自主意识逐步淡化。同时,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学习问题被赋予了时代特征。与以往物质生活贫乏相反,当代的中小学生的学习问题更多体现在心理状态上的差异。以往的研究主要以学习问题的可观测现象为主,缺乏进一步挖掘现象与行为背后的个体心理,本研究旨在通过现象探究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考虑现阶段学生学习问题产生的类型和原因,从而探讨解决学习问题的可实施方法与建议。
   一、调查过程与方法
   教学,即 “教”与“学”两个环节,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即教导传授,是知识理论和待人接物的潜移默化。而学生,则主要负责“学”,即对知识和经验的接纳与吸收。“教”与“学”两者兼具,是教学成功和学习进步的充要条件。但“教”为“学”服务,教学侧重于“学”。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接收和成效呈现的载体。因此,本文主要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以多样、客观的角度反映学习现状、诊断学习问题和提出相关建议为目的,采用访谈、课堂观察为主的方式开展调查。
   訪谈是深入了解受访对象相关问题的细节部分和自身感受的有效途径。本次调研对5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以他们的学习现状和学习感受为中心,考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维度的情况。
   课堂观察是以听课的形式观察记录师生的课堂教学方式,结合课堂行为表现,从第三方较为客观的角度观察和推测师生的互动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尽管部分学生在听课的环境下所表现的状态会与日常有所差异,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紧张感会逐渐淡化,课堂观察所记录到的情况也趋近于真实状态。
   二、中小学生主要学习问题
   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充盈的生活保障,环境缺陷和营养不足等因素导致身体、智力发育出现问题,继而引发的学习问题锐减,转而是心理状态的发展成为问题源。心理状态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水平,还包括行为背后的各种心理活动。本研究主要考查较为稳定和持续的心理状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断地接收外界输出的信息,但仍然需要通过自身认知、情绪等共同调节,选择实际输入的部分,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行为倾向和决策模式。所以,学生是多种外部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的综合产物,学生身上既可以反映遗传因素的作用,也可以折射出环境因素的影响。以下将结合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从学习心理的各个维度出发,梳理归纳主要学习问题。
   (一)学习态度欠缺或不端正
   经过调查和总结,许多学生反映不愿意学习、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或者说阻抗学习进入自己的生活,从意识层面对学习产生抵触,因此,在课堂及课后均采取消极应对措施,产生行动上的表达,考试、作业、上课纪律等问题随之而来。该部分学生存在两种极端的情绪状态,分别表现为情绪高涨(仅出现在课后自主安排活动时间)和内敛寡欢(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没有动力)。
   (二)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缺失、不当或实操偏差
   数据和访谈记录显示,很大比例学生没有采取预习与复习,在学习过程中也仅仅是按部就班,自身对学习没有主动归纳整理的习惯。
   (三)学习动机缺失、不足或不正确
   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导致学习行为的缺失或者是学习行为的中断,他们对知识价值的认识较低,因此产生学习不重要、知识无用论等看法,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与之相对的是拥有充足的学习动机,却是不恰当的学习动机,比如为父母学习、为物质奖励学习,学习的内部动力脱离学习本身,逐渐演变为需要不断地刺激或进行外部激励的不健康的学习观。
   (四)抗诱惑能力缺失或不足(延迟满足)
   以往受到经济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限制,日常活动和选择较为单一,学习是唯一的选择。然而,科技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较早地感受到外界新奇的世界,学习的地位逐渐淡退。比较与选择之下,学习完全失去竞争力,无法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成为多数学生的立足点。此外,在各个年级的学生中,发现游戏成瘾者不在少数,由此衍生出系列的近视率大幅提高、缺乏运动、睡眠等问题,而延迟满足问题在低龄学生身上尤为明显。    (五)抗压应激能力不足
   与抗诱惑能力相对,抗压应激能力则是强调对外部负面影响和随机事件的应对能力。结合以往研究,发现学业压力对学生自信心以及学习积极性有影响,更为极端的是由压力引发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学生在强调升学、成绩的环境中成长,鲜有家长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丧失学习主导权。同时,关心与爱的缺失也使学生无法承受高压或者突发事件的刺激,从而产生应激障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在刺激引发情绪波动后无法及时平复,情绪管理受到强烈冲击,最终引发某些不当行为。
   三、促进学生学习的建议
   (一)多样化学习方式——观察学习、探究学习
   学生自身需要借助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借助现代广泛的网络资源,可以在课堂之外采取观察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较为薄弱之处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探究学习强调的是一个或几个学生自主探究、开展头脑风暴,对现象和本质尝试解释,侧重于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成就体验。
   (二)结合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
   老师和家长需要结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和培养。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时常采用超前教育,使学生提早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大量消耗了老师和学生的精力与信心,继而产生不良学习心理乃至更为严重的学习问题,阻碍学习的正常推进。
   (三)外界引導正确的价值观
   近几年众多案例指出青少年成熟化,过早地接受成人世界的诱惑和体验,包括手机等移动设备和网络社交、网络购物等超前生活方式,外界给予的丰富选择和信息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也在无形之中灌输了重物质生活而轻精神涵养的价值观,容易使青少年效仿,影响学业。从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层面都需要大力推行知识的重要性和精神追求的必要性,使全民学习蔚然成风。
   (四)挫折教育和逆商培养
   当今,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间得到了充分和平衡的营养供给,整体智力水平上升,个体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但逆商却成为失败与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父母和老师以及社会环境需要提供挫折教育,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给予不同难度的挑战,体验失败与成功,使孩子认识和接受事物的两面性,从辩证主义思维对两种结果进行解释,传授角度的转换与情绪、认知的自我调节,对今后遭遇困难和阻碍情境的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实施对教师群体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与规范,但是教学过程需要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也需要相应学生的转变才能使新课程改革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目前,中小学生仍然保留传统教育模式的印记,其阻碍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水平、高素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访谈、课堂观察等形式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习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其他心理能力可以作为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参考指标,从中发现各种学习心理问题是由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因此,根据各方面的主要影响和作用特征,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实施标准,以促进中小学生学习,推动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小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构建的思考[J].学周刊,2019(9):62.
   [2]江光荣,应梦婷,林秀彬,等.《中国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成套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3):435-444.
   [3]刘均望.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8):112-113.
   [4]王攀峰.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反思重建[J].教育学术月刊,2014(2):72-78.
   [5]龙安邦,范蔚,金心红.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测度及归因模型构建[J].教育学报,2013,9(1):121-128.
   [6]陈丽娜.中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2):56-58.
   [7]陈艺瑕.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