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分工合作,模型构建”学习模式的生物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一课时为例,依据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结合自制模型课堂构建的方法,同时借助希沃授课助手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按照课前导学案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课后延伸拓展的流程,学生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 分工合作 希沃授课助手 构建模型
  合作学习,指学生通过责任分工,组内、组间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进步的一种学习方式[1]。该模式以省时高效、关注面广等优势在教学中被教师广泛使用。
  希沃授课助手软件可以实现移动设备与多媒体固定設备间的无线的PPT演示、文件、照片传屏等操作[2]。它是一款由希沃(Seewo)自主研发的基于无线Wi-Fi网络的移动应用软件。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知识点抽象难懂且较多。该学习模式将课堂内容任务化、具体化、及时化,借助无线传屏,在增强课堂开放性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以下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一课时)一节基于“分工合作,模型构建”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研究遗传学的最基本问题“基因的表达”。而本节内容从分子水平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作了阐述,阐明了基因控制性状的实质,为后面学习变异、进化等内容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在知识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DNA分子结构和DNA复制过程等知识;在能力与思维上,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通过对mRNA为什么能够充当DNA 的信使的原因分析,认同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
  基于生物学事实与证据,结合mRNA充当DNA信使的原因的分析,尝试运用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概括等方法阐释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3.科学探究
  利用模型建构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社会责任
  通过对基因控制性状等方面的探讨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科技的发展,关注人类身体健康,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三、教具准备
  纸质的DNA平面模型、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及RNA聚合酶、铁性白板、希沃授课助手APP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科幻电影《蜘蛛侠》的视频,之后提问:“电影主人公为什么会飞檐走壁?会吐出蜘蛛丝这种蛋白质呢?主人公是天生如此吗?”引入新课。
  2.小组合作,初识mRNA
  通过教师提问,让学生知道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存在空间距离的“矛盾”的事实,引导学生找出信使RNA。之后师生在了解RNA种类及作用的基础上一起探讨出RNA可以充当DNA信使的原因。
  3.组员分工,初探“转录”过程
  教师提问:“核内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递给mRNA的?”学生带着如下问题:“转录的场所?产物?条件?”,各小组学习教材第63页最后一段和图4-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释图、总结的能力。
  4.分工合作,构建“转录”模型
  教师提供自制的纸质材料模型,并强调小组模型构建的要求。
  (1)小组自主构建模型要求如下:
  ①六人一组,组员分工明确,组长确保组员都参与其中;②汇集全组智慧,做好展示、评价准备。
  (2)小组代表上台演示要求如下:
  ①小组派3人上台,1名解说员,2名助手。上台时注意站姿,解说员应侧着身体,面向大家,两名助手站在一旁配合解说员进行展示模拟;②发言时应主次分明,条理清晰;③展示完后,应问:我们的汇报对吗?谁有补充的?
  小组思考讨论,定好角色,分工合作,开始动手构建模型。之后,教师邀请小组代表上台演示其过程。
  5.希沃投屏,展示成果
  教师利用“希沃”投屏展示部分小组的“合作成果”,并引导组间互评。
  设计意图:组员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并合作构建模型,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自主探究能力,体现出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最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3]。
  6.组间合作,深究“转录”过程
  学生尝试概括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之后,各组根据导学案所给的资料提示分工探讨如下问题:转录的产物一定是mRNA吗?转录的场所一定是细胞核吗?DNA分子的两条链能同时进行转录吗?
  设计意图:在问题中生成,在问题中总结,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
  7.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师生归纳总结本节课重难点,之后当堂检测,限时完成,检验学生所学。课堂末尾,教师设疑:“DNA转录出来的mRNA的去向如何呢?”引发学生对下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向往。
  五、教学反思
  在课的一开始,教师通过呈现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存在空间距离的“矛盾”引入新课。课堂中以“分组合作,上台展示,组间互评”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模型,在一个和谐有爱的课堂氛围中高效整理出遗传信息转录过程的精髓。期间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观点思考转录过程与整个细胞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获得的课堂教学效果加倍[3]。该模式还穿插希沃传屏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了课堂的开放性。
  但是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模式包含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4]。从表面上看,该模式看似缩短了教师的课堂授课时间,但如果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则需要教师在课前花费更多时间去设计和“琢磨”,同时,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娟.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辽宁教育,2018(07):91-93.
  [2]樊海霞,季卫新.希沃授课助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通报,2018,37(8):100-103
  [3]武鼎芬.浅析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下),2018(02):158.
  [4]龚玉心.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J].师道·教研,2018(08):2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