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化学是初中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抽象思维的重点学科,而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将考试范围内的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并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初中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促进其未来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实践能力 培养策略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上,既没有意识到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又很少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互动,使其在压抑的学习氛围中,不仅很难提起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更在缺乏实践能力的情况下,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所以如何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问题。[1]
一、在传授基础知识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的学科,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物质世界产生全新的认知与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在拓展视野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阶段,不仅思维意识较为活跃,也更容易被各种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所以与各种实验活动息息相关的化学学科极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但现实情况是,不少教师为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通常会将考试内的理论内容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对其中所涉及的实验与原理并不会过多的阐述,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概念,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印刻在自身的脑海中,并不是基于理解而进行记忆与掌握,所以虽然学生能够对各种重点知识内容倒背如流,但考试成绩仍然无法获得有效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改变错误的教学理念,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意识到学生实践能力对掌握课堂知识内容的重要性,从而在保证课堂效率的同时,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2]
例如在进行“金属材料”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打破以往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课上根据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互联网了解人类与金属之间的关联,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自己所能够接触的金属制品进行收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铁片、导线、电池、黄铜、灯泡、铝片以及生活中常见合金材料用于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各种材质的金属进行弯曲、燃烧、观察、捶打、切割以及实验导电性的形式,将不同金属所表现出的特性进行记录与分析,使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思索与实践,再结合教材课本的阅读,可以更直观清晰的对金属的基本概念有更加准的认知,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3]
二、在参与实验活动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许多化学知识概念源自于科学家多次的实验研究,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化学以研究物质为主,更注重不同物之间的关系与其中所具有的特性,所以许多学生在面对较为抽象复杂的化学知识时,时常感到十分头痛。化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来对物质的特性进行映现。所以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对各种物质特征进行反复验证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
但不少教师在开展课堂实验活动时,基本都是教师在讲台前操作,学生在台下观看,在产生不同化学反应时发出一声惊奇的赞叹,就算是实验教学活动的收尾工作。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被各种新奇的实验吸引,既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实验所体现的重点知识内容上,也没有在真正的实践操作中对实验结果有更深的印象,导致如今的化学实验课堂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仍然需要靠学生死记硬背才能完成对各种实验现象的记忆。
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化学实验课堂有效开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参与实验时,改变过于依赖教师的心态,通过自身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实验原理与过程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并在教师引导下,能够自主的对实验流程进行设计与完善,在把控各种实验细节的同时,亲力亲为的保证每一个实验环节都准确无误,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参与中,不仅极大的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在严谨认真的态度下,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精准记忆,并将这种学习态度应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上,保证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在引导探究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中学生的探究欲望相较于其他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紧抓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以引导探究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的提出原因与假设过程告知学生,使其能够通过自身思维的不断发散与运用,在充足的思考时间中完成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对进行实验设计,无论成功与否都要总结出其中的原因与规律,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将知识学精、学透。
例如在进行“燃烧和灭火”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创设带领学生进行灭火救援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與常识,回答教师燃烧的必备条件与灭火的方式和逃生技巧,从而激发其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的引导学生针对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进行实验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中得出使物质进行燃烧的因素,并通过实验结果与现象总结规律,在教师处获得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激起学习兴趣,同时也在思维的不断运用与拓展中进行实验活动的实践与操作,既保证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又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4]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制定教学方案的重点内容,并能够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寻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效策略,以期在保证课堂成果与效率双重提升的同时,使学生成长为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晓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9(18):91.
[2]杨淑彬.青年教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J].现代农村科技,2019(05):79.
[3]黄元仪.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94.
[4]林丹.例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化学教与学,2019(05):78-7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