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而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学生的特点分析,以学生为主体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的方法以及实践探索,可以分析初中生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从而能够为初中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 自主学习 培养
一、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智力的开发,而教师错误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实践经验起到了弱化的作用,如果离开学自主学习的方式,无法正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而对于学生来讲,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只是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而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1]
另一方面,在学习模式上,语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外部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变,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但是很多初中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上来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下,更好的掌握知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恰当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把握和思考。[2]
最后,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语言上的锻炼,但是目前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并不能够关注自己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已经养成了听课的模式,更多的是多于接受知识,从单一性和确定性的认可上对知识的感悟和探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而学校对于分数的要求使得学生更不能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新课标提倡的要求之下,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更新理念才能够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的学习能力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学会做人以及学会做事的重要场所,因此,这对于施教者会产生更多的影响。而在初中生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的提高初中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从教师的理论素质提出,要准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课堂建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的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努力克服其困难,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语言交流能力,通过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以此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2.教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是教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尤其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在学习的主动状态。比如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上,要教给学生如何正确阅读课文,如何理解作者的思想,在练习和思考过重,教会学生加强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养成,以此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初中生对“独立”的愿望更为强烈,渴望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而不是“无知”孩子。为此,教师应该转变学校的教育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应更多地偏向 “放松”式的交谈,适时给学生“自由”,但又不是“放任”,掌握好其中尺度。
3.发挥课堂中教师的创造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把控者,课堂方式的教学是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并结合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能够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这不仅仅需要教师要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学的内容设置良好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熟悉每一项应该把握的知识点,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同时,可以设置多种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从而运用自己的知识将课本相结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成绩,全面培养合格的人才。[3]
结语
为了更好的实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课堂上给予相应的调控和把握。由于课堂上的知识容量较大,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要求完成课堂作业,还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调整,会查出自己的不足,进而主动、自主的学习。要有主动求知的欲望,要有极强的自控能力,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更要有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在积极的引导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全面的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田莉.淺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1).
[2]杨昌芹.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J].中学时代,2012(10).
[3]罗爱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