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74-01
“积极倡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其中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是当前课程教育改革所推行和倡导的学习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在新的课程教育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等待解决的问题。
一、环境浸润 情感熏陶
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学生只有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作为学习的主体出现,才能真正进行有效学习。而学生能否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依赖于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只有在具有安全感、温暖感、被尊重的学习气氛中,才会愿意承认和公开自己的无知,才会自愿学习、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古人云: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果我们能轻松地承认自己的未知领域,能够和学生一起解决难题,甚至在适当的时候不妨去做学生的学生,那么我们实际会赢得更多学生的尊敬,并且拓宽了双方的思路和视野,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学得自信
提供丰富的展示机会与丰富的展示形式,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展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慰示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展示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与关注,展示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此外,开展阅读交流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研究性学习,特长展示,独立组织团队活动等都是学习成果展示的有效形式,只有当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切能够让学生自由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与条件时,学生才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生活的主人,是自身心理成长的主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三、授之以渔 循序渐进
自立学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作为保障。因此,自主学习很需要得到教师给予他们学习策略方面的有效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策略。在感知阶段,教师可利用故事、图象、操作或借助于教材,创设情境,提供感知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感知学习,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客观等物的感性形象,又可亲身实践获得感性体验,逐渐向主动感知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中自主学习榜样,利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让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把学习策略展示给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性,形成互助共同体,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认识到自己有可以挖掘的潜力,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培养。
四、强化实践 形成品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习困难和干扰,这就需要学生用意志控制自己,使学习坚持进行,实现学习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的差异引导学生设置一个个既有一定难度、通过努力又能达到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一次次地完成任务,得到一次成功的体验时,其学习信心将会增强,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想法解决。当主要学习任务受到干扰或学习过程受到了困难的阻挡,可采用暂时休息,适当运动或积极展示成功等方式的消除影響,减轻疲劳和鼓足信心。
五、评价激励 注入活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是曲折的,其中的精神状态也是多变的,教师适时给予他们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有助于学生保持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解放思想,摒弃积压种消极的情感因素,真正、静下心来,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习,学会信任和欣赏那些一般的甚至尚有许多不足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有可能发掘学生的长处,给学生以充分展现自己长处的机会,对某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降低成功的评价标准,在其取得了相对较小的成功也应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应给予及时反馈,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给予建议性的解释和意见,使他们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做得更好等等。
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于构建充满生命活动课堂,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推动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工作任重而道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