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传统教学方式正在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与“互联网+”的结合,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的特点为基础,结合当今大学生的性格特征,总结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 辅导员 大学生 思政教育
引言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传统教育方式现已在不断寻求创新发展的阶段当中。“互联网+”模式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各领域相互融合的方式,是行业间的深度融合。高校思政教育与该模式的融合是发展趋势推动的必然结果,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紧跟发展趋势,适应发展需求。
一、高校教育在“互联网+”下的特点
1.学习资源的共享化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习资源均集中在各校的校园平台之上,资源传播范围局限,学生的教学资源无法实现共享。而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深入发展,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在教学资源上真正实现了最大化的共享。“互联网+”模式与学校的融合,使教学资源在储存、搜索上都得到了更便捷、迅速化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也不再只局限在校园内,教学信息也能得到及时的更新[1]。利用“互联网+”模式平台,学生在学习资源共享上能实现最优、最快的共享。
2.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多样化
在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中,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正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在传统学校教学中教师是思想建设主要的引导者,在融合“互联网+”模式之后,学校对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工作及教学管理创新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各教学管理机构也依靠了灵活、多变等优势给学校传统管理带来了强烈冲击,迫使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3.学风建设的多元化
学风建设多元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上。互联网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依赖于教师,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学习资源。在“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要加强学生学习引导者与辅助者的责任,辅导员引导学生应当将重点放在自主学习上,打破学生单一、被动的的传统学习模式[2]。
二、现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
1.价值取向务实化
现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环境下,多数学生基本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思想都比较活跃、开放,很容易接受社会新鲜事物。同时他们也追求创新与探索,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不会轻易盲目跟从。而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这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了一定的实用性与功利性,价值取向变得更加务实,对自身社会价值的思考也更符合实际。
2.较强网络依赖性
现代大学生多是自主能力强的个体,而这也会使學生表现出明显的利己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会表现出协作能力差的缺点。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学生很难再满足于单纯依靠教师来获取知识,而网络则成为了他们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平台之一。而学生依赖网络学习的时间越久,自控能力就会越弱,反而会因网络上观点及看法来改变已建立的世界观等。网络成为了众多学生的精神寄托之处。
三、“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
1.强化辅导员的辅助作用
辅导员作为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课学习的主要辅助者,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助推力。针对不同年级层的学生,辅导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思政教学服务,让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能得到有效的帮助[3]。辅导员要学会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发展需求来设置辅助内容,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在有限的时间内,加深学生学习的宽度与深度,让学生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
2.融合“互联网+”模式,打造特色学习平台
在与“互联网+”模式的融合中,辅导员要做好辅助教学工作,运用网络媒体技术与平台,打开思政教育发展的新局面。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参与思政教育学习,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教学的育人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资源供给的实效性[4]。运用互联网教学,辅导员还应要注意对社会热点内容的收集,让学生提高社会参与度,同时还能打造赋有特色的学习平台。
3.有效引导学生展开网上自主学习
思政教学内容要全方位、立体化,除了要开展日常的法律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之外,辅导员要学会引导学生展开网上自主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思政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学校方面还应注意避免重复投入,解决课程无效化、脱离实际等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辅导员不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开展思政教学工作,所以,学校理应丰富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发展热点,设置真正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思政教学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在网上开展自主学习。
结语
思政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完善大学生国家法律知识与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互联网+”的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教育课提供了改革方向,在与该模式的结合中,思政教育课程不断得到创新与完善,辅导员也能根据发展趋势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为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詹国华.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亚太教育,2015(21):117-117.
[2]郭瑾.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法制博览,2015(5):65-65.
[3]唐金楠.互联网思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新媒体思政,2015,(12).
[4]郑永廷.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任务与实现方式[J].高校辅导员,2010(1):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