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沿江右岸江桥段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详细描述了牡丹江市沿江右岸江桥段滨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设计上的一些思路理念,以及对景观规划的总体布局等等,以期为滨水公园的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牡丹江市;沿江右岸;江桥段濱水公园;景观设计
1 公园设计的背景
我国牡丹江市风景秀美,被赞誉为“林海”“雪城”等,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效益也好,是黑龙江省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业城市,同时因为风景好,旅游业也十分发达,是旅游城市,并且离俄国很近,又是对俄经贸城市。同时,它的交通十分便利,可以说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牡丹江市以牡丹江为中心,采取的关于城市发展思想是使一江居中,则两岸同兴的目标,并且努力打造出具有北国风光的园林山水城市。
经过多方带队观察研究,我们发现牡丹江沿江右岸的带状公园具有地域性的标志,被列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发向,这个地区的公园最西边是西十一跨江桥,然后却与六峰湖公园相连接,总共的长度大约1400米,宽度在45米到70米,并且目前它的用地比较简单,沿边是一些住宅区以及一些办公楼等等,还有一些正在开发,并没有投入使用。
2 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尊重原始自然生态的原则
在设计景观时,我们要本着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的原则,因为这个地方适合种植落叶阔叶还有针叶绿植物,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种植物搭配种植。通过研究这个地域的用地状况,然后对其进行堤岸的设计,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使河水能够更好地利用,并且促进自然的循环,从而打造出城市生态部落,创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城市。[1]
2.2 努力保留历史传承下来的地域文化
牡丹江市的历史文化十分丰富,在设计时我们可以采用历史文化方面的素材进行设计,这同时也体现出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使得城市文化具有连续性和地域性。
2.3 本着以人类的生活需求设计的原则
因为我们设计景观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服务的,所以设计师的出发点应该尽可能使人类与大自然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尽可能实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类生活的空间,去提高生活的品位,改善人们生活的水平,进一步体现我们设计的宗旨。
2.4 设计时加上防洪的作用
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美观,更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的发生,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安全标准要达标,同时满足洪水50年一遇的设计原则。
3 关于景区的规划设计以及它的绿化设计
3.1 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所
景区中心是以多彩生活广场为点,并且向它的两侧扩展,从而表达出生活在牡丹江市的人民日常美好的生活氛围,增强园林空间设计感,使其变化丰富,向游览者表达我们既可以放松休息又可以进行室外活动的多彩多姿的生活区,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缓解由于平时紧张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在休闲运动中给人们的生活注入一些活力。
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景点:第一个是多彩多姿的生活广场,在广场放入“白鸽展翅”的观光庭,并赋予其美好的寓意,表达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需要和谐相处,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同时,人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文体运动,如轮滑、集体舞等,陶冶人们的情操。第二个是创造一个绿色的环境,这种绿草茵茵的美好环境,适合老人在其中散步、聊天、逗鸟等等,还可以增加小型健身器械,使它形成一个既可以休息又有观赏价值的小景观。植物绿化主要以树林、草地为主,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又可以开阔视野,这样使我们生活区形成一个层次有致的植物群落。[2]
3.2 关于桥头广场的设计
桥头广场是一处具有现代化风格的建筑,它是城市的形象,反映城市的特点,是城市的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在环境保护上,它的功能也十分强大,可以起到遮挡绿荫、防止尘埃、防止人们吸收有害气体等一些生态环保的作用。在外观布局上,是一个圆形的小广场,这种形状的设计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交流,使人们可以相互了解、互相帮助,给人们营造出一个充满凝聚力、安全感以及和谐愉悦的生活氛围,在某些方面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原有自然生活方式的渴望。在一些植物种植绿化方面,给人们提供安全生态环保的环境。同时,考虑到道路后期的绿化,我们可以栽种易活的植物,尽力减少抚养植物的成本消耗,采用生态学原理,最终达到绿化环境的目的。还可以对景观公园的整体设计与地形的变化进行分析,用一些植物如剪型篱、紫叶李、丁香来包围桥头广场,使其在空间上达到稀疏与紧密、敞开与关闭相结合的布局风格。
4 结语
滨水公园绿色环保项目是牡丹江市的重点工程,它将尽全力打造出处于北国但具有江南特色的重点工程,为建设整个城市以及城市的发展增加一些亮点。创造符合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让市民享受健康、文明、绿色生态的牡丹江市滨水空间。
参考文献:
[1] 宋霞.浅析小学校园景观设计——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视角[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4).
[2] 王成义,张兆欣,李文娟.中小学校园绿化设计理念及植物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1(4).
作者简介:张玲(1985—),女,黑龙江鸡西人,研究生,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