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滨水绿带绿化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滨水绿带是城市内河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载体,其空间内的绿化设计是展示滨水绿带景观活力、营造公共空间的重要环节。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是以景观空间规划为基础的,在不同的空间需呈现不同的植被特点,以便更好地烘托环境氛围。本文从植物营造、树种选择等方面探讨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方向,为其他同类型的滨水绿带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滨水绿带;绿化设计;设计目标
  滨水绿带是城市内河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载体[1],其空间内的绿化设计是展示滨水绿带景观活力、营造公共空间的重要环节[2]。2018年,福建省福州市提出城市内河串珠公园建设要以更高的要求来进行,在所有内河沿岸推广新型绿化建设模式,进一步提高内河沿岸串珠公园建设品质。通过福州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城市内河的活力和景观特色得以重新恢复,是福州市再现山水城市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下面以福州市金山片区金港河等6条内河串珠公园为例,探寻滨水绿带的植物规划设计方法。
  一、项目概况
  金港河等6条内河串珠公园位于福州市区仓山区金山片区,片区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西北部,包括洋洽河、横江渡河、金港河、台屿河、飞凤河和浦上河。福州市城市内河串珠公园滨水绿带绿化设计项目以完善福州市内河沿岸串珠公园体系、生态修复为目标,以改善两岸居民生活环境为前提,是全市内河综合治理的示范工程,对于福州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保护和发展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构建良性城市生态廊道和城市宜居环境、复兴福州市旧城以及促进福州市“海西经济区首位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所在片区总体功能定位为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核心,以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为主导功能,形成集文化创意、教育科研、生态休闲、生活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型的文化产业主题综合功能区。
  本片区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区内有妙峰山、西山山体等,现状用地主要由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工业及仓储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及其他未建设用地组成,有阵坂河、红旗浦河、横江渡河、洪湾河和洋洽河等河道从区内穿过。通过对沿线历史文化的充分挖掘,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可以打造具有福州市地方特色的滨河休闲带。
  二、场地现状研判
  洋洽河等6条内河沿岸串珠公园所在区为福州市传统的古城区,历史悠久,内河沿线的用地紧凑,两岸多有古民居,甚至为历史文化街区或风貌区,如东西河、茶亭河等,文化底蕴浓厚。但是,部分历史遗迹如古桥、旧屋缺乏保护,残损严重;一些历史遗存点保护不足。
  沿线滨水绿带缺乏亲水空间,致使河流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环境、生态和景观功能。部分河道沿岸绿化密集,景观视线通透性不好,河岸亲水性不强,需要结合景观规划进行有效的梳理。虽然有的河道两侧有一些沿河带状公园绿地或防护景观绿地,但缺乏统一管理,使绿地可利用率大大降低,削弱河道景观美感。另外,由于滨河空间局部被各类用地蚕食,滨河公园绿地无法组织完全贯通的滨河步行道,无法体现滨河带状公园的连续性。
  滨河沿线建筑外立面风格、色彩丰富多样,但是对于特定的历史型河道,两岸的建筑与周边区域地块建筑不协调。部分河段沿线建筑形态凌乱,空间格局复杂。因不同年代的不间断开发,沿线建筑质量参差不齐,河道沿线附近大型开放空间可视性差,人行空间、街道、广场和绿化未能很好地和河道空间相结合。由于水质、桥梁等原因的限制,河道仍无法满足水上游览及通航要求。
  项目区域内部分古桥破损严重,缺乏保护措施。现代桥梁形式缺乏一定的景观性,桥栏杆设计单一。沿线桥梁有部分严重阻水,降低了市区内河的防洪排涝的能力。
  项目涉及河道上的过河市政管线类型主要有电力、电信、给水、煤气。由于内河上的桥梁无法在人行道板下为所有管线设置专门过河通道,因此河道上过河管线多且杂乱无章,也严重影响河道排洪排涝功能和河道的景观。
  三、绿化总体设计
  (一)绿化设计目标
  1.远期整治目标
  突显“水、路”两边两节点,打造仓山片区的林阴大道景观带。
  2.近期整治目标
  美化整齐沿线风貌,强化突出节点效果,点线结合,串联节点,形成可观河、赏景、休闲的林阴道。
  (二)綠化种植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不同的整治策略采用不同的植物配植形式,以便有效达到设计目的,形成不同特色的景观绿地空间,烘托环境氛围[3]。
  (三)总体设计
  (1)以林阴树种为基调,通过片植及阵列式的种植方式,沿河种植垂柳,形成绿树成荫、林下空间丰富的生态绿化景观[4]。
  (2)植物配置做到疏密有致,在视线聚焦处点缀大乔木或者孤赏树,并结合景观雕塑或景石组合[5]。
  (3)营造微地形,形成高低起伏变化,再利用植物原本的高低形态之美来丰富绿化空间[6]。
  (四)洋洽河绿化设计
  洋洽河串珠公园主要部分邻居住小区,周边多为居住地块,根据现场原有驳岸,沿河种植垂柳;场地内设置新建调蓄池,绿化以遮挡调蓄池为主,调蓄池顶部覆土自然种植苗木,利用场地内现有大树林阴,以常绿乔木水葡桃、香叶树等为基调,搭配开花乔木黄花风铃木、无患子,打造黄色视觉风景,给人以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洋洽河串珠公园北侧处于尤溪洲大桥桥头,临近城市主干道,周边多为居住用地,场地内原有植被情况良好,大部分植被可保留,仅需提升修复部分沿河场地,沿河种植垂柳,利用苗木遮挡场地内新建调蓄池与原有寺庙,花架廊依附爬藤植物锦屏藤,利用植物原本的高低形态之美来丰富绿化空间。
  选择绿化树种时,主要开花树种为黄花风铃木,主要林阴树种为黄槿,主要骨干树种为无患子、金桂、垂柳、蒲桃和香叶树等,主要特选树种为特选小叶榕、特选南洋楹。
  (五)横江渡河绿化设计   横江渡河串珠公园场地内均有保留部分长势良好的苗木,如木棉、小叶榕、水杉等,部分已形成林阴,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开花乔木如紫花风铃木、碧桃、福建山樱花等,增加场地色相变化;根据现有驳岸沿河种植垂柳,利用苗木遮挡场地内新建调蓄池,局部增加特选孤植大树如特选红蒲桃、特选大叶榕、特选朴树、特选秋枫等,形成高中低层次分明的生态绿化景观。
  选择绿化树种时,主要开花树种为紫花风铃木,主要林阴树种为香叶树,主要骨干树种为香樟、垂柳、大叶榕、金桂、香泡和鸡爪槭等,主要特选树种为特选红蒲桃、特选大叶榕、特选朴树、特选秋枫。
  (六)台屿河绿化设计
  台屿河串珠公园内设新建调蓄池,均为自然放坡生态驳岸,沿驳岸种植垂柳,河边种植水生植物如再力花、千屈菜、中国石蒜、花叶芦竹和美人蕉等,遮挡场地内新建调蓄池,同时增设儿童游乐场地,绿化苗木颜色选用开花乔木二乔玉兰与色叶树乌桕,搭配小叶榄仁、香泡、鸡爪槭等形成的组团群落,局部点缀特选小叶榕与特选朴树,高低错落,群落层次分明,色彩上明快鲜活,带给人舒适愉悦之感。
  选择绿化树种时,主要开花树种为二乔玉兰,主要林阴树种为垂柳,主要骨干树种为乌桕、金桂、小叶榄仁、香泡和鸡爪槭等,主要特选树种为特选小叶榕、特选朴树。
  (七)金港河绿化设计
  金港河串珠公园场地内保留部分长势良好苗木如小叶榕、香樟等,现场已形成林阴;金港河修建生态驳岸,沿此驳岸沿河种植垂柳,缓坡上可种植水生植物如再力花、千屈菜、紫花美人蕉、黄菖蒲等丰富驳岸;步道种植林阴树种香樟,搭配开花乔木蓝花楹,局部点缀特选乔木小叶榕与大叶榕,做到植物群落层次丰富,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体验。
  选择绿化树种时,主要开花树种为蓝花楹,主要林阴树种为香樟,主要骨干树种为台湾栾树、金桂、垂柳、红叶石楠和红枫等,主要特选树种为特选小叶榕、特选大叶榕。
  (八)浦上河绿化设计
  浦上河串珠公园位于阿弥托佛大饭店西侧绿地上,现状植被情况良好,现新建一座调蓄池,破坏原有植被,现绿化设计以遮挡调蓄池为主,打造生态驳岸、外挑观景平台;沿河种植垂柳,以香樟、水葡桃、南洋杉等常绿乔木为基底,搭配开花乔木红花羊蹄甲,局部群落组团点缀特选小叶榕、特选南洋楹、特选朴树等,层次分明,群落有致。
  选择绿化植物时,主要开花树种为红花羊蹄甲,主要林阴树种为香樟,主要骨干树种为金桂、垂柳、蒲桃、南洋杉和鸡蛋花等,主要特选树种为特选小叶榕、特选南洋楹、特选朴树。
  (九)飞凤河绿化设计
  场地与飞凤山公园相连,场地内原有绿地已被严重破坏,绿化设计以修复为主,以香樟、小叶揽仁、香叶树为基底,配合福建山樱花为主的开花片林,林阴道树种以无患子为主,沿河种植垂柳,林下以草坪为主,河边种植水生植物如再力花、千屈菜、中国石蒜等,绿化做到层次分明、色相丰富。
  选择绿化树种时,主要开花树种为福建山樱花,主要林阴树种为无患子,主要骨干树种为香樟、金桂、垂柳、小叶榄仁和香叶树等,主要特选树种为特选小叶榕、特选乌桕。
  四、结语
  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是以景观空间规划为基础的,在不同的空间需呈现不同的植被特点,以便更好地烘托环境氛围。通过对整体景观空间特点和现状的分析,总体绿化规划结合景观分区来构成绿地植被系统,营造丰富的绿地类型,打造深层次的植物景观表现。根据景观空间类型、土质状况、地下水位及洪水淹没区域设置不同的植物群落,形成不同特色的景观绿地空间。该文在植物营造、树种选择等方面探讨了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方向,为其他同类型的滨水绿带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叶云霄.福州市滨水带状公园植物景观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2]毕程程,许大为.改造中的滨水景观更新设计[J].山西建筑,2019(1):191-192.
  [3]骆明星,朱金艳.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J].智库时代,2019(1):115-116.
  [4]周虹谷,石广.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永州白萍江心洲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8(4):75-79.
  [5]苏丹.南京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18(13):129-131.
  [6]徐蕾.福州市城区主要滨水绿道植物群落分析与环境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