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动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构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楚文化作为地域文化,极具个性特质,形成了包容并蓄、趋时创新、敢为人先的文化性格。加快推进楚文化创新,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延续楚文化血脉,因此应实现楚文化地区以湖北武汉为中心,以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楚文化;创意
  楚文化作为地域文化,极具个性特质,形成了包容并蓄、趋时创新、敢为人先的文化性格,[1]与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不谋而合。
  1 优化构建高端产业体系
  1.1 构建创新发展的方向
  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健全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端化、融合化、现代化发展,为建设全国中心城市,乃至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城作出贡献。
  1.2 基本原则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充分发挥楚文化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的优势,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和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升级和业态创新,形成文化发展优势合力。推动区域间文化创意产业合理分布,形成产业链条,引导科技、资本、人才等资源合理配置,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思路。
  1.3 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文化之都,打造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和武汉文化魅力的文化品牌,构建开放竞争、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合理,突出文化创新引领作用,建成市场竞争力强、创新驱动力足、文化辐射力广的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
  2 优化构建高端产业体系
  2.1 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
  (1)全面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数字创意主阵地。加快互动影视、超感影院等新型产品开发,加大AI智能、人机交互、全息成像、虚拟现实、数字化和数据化的技术创新力度;推进大数据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效衔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等先进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文化创新创意等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发展基于万物互联的新型文化模式和业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对内容创作、产品研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提升文化创意领域“互联网+”创新发展水平。
  (2)坚持内容为发展核心,把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作为基本着力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大对建设内容原创中心的扶持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汇聚国内外优质版权,培育完整的版权经济链条,推动版权保护和版权增值。
  2.2 重点发展的领域环节
  (1)聚焦媒体融合。充分运用数字传媒、移动互联等手段,构建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的传播网络。支持构建基于“三网融合”的“内容+平台+终端”的融媒体传播,支持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拓展网络和新媒体业务,培育以数字化产品、网络化传播、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的网络视听产业。
  (2)聚焦创意设计。大力发展产品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行业,使武汉成为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符号汇聚融合的时尚创意之都。支持创意设计类众创众包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推进创意设计与高端制造、商务服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金融、教育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武汉设计、武汉创造品牌。
  (3)聚焦动漫游戏。支持原创动漫平台建设,扶持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加强移动终端动漫作品的开发推广。支持原创游戏产品,研发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网络游戏,提升网络游戏出版平台建设服务效能。支持举办高品质、国际性的电子竞技大赛,促进电竞直播等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
  (4)聚焦文创智库。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发挥武汉地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云集和中国光谷的企业资源优势,促进文创智库行业发展,完善官方智库与民营智库、专业智库与综合智库协同发展的文创智库体系。
  3 组织实施产业促进
  3.1 拓展文化空间
  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发展,按照主体清晰、管理有序、体系健全的原则,完善建设运营管理体系,扩大主导产业规模,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产业资源和配套服务设施向重点区域倾斜,优化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创小镇、文创街区、文创空间等,实现集聚发展、错位发展。鼓励支持图书馆、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合理开放空间,开展市场化运作。加大跨区域合作力度,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转移对接企业相关税收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2]
  3.2 引导重大项目
  激发资源活力,强化资本引领作用和政府导向作用,建立体现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项目投资引导体系。拓展開发资源类项目,打造“黄鹤楼”历史文化景区、归元寺佛教文化景区、东湖文化旅游景区、木兰山文化旅游景区等项目;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古琴台、户部巷、吉庆街、昙华林等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品质。高效推动资产类项目,着眼打造特色文化地标,高标准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支持资本类项目,重点关注网络视听、网络游戏、影视投资、移动阅读、国际传媒服务等领域,支持企业并购重组、挂牌上市,扩大产业规模。
  3.3 提升文化消费
  加快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提升品牌活动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对文化消费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推动文化艺术与商业深度融合,围绕中山大道、江汉路、光谷步行街等重点商业区域,推行文化商圈计划,打造一批文化商业综合体,打造具有文化品位、展现武汉文化独特城市风貌的新型消费地标。发起成立文化消费城市联盟,探索建立城际文化消费联动促进机制。
  3.4 集成文创品牌   加快楚文化品牌构建与内涵塑造,打造以品牌园区、品牌企业、品牌商标、品牌活动等为内容的文创品牌体系。支持奖励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突出的精品创作,办好武汉杰出文化企业、杰出人物的推选,开展楚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楚文化消费品牌榜等活动。推动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楚文化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等进行市场化改革,提升楚文化图书节、武汉国际电影节、江湖国际音乐节、武汉国际马拉松、湖北戏曲文化周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
  3.5 共享服務平台
  提升文化经济政策服务平台的服务水平,鼓励在各区及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创空间等设立窗口,形成一个中心、多点布局、网格式布局。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专业化服务平台,提供创意研发、设备共用、标准研制、信息共享和示范服务,发挥平台共享要素资源,提高效率效益。提高资源整合、价值转化能力。
  4 完善配套措施
  4.1 完善工作机制
  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工作机制。研究建立文创企业、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功能区专业化服务平台等认定机制。建立健全文创投资和文化消费、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为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4.2 健全政策体系
  加紧出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和行业领域发展的具体政策,形成以行业政策为支撑的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政策。建立重点文创企业、重大文创项目名录库,加强对文创企业的政策指导和扶持。
  4.3 加强资金保障
  设立楚文化发展基金。对实现文化科技融合突破的示范项目给予相应奖励。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服务、非遗传承保护、文化交流、文创小镇建设等。探索文化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一批合作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积极落实本市关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用地政策,合理安排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
  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基地,建立楚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为加快推进楚文化传承特别是产业创新积累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绍辉,陈文华.楚文化资源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J].学习月刊,2014(11).
  [2] 宋洁尘,辛向阳.世界城市的文化特质与北京的抉择[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 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