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民宿空间设计新思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响应“精准扶贫政策”口号,立足于打造特色民宿的新思潮,运用名宿设计带动当地贫困地区经济建设,通过新设计、新创意、新思潮打造“共享民宿”新概念,带动旅游及经济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建筑行业与室内设计行业开创的共享新模式,结合设计在服务性领域打开的新的大门,产生了新的思潮。
关键词:“共享民宿”;精准扶贫;经济发展
1 国家政策中室内设计行业最新发展政策
2019年对于室内设计装修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有了新的方向。2018年受房地产的影响,室内设计行业相对有所削弱。但在2019年,室内设计行业开始重点着手对“精装房”“二手房”及“民宿设计”的关注与打造。2018年国家及政府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同时提出了受益于城镇化推进,大力发展建筑装饰行业,在公共建筑装饰方面及住宅装饰装修方面都给出了相关的说明及成果。国家政策中还提出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政策,为建筑装饰行业创造了持续的增量需求。
这些政策的出台加快了城市的设计步伐。从扶贫政策开始,立足于打造新农村开发城镇乡镇旅游业,用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周边的生活设施、交通商业等基础设施和空间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一系列零售空间及酒店的打造,同时推动了《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政策的落实;在城市发展中,推动了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而有了新型城镇化,相对的周边商业及住宅空间也需要设计及发展,特别是乡村民宿打造。
除此之外,在2015年国务院网站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首次点名“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并将其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在多维度给予政策支持。民宿设计在室内设计行业中逐渐脱颖而出,设计师们也开始关注并打造以乡村旅游民宿为主的室内空间设计。同时国家政策也开始对民宿进行经济投入,资料显示,农村现代民宿示范点投入额在150万~300万之间的,每个补贴40万~50万;投入额在300万元以上的,每个补助80万~100万元;农村现代民宿示范村,每个补助80万元。由此可见国家对民宿的支持及打造,投入非常可观,所以也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投入到民宿设计之中。
2 民宿的概念与分类及设计新思潮
民宿最初起源于日本,由于日本环境及地理位置的因素,日本住宅建筑具有特殊性,楼层矮小、低层、室内内部格局设计分明,再加上日式景观中的一步一景设计,巧妙地营造了整个日本住宅建筑的独特性,有很多可塑性,可以打造成民宿。民宿概念流傳到中国后,业主利用闲置资源,亲自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一体化的小型住宿设施。在中国,民宿一般坐落于环境优美的旅游景区,也开发了当地的旅游资源。
从2015年开始,民宿在这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还不太受到关注,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口号,逐渐带动民宿的发展,直到2018年已经出现了成熟的民宿设计供游客住宿,在开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至今的民宿设计都是以“家庭型”为主,也就是说民宿的主人就是民宿的接待者与服务者。有别于其他有专业的服务团队、专业的培养服务模式的酒店,民宿是一种非正式性的公共商业空间。如何让民宿带动当地经济稳固的发展,除了选址十分重要以外,服务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以主人为服务员的形式,在民宿设计新思潮中可以慢慢改变,我们其实可以打造客人自助服务的新模式,打造新型的“共享民宿”。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提高了很多的便捷、便利性,从“共享单车”带来了全民环保意识及全民运动的热潮,到“共享汽车”“便捷支付”及“滴滴出行”,虽然有利有弊,但是开启了节能与资源共享的新时代,在建筑与室内范围除了新软件、新科技、新设备(如VR、智能家电)以外,这样的共享新模式,也可以结合室内设计,在服务性领域打开新的大门,产生新的思潮。
“共享民宿”新思潮,起初在构思这个新模式时灵感来自如何使便捷的信息化软件从软件中脱颖而出,把“共享”运用于服务性的民宿中成为一个真正的论点。“共享民宿”是在当地政府及旅游规划局监管下让游客自己整理自己操作的一个空间,置身于当地的民居民俗体验的同时,服务自己,也服务下一位租客,以“接力棒”的形式宣传当地文化及民宿文化。前一位住客,可以以“主人家”的身份参与接待,在到达住宿时间后,以“接力棒”的形式交付给下一位住客。前一位住客可以是“主人、导游、宣传者”,共同打理整个民宿空间,这样不仅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全民素质,把当地一些无法改造的住宿保留起来(不是每一家住宅都恰好可以改造成民宿),当地政府可以投入新建更多的共享民宿。共享民宿中产生的费用靠入住者支付,利用这些费用可用于更多的当地改造及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帮助当地经济扶贫。
3 旅游风景区中的酒店对比与“共享民宿”发展的新名片
在新时代、新产业的发展前景下,旅游、旅行成为现代人们提高生活价值、生活品质的表现方式,而每个旅行的风景点也成为当地景区的一张张名片,也是提高当地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风景往往在喧闹的市中心或者是路途跋涉的偏僻地段,往往在风景区中的旅馆、酒店因为出游便捷性的关系,价格也相对昂贵,入住环境也相对较差,导致想入住景区的游客往往会望而却步,看似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收入实际并未留住旅客的心,原因很简单,入住的酒店没有风景,风景点的酒店“住不起”。如今的很多风景旅游点,旅游业的发展开始下滑。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景区中的消费太高,风景好的景点却是路过风景,比如前往西藏的318国道,在旅客的必经之路上有很多美丽的景点,在这些景点中没有打造能体验当地风俗人情的民宿、酒店,出现的都是一些价格昂贵的旅馆,且毫无特色可言,从而使这些在风景必经之路上的游客变成了过客。需要扶贫、开发旅游业的地区也“留不住人”,因为当地没有更好的住宿条件,也没有民宿的打造,所以游客就成了真正的过客。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在当地打造能够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的民宿酒店。 党的十九大以后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提高了国家对贫穷地区的关爱、关心,不仅有物质上的扶贫,政策上的扶贫还提倡入乡支教,提高当地教育水平,帮助当地政府打造风景、发展旅游业,让更多的人知道当地民俗文化,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如何让游客都知道,甚至留下来,这是一个难题。“都知道”传播的途径很多,比如公众号、媒体,而对于“留下来”,除了要有吸引人的风景以外,“住”才是一个重点,当然住的便宜且风景好更是关键。观察如今的旅游景区中的一些酒店的分类,只属于景区内的酒店,一般按景区的星级划分,往往价格十分昂贵,五星六星景点中的酒店价格更是让人无法接受,往往这些酒店多用于会议接待等,真正入住享受风景的游客相对较少。一般的酒店价格便宜,但内部的设施相对简陋,室内空间十分单调,游客能享受到的设施也非常的简单。真正置身于这样的风景景点区,无法体验当地的民俗民情,游客们也就失去了旅游的兴趣,甚至因为住宿条件及价格的原因,游客们以后也不会选择再次前往,当地的旅游经济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样的一些调研及材料佐证了我们在“精准扶贫”口号下认为有必要对一些需要扶贫帮扶的地区打造一张新的“共享民宿”新名片的想法。
4 “共享名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
“共享民宿”这样一个新概念及新创意,是让入住的旅客充当服务者,在“共享民宿”中担任服务者及享受者。这一概念仅仅是从服务及享受的角度体现的共享民宿的新创意、新概念。真正能使共享民俗这一概念得到更好的发展的,是民宿的选址与消费者的目标定位。这才是让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民宿选址应根据当地需要帮扶对象的地理位置,决定该区域要打造什么样的旅游业,比如以风景为主、以古镇古街为主或者以单一的人文风情体验为主。如果是以风景为主的打造,还需要确定主要的风景类型(如观海景观、山景观日出等),或者是以亲身体验为主的风景(如温泉及自摘果园)。有了这些详细的分类,才能针对当地情况设计打造民宿,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次,针对入住旅客,需要根据环境确定目标消费者的年龄、职位及喜好,才能确定打造的民宿的风格。还要确定“共享”的概念是否适应所有年龄层的旅客,是否能长期持续发展,提升当地经济状况。比如以温泉为主的民宿空间,目标消费者定位以青年人为主,民宿设计相对时尚、新潮及现代;以体验当地人文风情、民居民俗为主的民宿,针对当地的风情不一,目标定位以中年及老年人为主,其民宿设计多以当地人文风情建筑风格、纯中式风格或者新中式风格民宿为主。目标消费者的确定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共享民宿”这一新概念,也巩固了当地消费者的定位,更好地确定民宿打造的针对性。
最后,有了环境定位与目标消费者定位这些前期的调研,可以在需要扶贫的地区设计、打造具体的民宿空间。此时的民宿空间可以改造当地居民闲置房屋,可以以独立、独栋、独院的形式出现,还可以当地政府新修新建、以群体式建筑出现。有了目标定位,后期设计师也可以根据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民宿内部空间。有了这样一些定位,才能使“共享民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达到一个持续促进的状态,真正完成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的任务。
5 结语
“共享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带来了太多的便捷性、便利性,“智能时代”也带来了太多的优势与弊端。这些新科技似乎已经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所有,我们已经开始变得“不爱动”了,生活中也离不开手机以及APP。这些東西的确给社会带来了太多的方便,但是更多需要帮扶的地区得不到帮助,形成了两个极端化,信息化也无法覆盖全国。“共享民宿”概念迎合了国家的精准扶贫口号,共享民宿“共享”的意义,也提高了全民素质,把“不爱动”变成了“动起来”,把大家从手机中抽离出来,更多地与自然、与邻里交流,提高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帮扶当地居民,也提高了人文素质。这也是提出共享民俗这一新思潮新概念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陈卉丽.公共空间设计[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6.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 古大治.现代设计概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 尹嵩.奢侈品的夸示性消费与奢侈品的广告传播[J].大众文艺,201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