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观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建筑内外空间,引入艺术设计方式方法来满足人的审美诉求。生态观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发展的一种理念,在于体现环保、节能、舒适、循环等特征。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及新材料的发展与利用,如何运用生态观来展现建筑环境特色?应回归自然、构建生态环境长效机制。
  關键词: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生态观
  推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当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趋势。生态观是建立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将回归自然、拥抱自然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参照基线,以环保材料、再生资源等来打造建筑环境。自古以来,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用材得当”一直是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在继承传统建筑精华,营造独具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风格时,更应该挖掘天然材料的应用途径,将先进科技与建筑传统相结合,实现对建筑环境生态平衡的维护。
  1 天然材料是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内容多且复杂,在生态观导向下,审视建筑环境与艺术设计的融合路径,需要我们将目光投向天然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例如鹅卵石,其本身的形状、性质具有特殊性、不均衡性,可以根据建筑环境设计需要,将鹅卵石铺设于小路上,既能美化路面,又能对行走其上的人群进行足底按摩,还有一些具有淡淡芳香的花木材料,根据建筑环境室内外设计需要,有计划性地栽植和布置绿植花木,既能够营造清新的环境,还能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再有建筑材料中常用的大理石,根据其硬度、特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建筑部位,来打造自然、生态、艺术环境。可见,环境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根本在于思维。立足建筑环境艺术生态化设计需求,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创新利用,强调建筑环境与艺术、自然的有效融合,体现和谐共生的美学价值。
  事实上,回顾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对天然材料的运用,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独特的艺术审美诉求,比如赵州桥、敦煌石窟、苏州园林等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可谓中国传统建筑工程史上的文化艺术奇观。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而言,现代文明的发展坚持走生态保护路线,将生态观融入其中,并实现建筑、环境、艺术、人文的多元融合。天然材料的回归和开发、利用,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主张对自然环境的充分观照,因地制宜,体现“自然美”,通过设计“自然美”形式来达到建筑环境与自然的统一、和谐,比如,对阳光、植物、气候、土壤、水体等环境元素进行组合,来营造舒适的建筑生态氛围。同时,生态观还体现在对“人”的观照上,人作为建筑生态环境的使用者,建筑作为外在的客观存在物,不再局限于对人的基本生存功能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满足人的精神诉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将对人的关怀融入其中,尊重人的多样化需求,满足人的生理、心理、伦理、物理追求,来打造生态化宜居环境。
  2 造型与色调是构成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
  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建筑造型与色调是体现建筑文化与建筑艺术的重要内容,造型本身包括建筑外表面造型以及建筑内各项造型工艺。怎样将生态观融入建筑外表面造型设计?对传统建筑造型、民俗文化的借鉴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现代建筑技术是推进艺术设计发展的动力,而建筑造型设计又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以建筑外表面造型设计为例,赏心悦目的设计手法有助于呈现有质感、多元的造型特色。比如,光滑的外表面造型,显得流畅美,粗糙的外表面造型,显得古朴美。同时,在造型结构设计上,旋转、曲面、斜线的有机结合,能够让静态的建筑外表面结构变得灵动、巧妙,达到艺术化造型效果。在一些典型建筑中,将建筑造型与雨水回用系统结合起来,实现了建筑屋顶、室内、外墙等建筑造型的一体化设计。采用雨水回用系统,可以将有效收集和利用雨水,利用退让、挖空、凸出、分裂等手法,来优化建筑体量与形态,开阔了建筑外墙艺术设计视野,创造出了不同的建筑造型设计风格。
  针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应充分挖掘色彩的多用价值。在现代城市建筑环境设计中,走出传统灰色调的建筑外墙色彩窠臼,融入不同的色彩风格,可提升城市建筑景观艺术水平。比如意大利罗马的洞石,以清晰的条纹打造丰富的建筑质感风格,增添了建筑的历史与文化韵味,中国的故宫、天坛等建筑也引入了绚丽的色彩,来展现建筑的雄伟、庄严,极富民族特色。生态观下的建筑色调规划与设计,要把握多样性的统一原则。比如,在建筑配色设计中,色相统一,但明度、纯度不同的多样性表现,既有内在的统一性,又有细微差异,让色调显得丰富而协调。以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建筑色调规划来看,作为古典建筑艺术的精品,其建筑色调的生态性体现在地域色、自然色、环境色三方面。地域色与其所处的地域、气候、文化习俗有直接关系。在教堂主体结构上,以清水红砖为主,各类建筑材料都有色彩,且与材料本身具有适宜关系,给人带来色彩美享受,也增强了建筑的表现力。在自然色方面,整个教堂建筑同色彩与周围环境建立对话关系,对原生色的推崇,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环境色方面,以教堂为视觉中心,沿街道一侧开辟绿色走廊,增加观赏教堂的通道,也丰富了教堂与周边环境的色彩联系,让整体建筑色彩既彼此尊重,又和谐共处。
  3 可持续性是推进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发展的基本导向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性发展,要关注建筑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坚守资源节约型、再生回收型路线。节约环保是创新之本,也是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下,资源日益紧缺,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迫切需要加大节能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观的融合,需要在建筑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各个方面融入低碳环保理念,节能降耗,选择可循环利用、可回收的节能材料,提升建筑环境的生态化设计水平。在居住类建筑节能设计上,可以从规划上进行节能设计。考虑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结合夏季主导风向来优化建筑朝向。例如,重庆夏季热、冬季冷,夏季为东南风,建筑主体朝向以南北向为主,或者南偏东15度、南偏西15度,可以在夏季减少太阳辐射,降低空调使用率。同时,适当拉大建筑之间的间距,提高建筑群自然通风率,降低室内温度、减少能耗。
  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生态观视角来展现建筑设计特色,需要更多地考虑建筑环境与自然的关系,多融入原生态建筑传统艺术要素。原生态设计是对本土特色、环境、空间的创新与整合,借助有效的自然元素,通过艺术创造来打造建筑生态环境,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对原生态木材的使用,不上漆、不雕刻,遵循木材本身的实用性和原始风貌,利用古代蓑衣装饰阳台墙面,回归自然,营造诗意的室内环境。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原生态色彩元素与陈设艺术相结合,强调色彩的多样化风格,展现原生态文化内涵,在自然材质运用中,保持自然材质原有的状态。比如地面铺设青石板、仿古砖,利用天然植物材料来进行室内细微处理,营造清雅别致的室内环境。同样,在对原生态材质的选择、使用上,还要强调视觉、触觉、美感的体验,可对废旧木材进行重新配置、黏合,制作简约、复古、有特色的家具,实现循环利用。
  总之,强调人对自然、对美的向往,关注人、自然、建筑的和谐统一。生态观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始终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中能源的节约、回收,减少了高能耗材料的使用,改善和保护了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宗建.可持续发展观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系统建构[J].美术观察,2017(08):129-130.
  [2] 何凤.刍议生态文明观下的环境艺术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6(07):130.
  作者简介:陈苏,男,福建永泰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