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影中音响的意境特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声音的传播比视觉造型的传播更具无限广阔和深远的空间范围。音响元素相对于视觉造型而言是虚的,相对于它所表达的物质而言又是实的。这种虚实一体的特性与电影画面垂直组合而构成一种特殊的时空结构,成为一种另外产生联想与思考、生发电影意境的机制。
关键词:意境;音响;无我之境;韵外之致
广义的音响泛指电影、电视或广播中的一切声音形态。本文所指的音响使用的是狭义的音响概念来作界定:在影视艺术中,除有声语言和音乐之外的一切自然界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形式统称“音响”。[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各样声音的环境当中,声音乃是构成物质真实,当然也是构成电影画面真实感的必要条件之一。音响的传播是全方位的,在任何一个方向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当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它们的时候,仍然可以凭听觉感知它们的存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声音的传播相比视觉造型的传播更具有无限广阔和深远的空间范围。随着电影视听艺术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发现音响在电影中的作用并不只是增加画面的真实感或让观众找到影像感觉的多面性,它还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艺术效果。比如音响对于电影中意境的营造来说就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音响元素相对于视觉造型而言是虚的,相对于它所表达的物质而言又是实的。这种虚实一体的特性与电影画面垂直组合而构成一种特殊的时空结构,成为一种另外产生联想与思考、生发电影意境的机制。
音响营造意境的方式与音乐有所不同。音乐对于意境的营造主要是通过抒情渲染的方式促使意境的生成。如果说音乐主要是在营造“有我之境”,那么音响则更多的是在营造“无我之境”。我们从中国古代诗词中可以发现,古人一直喜欢运用自然音响来营造意境。例如,《入若耶溪》是南朝诗人王籍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因景抒怀,自然和谐,有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诗中的精华是五六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句的妙处是用“蝉噪”和“鸟鸣”来衬托和渲染山林的幽静。这种以动显静的手法给人一种清静幽雅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使读者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与人生哲理,因此被后世赞为绝唱。
这种自然音响的运用方式在韩国著名导演许秦豪的电影作品中有很多体现,这种以动写静的手法在建构其电影作品的意境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许秦豪的电影作品被一些国内的学者称作是一种东方式的表达,而这种表达流露的东方韵味与导演注重意境营造是密切相关的。影片《春逝》是充分运用自然环境音响营造意境的典型。本片故事对男女主人公的设定是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采集各种大自然的声音占据他们工作任务的很大一部分比例,这种先天的优势使得片中有很多自然音响表现意境的段落。例如,在男主角尚优采录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的段落中,对自然声音的處理尤为美妙,而且此段对意境营造呈现出一种渐强的状态。在听风吹竹段落开始时,尚优和恩秀所在的竹林所发出的声音还很弱,虽然两人闭上眼努力地去倾听,但还是没有听到理想的声音。在镜头画面的变化与音乐陪衬下,他们终于听到竹林随着风儿摇摆发出“唰唰唰”的声响。这时在画面中,明媚和煦的阳光透过竹叶稀疏有缝的地方照射下来,恩秀享受地闭上了眼睛,观众和男女主角一起沉浸在这令人陶醉的意境之中。风吹竹林所发出的声音应该说是这一段落的灵魂部分,因为男女主人公就是为了收录这种美妙的自然音响而来,而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又起到营造意境的效果。后面古寺听雪的段落同样很好地体现了自然音响营造的意境效果。雪、古寺和黑夜,这些都是能够营造意境的具体意象,但三者合在一起还是感觉缺少了一些感染力。而寺庙檐角的古铃叮当作响的声音就恰到好处地弥补了画面意象的不足。这里的古铃声恰似《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仅飘进了电影中男女主角的耳中,也飘进了银幕外观众的心中。这独特的声音意象与影片唯美的画面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在贾樟柯的电影世界中,声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元素,对声音元素独到的处理方式是贾樟柯电影最具辨识度的艺术特征之一。我们在欣赏贾樟柯的电影时可以发现他对生活环境的各种音响尤其感兴趣,他为人物设计的台词可以用“惜字如金”来形容,而汽车和摩托车的喇叭声,喧闹的人声,各种工业机器的轰鸣声,街巷市场上的叫卖声,自然界的风声和水声,大喇叭发出的广播公告声,收音机里的流行音乐,电视机里的节目声等轮流轰炸着观众的耳朵。贾樟柯对环境声的处理非常独特,因为很少会有导演让整部电影充斥嘈杂的环境声。贾樟柯把这些日常环境声独立出来,构成与电影的影像平行前进的另一条叙事线索,仔细体会就会感受到这种“韵外之致”。也许贾樟柯对声音的处理已经形成一种电影中的声音美学,他正是通过这种美学有力地强调了他构筑的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张力,这个张力贯穿在他影片中的每一场戏或者每一个细节中,形成贾樟柯作品中“意境”之美的一个显著特征。[2]最典型的例子是《三峡好人》,此片中的环境音响或者说是各种噪音从头到尾没停过。这些声音用不规则的节拍形象地表现城市剧变中生命的律动,同时也是城市变化过程中留下的非常重要的时代痕迹,可以说是中国变迁时代之“韵”。
参考文献:
[1] 伍建阳.影视声音创作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39.
[2] 万荣英.试论《三峡好人》的“意境”[J].安徽文学,2008(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