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偏远地方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西部偏远地方高校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上,由于受地理区位偏远,地方产业单一,信息资源相对滞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与困难。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应充分结合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优势及其专业特点,找准教师队伍发展的着力点,因地制宜,协同共进地进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师资建设;教育改革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普通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基本思路。2015年10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1]“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思想观念的提出,对改变我国当下地方性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所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科研知识与技术转换,教书与育人之间相互脱节所存在的不足具有指导建设性意义。它不但指出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方向,同时列出了具体改革的方案措施。这些具体方案与措施适用于大多数地方高校的教师队伍的“双师双能型”建设。然而在我国西部地区一些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地方院校,由于地方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很多学科专业在教师队伍的双师双能建设上存在很多具体的困难与问题。需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地域特点与专业性质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方案。对“双师双能”概念的解读有很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本文所认同的是“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2]的“双师双能”。
1 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
西部偏远地方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上面临着许多具体的问题与挑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以攀枝花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师资队伍的“双师双能型”建设为例,其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由于攀枝花学院地理位置相对其他省会城市与中心城市,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便,所以在教师及相关人才引进上缺少优势。甚至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部分专业教师在工作几年后选择区域位置更好、经济更好、更发达的区域高校工作。高校师资人才引进困难,师资人才的流失与不稳定,不利于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第二,由于攀枝花学院地理位置偏远,地处山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相关发达城市之间的联系较少,获取相关专业前沿信息与产业发展最新动向的途径不多,导致教师在知识更新与对专业市场的了解相当滞后。而数字媒体专业属于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兴专业,相对基础专业学科,专业知识更新快。需要教师实时教授新知识、新技能,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不过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地理位置的限制不利于教师自我专业素质的学习提高,影响教师“双师双能型”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第三,攀枝花一度属于产能性地方工业城市,相关产业发展较为单一。一些新兴专业在本地很难找到相关公司与企业。以数字媒体专业为例,当地除地方电视台外,相关的数字影视与游戏动漫公司并不多见,所以在本地寻求校企合作与聘请相关企业专业人才兼职任教都存在一定困难。这不利于专业教师走进公司企业进行兼职锻炼,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因而不利于专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第四,由于西部地區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在专业建设上的教学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影响了教师工作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不能很好地把公司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引入教学中,使专业教学实践不能很好地开展,专业办学与企业市场资源上不能很好地融合与共享。笔者在相关的专业教学考察中发现,一些区域位置较好,专业建资金设投入较为充沛的学校,相关专业在人才引进、校企合作、师资培训等诸多方面就具有相应的优势,“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加强与建设也就落实得更好。而偏远地方高校往往由于课时费偏低,而不能吸引相关企业公司人员前来兼职任教,影响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五,专业相关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影响专业教师及其课程教学的相关实践。教师由于缺乏对教学实验器材的亲身实践操作,而使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理论教学脱离实践教学,影响教学效果,打击教师实践动手的积极性,不利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由此可见,地理位置、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偏远地方高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了西部地区新兴专业办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西部偏远地方高校一些新兴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根据其具体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于其高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2 因地制宜,协同共进
西部偏远地方高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应该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与时代发展,采取因地制宜、协调共进、多方位、多思路的方式来促进和加强师资队伍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攀枝花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在国家与学校的相关政策支持下,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新路径。
2.1 互联网学习应用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本质是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产教研融合的综合能力。对教师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一般认为理论能力主要来源于书本,实践能力主要依赖于生产实践操作,事实上这是一种传统的观念认知方式。在数字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获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方式已经不再仅局限于书本与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具体实践操作范畴。特别对于一些与数字网络有关的专业,人们理论知识的获得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往往都是通过互联网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来完成的,如数字媒体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都离不开互联网与计算机。因此,就西部偏远地区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对互联网平台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实现教师队伍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就攀枝花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开设的部分课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MAYA动画设计》《影视特效制作》等相关计算机软件应用的课程,专业教师的学习与实践,大都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如“直线学习网”“我要自学网”“腾讯网络课堂”等学习平台来获得。并在自己计算机上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这种网络学习与实践的操作方式,很好地克服了攀枝花学院地域位置偏远所造成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给教师带来的学习新知识的困难与不便。在信息数字网络化时代,“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知识信息便捷的优势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2.2 融入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建设,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西部偏远地方高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把教师的专业知识及其相关教学资源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相结合,利用区域经济所提供的各种项目开发及其政策鼓励进行专业与产业的融合与实践。让高校教师更多地参与到城市经济转型和地方经济发展中,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队伍的“双师双能”建设。《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高校发展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合作关系,使转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攀枝花市过去属于资源开发型城市,其产业相对单一,所以高校很多专业在本地找不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合作,这不利于攀枝花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然而攀枝花市近年来进行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提出钒钛、康养以及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有一些具体开发项目与攀枝花学院合作,相关专业的教师在政府与学校及其企业的合作中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如攀枝花艺术学院的相关专业在攀枝花康养产品设计、农产品包装、城市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参与了相关项目合作。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近5年的毕业设计都结合攀枝花地方经济文化项目进行实践创作,取得一定成效,并得到社会认同。就数字媒体专业而言,本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为当地酒店、农庄拍摄相关康养旅游影视宣传短片,为攀枝花本地特色农产品如芒果、石榴拍摄影视广告等;举办以地方文化元素进行动漫创作等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项目实践活动。这些具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教学项目实践,提升了教师产教研融合的能力,也促进了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3 增加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充裕的专业建设经费作为基本保障,西部偏远地方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所致。首先,要提高专业教师的工资待遇,让教师有归属感、荣誉感,这样才能留得住专业人才,稳定教师队伍;同时也才能吸引企业人才与较为发达地区的人才到学校进行相关实践交流。其次,在专业教学经费充裕的情况下,学校才可能尽量多地派遣专业老师到企业或其他高校学习进修,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充裕的教学经费还能满足专业建设基本实践实验器材购置需求。教学中,只有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保障,教师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而不只是单一理论知识的讲授。攀枝花学院数字媒体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引进、校企合作、教师的短期培训以及教学硬件设施的购置上都加大投入,并取得一定成效。不断投入的专业教学经费为“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2.4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及其课程设置上,体现和融入“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具体要求。如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对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分配,开设一些相关的外出实习考察课,促进企业与学校,专业建设与市场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让教师队伍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提升自己,促进专业建设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攀枝花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一直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师不但要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课程的实踐能力。同时学院还根据学校区位的偏远,开设了《专业实习》《设计动态考察》等课程。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公司企业实习交流,并到学科专业发展较好的高校与相关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考察交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对企业市场的了解,促进了数字媒体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 结语
我国普通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理念,是目前国家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所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其主旨是强调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注重专业理论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融合,注重教育教学与企业市场的结合;从而使高等教育改革目标方向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我国西部偏远地方高校应该结合自己的区域经济文化以及专业特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多方位协同共进,促进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北京:教发〔2015〕7号)[Z]. 2015-10-23.
[2] 朱来斌.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四位一体的培育路径探索[J].福建师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6(06):139.
作者简介:陶昌平(1978—),男,云南会泽人,美术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