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医学通识英语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分析目前高等医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亟须解决的矛盾,提出以医学通识英语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在课内和课外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可有效把人文素质培养、医学专业与英语学习三者有机融合,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人文素质;通识教育;大学英语;医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133-03
  国家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然而,大学英语作为医学院校开设的基础公共课,多以英语技能作为教育目标,极少与医学专业知识有关,也很少把人文素养渗透其中。医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英语知识,未能把英语学习与医学专业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更不要说在体验中感悟人文精神,致使英语语言的实用性大大降低。本文就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探索新的英语教育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一、目前高等医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亟需解决的矛盾
  (一)人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
  时至今日,以考试为中心,以成绩论英雄的思想仍然在一定范围内被广泛认同。学生学习大学英语只为顺利通过考试或者把英语作为考研的敲门砖,忽略了英语作为语言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果造成他们虽然笔试成绩很出色但却听不懂英文讲座,看不懂医学文献,也说不出自己的观点。这一做法和医学院校要培养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的目标相背离。
  (二)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矛盾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典型的通才教育,极其重视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某个学科的任务,其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专业技能教育则关注“高、精、尖”,是一种专才培养模式,由于专业人才适应市场技术的革新,所以短时间便能有明显的效果。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却容易忽略启发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難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方式只重视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他们奉献和仁爱精神的养成,最终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三)专业教育和英语教育的矛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医学院校的学生理应成为具有宽阔国际视野、既懂专业又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医学院校虽然课程总量大,但专业课多,人文科目少,甚至大学英语课时数被一减再减。加之医学生的学业压力大,他们大多认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英语实际上是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重复,因此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可见,医学专业与英语教育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不容忽视。
  二、医学通识英语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医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各类矛盾,广东医科大学结合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以及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尝试推行医学通识英语教育模式,把大学英语课程打造成既传授英语语言技能和医学专业知识,又能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性课程。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思想,其概念由美国教育界提出,即教育可分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前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后者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1]。通识教育是一种非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在受教者掌握技能的同时,它所注重的是心智的自由,不是“填鸭式”灌输知识,而是使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学习,“给予他们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他们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全面发展、负责任的公民。”[2]早在20世纪20年代,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就曾说:“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简而言之,要先成为一个完备的人,再去钻研专科技术。正因为如此,清华大学开启了所谓的“黄金时代”。作为医学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医学院校,在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依托通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显得极其重要。唯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使其在医疗实践中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关心人的生活环境,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病人[3]。
  就大学英语这一学科而言,重点仍然是基础阶段英语教学,但是完成基础阶段教学后,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由大学英语教师开设通识英语教育,以及少量学术英语课程[4]。因此,结合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在大二学生中推行医学通识英语教育模式意义重大。此模式巧妙地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把英语与医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英语语言能力提升中融入医德文化教育,从而培养拥有广博知识与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三、以医学通识英语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广东医科大学的医学通识英语教育模式主要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用一学年的时间在课内和课外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各类医学专题任务。
  (一)课堂教学
  1.医学篇章学习
  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医学语篇材料,我们选取了诸如过敏症、整容、代孕等通识医学专题内容,研发出《医学通识英语》教材。这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此套教材更强调人文渗透,在总体介绍医学专题的概念和定义后,着重于思辨性阅读以及观点视角的多方位展示,赋予医学生更多的人文精神。
  当然,我们并不局限于此套教材的若干话题。根据学校杨劲松教授的“零度”教学理念,以“不确性”的内容彰显“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行为,以“整合的、变革的”的理念实现多学科内容的渗透与拓展[5],即从学生个体知识原点出发,由学生自身的程度决定课程的内容,不断挖掘新的医学话题,实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目前,涵盖新话题的《医学人文英语》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已经完成,相信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被师生挖掘出来,不断充实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2.医学话题探讨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一个好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会遣方用药,而且还要会做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以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可见,如何跟患者沟通、对他们实施人文关怀对于医疗工作者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督促学生掌握医学篇章的知识内容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理解各类话题的现实意义。以此为目的,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其所学的医学英语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如引导学生就一个医学话题进行演讲或辩论;给学生设置场景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场景表演和会话中。
  以器官移植为例,教师仅仅向学生介绍器官移植的发展历史并教授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式表达显然是不够的,更应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由器官移植引发的社会、伦理、法律等问题,如知情同意该如何进行?死亡的标准如何确立?捐赠者个人、捐赠者家庭及受赠者之间复杂的关系该如何处理等问题。此外,我国器官移植供需缺口巨大也让人们不得不对制约器官移植开展的诸多人文困境进行思考。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先让学生观看医生与病人家属对器官捐赠进行沟通的一段小视频,然后为学生设置情境,通过小组讨论来决定医生向家属切入器官捐献话题的时机、方式以及话术,最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Role-play活动展示。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只需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且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他们对医学话题的人文思考并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谓是一举多得。
  3.学习成果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善于利用学习成果展示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挖掘他们的潜能。医学篇章通常生词多、篇幅长、文章结构和层次复杂, 如能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知识点,理解各级主题的关系并以辐射线性的图解方式来绘制思维导图,则能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并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思考、记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扩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6]。
  此外,PPT成果展示可充分發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每个话题单元结束时,每个小组被要求派代表在课堂上用PPT做学习报告。此过程不仅使全体学生复习所学话题的相关重点,还能促进他们对话题的深入解读和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二)课外学习
  1.收集医学文献
  除了在课堂学习医学篇章以外,学生还被鼓励在课外收集各类医学文献材料,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学生围绕教材的医学专题开展延伸阅读;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学生感兴趣或关注的热点医学问题,然后布置学生以此为话题任务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感知医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此举不但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于丰富完善本课程的各类教材内容。
  2.利用网络学习平台
  广东医科大学依托iSmart外语智能学习平台以及优学院交互学习系统,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制作微课、上传视频音频资料,还能布置口头练习等各类任务;教师能随时随地在平台与学生分享教学资料,让他们以最轻松、自然的方式学习英语并了解某些医学话题的相关背景知识;教师还能随时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学生也可随时在线和教师在问答板块交流。这些学习平台不但节约了课堂的授课时间,而且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组织第二课堂活动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应涵盖语言实践、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培养三个方面的内容[7]。英语角、外教讲座、英语配音大赛、英语辩论赛以及写作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不但让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起到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和启迪学生思维的巨大作用[8],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
  (三)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障,目前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大部分以终结性评估即期末考试为主。然而,医学通识英语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不能仅凭一次考试就了事。为了避免学生过分关注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养成,教师应改革原有的考核评价方式,加大形成性评估的比例,为学生建立教育及实践档案,在语言知识技能、医学英语知识以及人文素质方面给予他们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促使学生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四、结束语
  医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和实践。医学通识英语教育模式不但能够协调大学英语教学、医学专业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做到三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显然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值得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进一步推广与完善。
  参考文献:
  [1]Harvard University Committee on the Objectives of a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Report of the Harvard Committee[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5:267.
  [2]梁丽桃.构建以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的通识教育体系[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585—586.
  [3]马存根.试论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及其辐射功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6):30—31.
  [4]殷和素,严启刚.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1(1):9—14.
  [5]杨劲松.大学英语零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2(4):73—77.
  [6]翟芮.思维导图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93—94.
  [7]陈丕.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11(4):738—739.
  [8]张翠萍,程乐森.医学院校加强医学人文通识教育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4):259—2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