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思维方式对中美家庭教育的不同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家庭是社会经济形态的缩影,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深刻地反映了中美家庭教育从教育观、教育方式以及子女之间的关系的明显差异,造成此种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各类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思维方式;《家有儿女》;《摩登家庭》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0-0094-03
0 引言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整个社会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致而复杂的任务。”这表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可以满足时代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这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很多学者已经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方面研究了中美家庭教育模式,也从文化角度研究家庭教育观,但从思维方式入手研究家庭教育的文章比较少见。家庭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层面,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中美两国长期生活在不同区域,所以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也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从而使两国家庭教育呈现出不一样的模式。《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中不同的方式表达了相同的爱。虽然两部剧属于东西方文化体系中不同的家庭喜剧,但两者极具可比性。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同时更好地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1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国的《家有儿女》是一部家喻戶晓的家庭情景喜剧,该剧的主要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重组家庭中,离婚的夏东海带着7岁的儿子夏雨和大女儿夏雪,与某医院大医院的护士长刘梅结婚,刘梅也带曾离异,并带有一子叫刘星。所有人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呈现出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父母,父母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家庭趣事。美剧《摩登家庭》一经播出,深受人们的喜爱。该剧贴近社会现实,反映美国家庭的生活状态。《摩登家庭》围绕着一个大家庭,包含了三对不同的美国家庭:一个核心家庭,杰的再婚家庭,还有同性恋家庭。这个奇妙的大家庭里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情景。
1.1不同的教育观:“望子成龙”与“望子成人”
一直以来,中国家庭教育重读书的观念根深蒂固,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说法。在漫长的封建科举制度及其思想中,例如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朝成名天下知”等。中国家长注重智力的开发与投资, 特别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孩子未来能找个好工作。为此,父母在对孩子在生活起居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中国父母重结果轻过程,认为一张满分的成绩单就是万能的。而美国教育重视的“成人教育”,强调个人本位,更重视个性独立。基于这种观念,美国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对孩子智力培养的同时,更为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美国家庭更注重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强调独立和平等。美国父母更愿意去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孩子要自己做决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1.2不同的教育方式:“权威”与“平等”
根据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些学者按照“权威型”和“平等型”进行划分。美国家庭对应“平等型”,中国家庭对应“权威型”。中国子女从小到大习惯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我们经常可以着到,从幼儿园开始到初中,甚至于高三年级,家长按时按点接送孩子,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的道路上。我们称之为“中国式接送”。此外,一些家庭仍然存在棒喝教育,责骂的方式造成了家庭“冷暴力”。
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民主平等,父母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个体,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他们之间地位平等,父母就是孩子的好朋友。即使小孩子不懂事,但凡事都要孩子商量,了解孩子的想法。美国家长对孩子的鼓励更多,对孩子的评价经常用聪明、善良、诚实、勇敢等这些褒义词,而且对待孩子态度是真诚的。
1.3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服从”与“自由”
受传统的家庭观的影响,中国父母就是权威,年长者可以教育年幼者,孩子从小就学会服从。这使得家庭内部形成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其次一些中国父母成为孩子整个学习过程的监督者,给孩子报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孩子除了服从,他们不能选择真正的兴趣和爱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不到尊重和重视,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在美国,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处模式更像是朋友。美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他们要学会自我独立,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一般会支持孩子的决定,并且鼓励他们自己独立解决问题。除此之外,父母通过鼓励孩子自由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让孩子学习与人合作,互帮互助。
2 思维方式对中美家庭教育的不同影响
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民族文化最深层次的内核。中美两国人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的差异。下文主要探讨思维方式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不同影响。
2.1 伦理型与认识型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伦理型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注重伦理道德;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科学认知型的特征,往往是注重个人奋斗、注重合同契约。而这种伦理型与认知型思维方式的差异深深地影响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至今对中国家庭价值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父母非常重视德育,“仁”和“礼”是从小就要养成的道德准则。中国的家长总是要求子女要“做一个谦逊、有礼貌、听话好孩子”。比如《家有儿女》中夏雪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女儿;而与之相法的刘星,就是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男生。刘梅对两个人的态度截然相反,对女儿可以千依百顺;而刘梅对刘星很严厉,做了错事就板着脸,数落不停。在伦理型思维的影响下,父母刘梅对待孩子态度的差别,仍然将学习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而认知型思维方式认为个人奋斗和个人探索十分重要。美国父母普遍重视认知与科学,大部分孩子从小会因为好奇心而主动学习探索。在第一季第七集《摩登家庭》中,菲尔爸爸对孩子来说就是好朋友。爸爸陪着卢克练习投球,卢克总是偏离目标,根本投不进去。菲尔却没有放弃,在一边不停地鼓励孩子,并不断地帮忙捡球,直到卢克把球投中为止。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陪伴孩子学习,不断尝试探索的精神值得肯定。
2.2 整体型与分析型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注重从总体把握事物;西方分析性思维方式则强调考察各要素、注重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中美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
中国的父母在家里就是“权威”,他们习惯从整体看待事物。比如,《家有儿女》中性格捣蛋却善良的刘星,也经常被误会,几乎不被理解。二十六集中,刘星历史竟然考一百分。妈妈刘梅不相信他,让他去学校找老师道歉。最后弄清楚了事实,刘星其实是因为玩游戏《三国》才掌握的历史知识。伦理型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中国父母常依靠道德、伦理等方面判断事情,其实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整体刻板印象并不准确,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而分析性思维十分注重整件事情的缘由经过。在《摩登家庭》最传统的美国式家庭构成就是克莱尔的家庭,大女儿海莉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考上大学。当她不知所措的时候,菲尔爸爸对女儿讲了一席话:“你并不是一个失败者,你的价值、天赋、潜能不是一个普通的实验就能测出来的,你在找自己的路,20岁就是要这样,抓住机会、犯错误,并从中学习,我们支持你”。后来海莉通过对于时尚的理解,努力学习通过了一本当地时尚杂志的面试,得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分析性思维经常常以个人为中心,在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中,重视个人利益。
2.3 内向型与外向型
中国传统思维对象指向内部而非外部。在内向性思维方式的长期影响下,整个社会显得“内向”、“内省“、内敛”。而西方思维模式具有外向性的特征,思维的对象倾向于外界。在外向险思维方式的长期影响下,整個社会显得“外向”、“外求”、“外张”。两种思维方式对中美家庭教育的影响十分明显。
《家有儿女》表现出中国人的内向和回避十分明显。开完刘星的家长会,刘梅大概猜测到了结果,故意迫不及待地追问夏东海:“老师都给告什么状了”。而爸爸夏东海似乎不想回应,借着喝药回避问题。中国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有时会选择回避话题,这种内向含蓄深受中国传统思维的影响。《摩登家庭》剧中,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在家庭会议上面畅所欲言。一方面孩子敢于为自己发声,不管是心直口快的艾利克斯,成熟的曼妮,还是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卢克。另一方面父母也要虚心接受指出的错误,一家人在交流会上其乐融融。在外向型思维的影响下,美国家庭教育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大家直接简单,更容易促进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
3 结语
综合上述的比较,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模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两个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维模式。在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中美两国人民选择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此,探析思维方式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不同影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析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同时更好地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一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4.
[2]陈硕中.中美家庭“孝”伦理的差异研[J].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8.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孔子著.张广明,张广亮释评.孝经[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2:47.
[5]邵璇,张晶.中美家庭教育观差异及跨文化交际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146-147.
[6]谭苗,傅广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试析思维方式对中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同影响[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7):67-70.
[7]夏静,要一丹.从《家有儿女》和《摩登家庭》看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J].名作欣赏, 2013(33):136-137.
[8]杨文霞.中国传统“和”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