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媒介融合时代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以自媒体为依托的新媒体的发展,媒介呈现共存共融、叠加渐进的螺旋式发展态势。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文本从解构到重构、对象从受众到与众、形式从讲授到对话、评价从单一到多元。笔者认为,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渗透阅读教学,媒介融合时代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做好理论知识、阅读文本、媒介技术的实践准备,从而呼应时代语境的必然要求,符合课程设置的文化转向,并最终造就学生终身发展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獻标识码】A
  一、媒介融合时代下高中生阅读教学的新特点
  (一)阅读文本:从解构到重构
  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内容的生产已不再完全掌握在传统媒介手中,而是分化为全民参与的多系统多媒介的碎片式建构过程,即“全媒体建构”。这种基于信息系统操作模式下的各媒介系统边际间的信息交换,说明媒介融合时代阅读文本的解构与建构不再是单一媒介的行动,而是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原有的阅读文本在不同媒介的信息交换中可能被打散、分类、移植、集成,并最终重构。同时,新媒体的“赋权”使高中学生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权。传统的传播范式被打破,学生不仅对信息可以选择性接受、碎片化思考,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更为便捷地表达诉求、改造和传递信息。阅读文本的再解读、再创造已经成为常态,因而学生旧有的阅读范式也将发生改变。通过批判式阅读、参与式阅读,文本阅读的传统范式必将由诵读、导读转为搜索、辨析、批判、参与。高中生阅读文本从解构到重构的过程,表明高中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已不是传统课堂所能够覆盖和掌握的,也不是传统的阅读教学能指导和教授的,它需要渗透符合高中生阅读实际的媒介素养教育,以应对媒介融合时代高中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二)阅读对象:从受众到与众
  传统文本的阅读对象——受众(Audience)在大众传播表现模式中,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收受。进入媒介融合时代,传播范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以网络新媒体平台为代表的多媒体正努力构建起一套高度互动、全体参与、视听结合、超越时空的文化体系。随着新媒体主体高度匿名化,阅读信息的接受与生产不仅界限模糊,甚至在某些时刻已经趋向同步。媒介融合时代的高中生不再是受众的一部分,而是集信息的接受、分类、生产、分享等角色的复合者——与众(Prosumers)的一部分。我们在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平台发现,与众的文化参与行为已经影响了新媒体的发展与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众通过“自我赋权”参与信息的接受、改造与传播,并借此展示自我、表达见解,以体验其带来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媒介融合时代,高中生作为与众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媒介社区的生存状态已得到社会的关注。高中生阅读早已从单一的纸质阅读提升为多媒体阅读,“看”与“被看”、“聆听”与“被聆听”都成为高中生言语欲望表达的焦点,与众的思维与观点已经成为高中生阅读自然而然的行为准则。
  (三)阅读形式:从讲授到对话
  层出不穷的多媒体交流工具,更加开放的网络言说空间,给高中生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欲望。高中生的阅读文本从解构走向了重构,其自身的角色定位也从受众到与众,再加上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这些都倒逼传统的阅读课堂走向开放。唯有走向开放的课堂,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从各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史来看,课堂从“保护”走向“超越保护”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阅读课堂的开放让师生们都意识到单向的讲授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变革的需要,唯有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才能完善认知结构、获得智力发展和言语生命的成长。从讲授到对话,意味着改变传统的垂直的、自上而下的师生关系,改变“教”与“被教”、“全知全能”与“无知无能”的教学状态,缓和与消解对话主体的隔阂,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平等、民主、多维的思想碰撞,从而实现师生言语生命的共同成长,真正达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境界。
  (四)阅读评价:从单一到多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介素养的内涵也在进一步的发展,由原来的单一的媒介实践技能的习得或知识培养,升级到在媒介社区化生存中与众对媒介信息搜索、筛选、分类、批判、创造等信息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能力和驾驭水平。因此,媒介融合时代下的阅读评价也从单一的考试测验走向多元多样的评价测量。首先,就评价方式来说,教师既可以课堂为载体,进行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总结性评定,也可根据教学评估模式,采用考试、动态评定、课程本位评定等方式。其次,就评价指标而言,除了传统的阅读指标评定,如搜寻、整理、概括归纳、分析、评价能力外,还应该有文本内容生产与创造能力、媒体使用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再次,就评价主体来看,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师生都是对话的主体,都参与到阅读的分析和评价中,也自然都是评价主体;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媒介内容和文本形式更加多样,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亦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最后,就评价对象来说,既可以是形成性的课堂表达、试题回答,也可以是总结性的媒介作品。
  二、媒介融合时代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准备
  (一)理论知识准备
  媒介融合时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知识准备除了必需的阅读基础知识外,还包括了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赋予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内的一些知识。作为语文教师来说,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获得更为系统的媒介知识是媒介融合时代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保障。语文教师作为阅读课内外的主导者,其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直接影响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参与式”的媒介校本研修,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媒介知识,组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课题研究,以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作为学生来说,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媒介知识,具备初级的媒介素养,养成健康阅读的好习惯,才能在阅读实践中达到高效高质的阅读效果。   (二)阅读文本准备
  国际阅读协会主持的《语言交流艺术与视像艺术中的读写能力研究》报告中指出,“只要是有助于学生获取、分析、评价、发布(交流)能力提高的任何物质载体形式,都可以成为文本”。同时,在各国的母语课程标准中,也都将声音、图像、图片、符号等媒介文本都列入文本中。语文阅读的“文本”早应突破“文章”“文字”这样狭隘的解读,应包括视频、声音、图片、符号等数字化文本在内的以电子屏幕显示的文本,也稱为“超文本”。因此,阅读教学实践的文本准备,应包括传统文本和“超文本”。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外的文本资源需要考虑教学效果、学生认知等方面因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价值观方面必须积极健康,符合核心价值观;其次,文本难度必须与学情相协调,符合目前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以及发展规律;再次,文本内容需要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紧密相连,注重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切勿因为过分依赖媒介技术和延展过多的媒介信息而干扰了教学目标,偏离了教学初衷。
  (三)媒介技术准备
  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多媒体等教学运用已经非常普遍,教师的日常备课、上课也都使用PPT、白板、音视频技术等媒介进行辅助教学。但在媒介融合时代,阅读文本的变化告诉我们,仅仅停留在PPT、白板、音视频技术等初级阶段的媒介技术应用,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阅读实践的需要。慕课、微课、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网络直播等新兴媒体技术和平台的使用已经让阅读课堂从线下走到线上,从现实走向虚拟,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现有的媒介技术水平和能力亟须随着媒介融合发展进行更新和提升。
  三、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时代语境的必然要求
  随着媒介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语文课堂已经面临来自阅读数字化、媒介多样性的挑战。新阅读素养已经成为国际学生素养评估项目(PISA)的评估内容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印刷文本或手写文本,电子文本需要更稳定的阅读注意力、更复杂的批判性思维建构、更全面的分析能力、更密切的交流能力、更创新的表达能力。因而,传统语文阅读课已经无法满足中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也无法指导中学生的阅读实践了。只有渗透媒介素养教育的语文阅读教学,才有真正的实效性与时效性,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语境的必然要求。
  (二)课程设置的文化转向
  媒介素养教育渗透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体现的是大众媒介虚拟文化与学生现实文化之间的交流、共生,强调以生为本,注重真实生活情境在阅读中的映射与表现,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更加科学、客观地对媒介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统整和反馈。同时,在渗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实践文化创新教育理念。这种基于虚拟社区与真实生活情境共存的课程架构必然创设出新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课程设置的文化转向必然从学科模式走向统整模式,从技术掌握走向价值引导,从被动学习走向创新学习,从教学本位走向学习本位。这是语文阅读教学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
  (三)终身发展的社会价值
  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的媒介融合时代,“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媒介素养在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地位日渐突出,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于学生的日常阅读中,在阅读中求善务真、丰富情感、提升境界,在阅读中获得个体言语生命的健康成长。学生由此获得的认知力、解读力、批判力、参与力和创造力,不仅作用于阅读中,而且终身受用,成为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力量。
  四、结语
  媒介融合时代,高中生阅读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文本——从解构到重构、阅读对象——从受众到与众、阅读形式——从讲授到对话、阅读评价——从单一到多元。这意味着,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根据这一时代的变化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媒介生态的认知,提升个体解读文本的能力,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并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最终获得言语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成良.新媒体素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罗生泉,欧露梅.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2 (306).
  [3]葛映红.试论媒介素养教育对语文课堂的“六化”影响[J].阅读与欣赏,2011(1).
  [4]杜红梅.语文教学中批判性媒介素养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3 (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