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结构调整下农民收入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市场需要不足,农民收入下降,产业结构明显调整。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以运城市稷山县清河镇三交村农业结构情况为切入点,找出其农业结构失衡和农民收入不高的问题,进而对其农业经济结构的分析以及如何走出这种困境进行初探,提出优化农业结构和提升农民收入的方案设计,为优化该村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也可以为类似村镇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结构;农民收入;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中共中央都很关心三农问题,多次发布一号文件。党中央首次发布的有关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指导文件,它创造性地启发农村劳动力不仅仅限于眼前土地,单纯进行传统农业经营,而是在“农耕”基础上从事农村二、三产业。三交村处山西省南端,周围三沟一坡,土地贫瘠,全年干旱少雨,水利条件差,人蓄饮水困难。近几年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提倡种植旱地作物,主要种植药材,同时发展养殖业。本文从三交村产业结构和村民收入情况出发,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判断农产品收入作为村民收入的增长点,为加快三交村村民收入增长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并做出应对的调整和优化方案。
  1 三交村概况
  三交村处山西省南端,周围三沟一坡,土地贫瘠,全年干旱少雨,水利条件差,人蓄饮水困难。种植方面,一直以种小麦、玉米等为主,但近几年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提倡种植旱地作物,主要种植药材,同时发展养殖业。除调整产业结构外,还进行劳动力转移,主要是外出打饼子、煮麻花,其占总劳力的62%以上,一年的人均收入能达到3800元左右。如何提高三交村村民收入水平,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提高消费能力,加速城乡一体化,成为村干部关注的重要议题。
  1.1 三交村种植业变化情况与收入分析
  1.1.1 三交村种植业变化情况
  2011-2016年数据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尤其是2011-2013年,急剧下降,从总耕地面积的77.7%直降到13.2%,而2013-2016年的变化幅度不大,从13.2%降至0.08%;玉米的种植面积稳步增加,依次为18.7%、40.1%、49.5%、55.0%、59.4%、63.5%;杂粮的种植面积,从2011-2012年,减少39.6%,减少的幅度较大,从2012-2016年,变化不大,基本上占耕地面积的10%左右;药材的种植面积一直增加,2011-2014年稳步增加,但变化不大,从2014年-2016年迅速增加,从占总耕地面积的12.8%上升至55.0%,近乎成为农作物主导产业;果木和其他农作物比较稳定,没有过多变化。
  1.1.2 三交村种植业收入分析
  从数据分析来看,随着种植小麦数量的减少,价格的变动,变卖小麦数量的不同,收入也相应减少;自2011年起,种植玉米的数量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也较为广泛,收入也比较客观;就杂粮而言,收入基本比较稳定,除了维持最基本的生计之外,还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在果木种植方面,逐年增加,并没有较大的改变;其他农作物的收入也比较稳定。
  1.2 三交村养殖业变化情况与收入分析
  1.2.1 三交村养殖业变化情况
  2011-2016年数据显示,养殖业中鸡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从2013-2014年,数量明显增加,表明在2013年养殖鸡的收入还是比较客观的,从2014-2016年,数量在稳步增长;养殖业中猪的数量,从2014年起明显增加,是由于建设了一个比较大的养猪场,2014-2015年,数量还在增加,说明这个厂的兴办还是值得的;养殖业中,羊的数量自2015年起骤增,与猪的发展相似,2016年也同样有所提高;而在养殖业中,牛的数量不断减少。
  1.2.2 三交村养殖业收入分析
  从数据分析来看,随着养殖鸡的数量增加,收入也相应增加;自2014年起,村里新建了一所猪圈,收入也随之稳步增加;就养殖羊而言,在2011-2014年都是自家小型经营,而在2015年新建了一个大型养羊场,收入也相当不错;而牛都是各自养殖主要用来耕地,所以暂不计入收入。
  2 三交村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比例不平衡
  本村共3000人左右,总的耕地面积大约6500亩,由于全年干旱少雨,水利条件不好。2013年以前,农作物主要以小麦、杂粮为主,居民收入也无法得到提升,但自2014年起,经过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业由种植小麦逐步过渡为种植玉米,而且进一步发展种植旱地作物,现有药材种植面积3500余亩,已经成为本村的主导产业,主要药材有远志、黄芩、柴胡、生地等。就养殖业而言,前期投入多,回收资金慢,导致收支失衡。
  2.2 人口流失问题严重
  外出打工的人员占全村总劳动力的62%以上,村里留守的大部分为老人和孩子,但并不占优势。外出务工的人员大多以个体经营为主,主要包括打饼子、煮麻花、卖早点等,年人均收入仅在4200元左右。
  2.3 农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惠农政策还是有保障的,有粮食直补、新农合补偿、低保、救灾物资、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等。但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人对政策不是很了解,一方面村委会可能没有宣传到位,另一方面是村民没有意识去积极主动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应当享受的政策资金。
  3 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3.1 自然条件下的环境因素
  三交村周围三沟一坡,全年干旱少雨。在近3年内,我们选择了产业结构转型,改为旱地作物,以远志、黄芩、柴胡、生地等为主,除了这些之外,有些自然灾害也是无法避免的,如暴雨洪水灾害,会影响作物生长。   3.2 农业规模过小,技术落后
  我国的农业规模过小,除了与人多地少有联系,也与土地传统观念有关,这就导致土地经营规模越来越小。农民只能沿用以前的手工农具,以及逐步发展的小型机械,而这些是远远不可能建设高效现代农业的。
  尽管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经营也进入机械化,但农作物的生长不仅限于播种、收获,其间也需要施肥、拔草、除虫等,如果仅靠留守老人和孩子,这些问题也得不到根本解决。
  3.3 农民的素质偏低
  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即选择劳动力转移,但是没有考虑到,外出打工赚的钱不一定就比靠土地种植的多。在农村,还缺乏完整的农业推广体系,很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如何科学种田。
  3.4 农产品加工长期被忽略
  总有人抱怨我国粮食价格太低。我国农作物的生产规模小,成本又高,导致现在的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之上缺乏竞争优势。粮食是原料性产品,一旦粮食涨价,所有使用粮食为原料的产品都会随之涨价。一直以来,我们并没有重视农产品的加工问题,所以我国的农业一直处在低效率状态。
  3.5 惠农政策的宣传不到位
  国家在农业方面的补贴还是给予支持和帮助的。除了农资综合补贴之外,其他补贴也是特别健全的,例如,农机具购置补贴、新农合补偿、养老保险、医疗救助、五保、低保、救灾物资、医疗救助、危房改造、能繁母猪补贴等。村民应当去好好把握和利用这些政策,尽量减免一些自己的压力。
  4 提升农民收入的方案设计
  4.1 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土地资源有效运用
  4.1.1 农业种植方面
  目前,三交村居民总体收入中,来自药材和玉米的收入比重较大,一方面,本地的土地資源适合种这些作物;另一方面,结合市场分析,药材类和玉米就目前而言,市场前景比较好,但是,农村的农业发展极不平衡,农业结构不够完善,造成了收入比较单一,制约其增长。因此在巩固药材和玉米阵地的同时,延长农业产业链,从单纯的农业种植转变为富有技术含量、附加价值的农产品,不仅要有生产和供应,还要有销售、仓储、物流;指导农村居民利用当地现有的自然资源,有效开发,并做好投标招商引资,从而为当地农民增加更多的就业选择。
  4.1.2 养殖业方面
  要及时根据市场的形势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历年的经验提早做出决策,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发展和经营模式,可以联合其他村镇进行,进行商讨,看能否进一步地加工、生产、销售,把相当一部分的利润把握在农民手里。
  4.2 扩大土地规模,实现经济效益
  农业规模过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得到应用的最大“瓶颈”。但是,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可以某种程度地缓解该问题。例如,在河北邯郸地区临漳县,有一种所谓的“承担反包”的方式,即农业服务协会将各家生产力很低的、分散在漳河故道上的沙滩地“承租”过来,构成几千上万亩的地块,在经过土地调整、铺设必要的道路和水利设施以后,将土地反包给任何愿意耕种的人来经营。
  4.3 提升农民文化水平,增强生产经营能力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其职业及转移方向的重要因素,三交村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因此,在现阶段,第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教育,必须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增加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的投入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为现今及以后农村居民文化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方面要发展成人中职教育,鼓励农村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专业技能,让就读的学生毕业后能致力于农村建设发展,优化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构成,第三方面要加强对成年人的劳动技术培训,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服务,落实好农民培训工作,充分有效地运用教育资源,主要传授实用技术,培养出一排懂技能、会经营的实用性人才,并不断创新培训方法,结合农民自身的特点进行培训,提高效率。
  4.4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由于每个村民的平均经营规模很小,其中还必须有一大部分土地必须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农民真正从土地取得的收入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农民想要增加收入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农产品的处理、加工和销售等都纳入自己的经营范围,因为价值低的原产品经过加工以后,可以成倍地增值。例如,根据美国的资料,在对玉米加工以后,可以生产出社会上畅销的玉米油、玉米浆、玉米淀粉以及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产品。结果,加工后的总价值比玉米原产品的价值提高1—3倍以上,加工度越深增值越大。如果能将玉米和药材都进行加工,其增值就可观了。
  4.5 落实惠农政策,完善社会保证体系
  2014年,国家在延续已有的政策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系列的新政策,使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包括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政策、农业生产奖励支持及价格政策等。这些各种补贴收入计入农民转移性收入,减轻了农民的一部分负担,因此,结合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一定要让各项举措能够真正实施,不仅仅停留在文件层面。而且政府部门要做好公布相关政策措施,让农民了解、熟悉惠农政策,确保惠农资金的合理使用。
  完善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其全面覆盖,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实惠,增强农民自觉参加新农合的意识,强化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防止医生过渡医疗、开贵价药,减轻医疗费用给农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参考文献]
  [1] 农业结构调整与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以河南省巩义市和鄢陵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8(05).
  [2] 刘成,周晓时,陈莎莎,等.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09).
  [3] 陈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多功能性与农民收入变化——基于长三角苏、浙、沪地区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6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