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问题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从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民收入的这种增长状况正趋于减缓。农民收入趋缓的态势主要是受农业投入不足、农村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相对过重等因素影响,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民素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减轻农民负担等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农民收入;收入趋势;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5-0044-02
一、近十年中国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粮食连年增收,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保持持续增长。在国家的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 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为13 432.4元,是200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2.82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2.21%, 近十年来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从近年来看,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呈现出递减的发展趋势,从近十年的数据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农民收入的年增长速度最高年份出现在2013年,在2013年之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而2013年之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14年开始,2014-2017年四年中,分别比2013年的增长速度减少了7.88、10.22、10.87、10.46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2016年、2017年的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下,农民收入增速开始趋缓。
另一方面,从近十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从2010 年起至2017年止,虽然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均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收入差距开始逐步缩小,但从绝对值来说,城乡收入差距鸿沟依然存在。也就是说,农民相对收入的实质性改善较小。
二、中国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因素分析
(一)农业投入不足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农业投资具有风险大,投资报酬率低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趋利性使投资流动方向的利润导向性明显,农业所需资金无法得到保障。在投资主体中,有能力对农业投资方向进行干涉的主要是政府。由于国家财政能力仍不雄厚,以及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政用于农业发展的份额十分有限,从长时期看对农业投入比重呈下降趋势,加之农村大量资金外流,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也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二)農村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关系到农产品和农村生活用品的流通、农村生产要素的配置,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巨大的直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得到充分发展,一个以批发市场为中枢,以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育还极不完善,存在着市场分割严重、营运渠道单一、硬件设施不够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还处于较初级和低层次的水平。不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使得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出现困难,也使农民在可持续增收方面遇到困难。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农民素质不仅指农民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还包括农民的眼界、思维、意识、胆量和气魄等内涵。现今的中国农村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几千年来积留在农民身上的一些弱点:诸如眼界不开阔、思维陈旧、惧怕风险等,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表现得尤为明显。
偏低的素质层次,严重制约农民的增收。受教育程度偏低,对农业科技的认知度低,农业技术难于推广,制约了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等富民举措的推进,致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整体素质偏低不仅制约着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收入,同时也使农民在外出务工时受到影响。城市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然而农民自身素质的偏低制约了其外出务工的岗位选择,很多行业,很多工作岗位都因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和缺乏技能而无法胜任,这也影响了农民收入增加。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农民的增收
我国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农村经济中,农林牧渔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和渔业发展缓慢,种植业内部以种粮为主,其他作物发展缓慢;农业产业结构雷同,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农产品品质单一,优质品少,优质农产品产出率低,名牌产品更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产业结构中的这些问题,与市场经济运行原则相悖,同时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五)农民负担相对过重,严重制约农民增收
农民负担过重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有些地方依然存在农民负担过重,造成农民实际收入减少的情况。农民负担之所以过重,主要在于部分地区存在村级负担较重、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造成农民的利益受损害。
三、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措施
(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首先,财政部门可以按照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改变长期以来对农业投入偏低的现状,逐渐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其次,引导和鼓励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发挥投资主体作用;最后,还要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发展农业,增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
(二)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畅通流通渠道,从规范产销运作上增加农民收入。要逐步加大对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全国性、重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全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网络;要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努力把产、销有机结合,强化市场机制的运作效果,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对市场和农业结构的调节作用,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保证。 (三)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是增加自身收入的主体,农民内在素质的提高是支撑农民增收潜力的根本所在。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增加农民收入,在抓好文化基础教育的前提条件下,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方式方法,加强对农民进行包括现代农业知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培训,让农民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快地接受新的农业科技和更好地提升外出务工的就业能力,适应劳务市场的新变化和对务工农民的新要求。
(四)积极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积极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着力优化种养业结构;种植业在保证粮食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农产品结构调整在“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指导下,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品种,以质取胜;调整和优化农业布局结构,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让农业生产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以此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过重的农民负担不仅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下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还削弱了农民的积累能力,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应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对部分领域存在的乱收费问题,取消相关收费文件和项目,减少向村级组织和农民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减负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民减负增收,坚持定期对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健全农民负担检查情况通报和公开制度,对农民负担问题较多的地区开展综合治理,有效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参考文献:
[1] 全世文,黄 波.中国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长效路径分析[J].世界农业,2018(1): 4-12.
[2] 曹艳春,戴建兵,等.中国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农村展望,2003(5):11-12.
[3] 徐永新.力构建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J].改革与战略,2010(3):101-104.
[4] 盛 杰,姜會明.长春市农民可持续增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农业工程,2014(9):119-122.
[5] 戴年昭,文 军.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分析与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85-86.
[6] 马德俊.农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及其结构研究[J].山西农经,2018(20):27-28.
[7] 李顺明.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对策探讨[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12):46-47.
[8] 吉 宏,刘 静.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途径选择[J].价格月刊,2004 (4):7-8.
[9] 吴书博,方俊芝.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民收入增长[J].商场现代化,2007(2):184-185.
[责任编辑:马 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82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