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节油的技术改造方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冷态启动过程中的一部分,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点火则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锅炉点火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油耗量比较大等。这就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做好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技术的改造工作,从而改正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的缺点,降低油量的消耗。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节油;技术改造方案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坑口电厂都使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技术,而这种点火技术则是具有着一定的优点,燃烧稳定以及对于煤种没有固定的要求,并且在进行燃烧的过程中,还能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并且还能够在锅炉内进行自动脱硫。但是由于自身燃烧工序的原因,在锅炉启动之前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并且还要做好浇注料的布置工作,一般是在炉膛密相区和汽冷分离器管壁周围进行布置,而以上这些工序对于锅炉升温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提高了锅炉升温的市场,这就使油量消耗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启动技术的概述
  在进行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启动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情况选择不同的点火启动方式,现阶段下,135MW等级点火启动方式主要分为床上油枪点火、床下油枪风道燃烧器点火以及床上床下联合点火等点火方式。床上床下联合点火方式主要是能够将以上两种点火方式充分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点火的优势,还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热功能率,从而降低了对于预燃室内的耐火层和非金属膨胀节的破坏,并且还能够避免加热不均匀以及床料结焦等现象的发生。而这种床上床下联合点火方式一般比较适合在贫煤以及无烟煤的锅炉启动点火工序中。但是床上床下聯合点火方式也有着一定的缺点,就是由于大部分的装置都是在侧墙安装,那么就会导致风管道以及油管道的布置工作变得比较复杂,提高后期的检查维修工作难度。
  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启动节油改造的有效措施
  此次锅炉点火启动节油改造主要以某电厂的锅炉装置为案例进行改造。
  (一)锅炉底部加热系统的改造
  新设的邻炉低温再热蒸汽系统,所使用的钢管则与原本的辅汽母管有所不同,钢管的规格是152×10,所采用的材质为20G。并且钢管是从邻炉蒸汽吹灰母管一直连接到底部的加热集箱中。将低温再热蒸汽的压力维持在2.0MPa左右,不会因为压力过大或者过小,影响到底部加热系统的运行。并且还能够对底部加热,然后是通过汽总门进行汽包壁升温速度的控制,汽包壁的温度能够加热到100℃。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炉内温床测点的温度可以加热到80℃左右。由于水冷壁受热,会使密集区浇注料的温度上升的速度比较慢。
  (二)点火油枪的改造方案分析
  在进行锅炉设计的过程中,在床下点火风道中设置的机械雾化油枪的数量一般都是四个,通过蒸汽进行吹扫达到加热的效果。而机械雾化油枪在供油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要确保供油的压力保持2.8MPa左右或者是2.8MPa以上。并且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回油调节门控制油枪。应该要注意的是,当回油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使雾化效果受到影响,还会导致严重的冒烟现象,使电除尘的运行工作受到影响。
  现阶段下,我们将机械雾化油枪改造成WTYQ-Q/1000技能型压缩空气雾化油枪。新油枪的供油压力有了一定的降低,在0.6-1.6MPa的范围内,并且还能够将压缩后的空气雾化压力保持在0.6MPa左右。并且还对供油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相关的工作人员想要调整油枪出力可以通过对供油泵进行变频调整来实现。压缩空气雾化油枪在进行燃烧的时候,油枪火焰的中心温度则是在1600-1700℃的范围内。压缩雾化油枪具有着雾化颗粒比较细,能够使油量充分的燃烧,此外在继续点火的过程中,电除尘还能够同时的运行。油枪回油管也需要改造成压缩空气供应管,一般采用两只油枪就能够实现点火升温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量的节约,降低了油量的消耗。
  三、小结
  现阶段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技术是我国大多数工厂所使用的燃烧技术,具有着燃烧稳定、氮氧化物产生较少,并且对于煤种的适应性比较强。但是由于工作原理的原因,在点火过程中,会增加油量的消耗,特别是在油枪喷射以及炉底加热的过程中,油量热量的利用效率比较低,所以就要做好油枪以及锅炉底部加热系统的改造,从而提高油量热量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锐.循环流化床锅炉节油点火新技术的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环保技术与装备委员会.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新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环保技术与装备委员会:北京中能联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4:4.
  [2]刘继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起动点火节油技术研究与应用[J].热力发电,2010,39(07):5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