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在规划环评公众参与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的现实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特点,探讨其在规划环评公众参与中的应用前景,对提升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有效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规划环评;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6-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6.008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necessity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EIA, this paper discusse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EIA, on account of its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EIA.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Public participation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公眾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环节对完善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再评估,以及公众环境保护态度再考量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的目的在于改善规划质量,提供公民参与途径,是保护个人环境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性设计,也是满足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
1 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的现实必要性
1.1 保障公众参与权的需要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利。公众参与到具体的规划环评中,是保障其环境权的直接表现。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民主制度的构建和民主权利实现的保障。完善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机制,是保障公众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规划环评的重要制度性设计和保障,为公众与相关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保障公民环境权的实现。
1.2 完善规划环评的需要
规划环评是一项复杂的基础性工作,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规划环评将难以发挥其应有价值和功能,通过设立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的广泛参与,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到规划环评,帮助发现深层次问题,对规划环评的优化评估,使规划环评更加规范、科学、合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3 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实施过程中,保障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与依法治国理念相符合,也是保证政府科学决策、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不仅维护了公众的环境权、参与权、表达权,也是畅通政府收集民声民意的重要渠道和路径,为推动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2 规划环评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2.1 公众参与时间较短
从目前的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设计来看,常常是规划公众参与公示之日起,公众拥有10个工作日的表达建议或提出意见的时间。规划环评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公众在10个工作日内要完全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难度较大,而且公众参与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通过传统渠道了解,较少的人员是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得,不仅获得信息的周期长,常常表达反馈的时间周期也较长,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公众难以在完全掌握项目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或建议。
2.2 公众参与形式单一
目前,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相关规定,这些条款明确了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的权利保障,规定了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受种种因素限制,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的形式或渠道较少,形式较为单一。
2.3 公众参与设置简单
目前,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多采用网上公示、现场公示、问卷调查等方式,真正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座谈会等渠道的较少。而公示过程中通过电话、邮件或当面反映具体问题或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的几乎没有;调查问卷效率较低,所设置的问题也较为简单,大多调查问卷雷同,常常有“走过场”之嫌,难以有效收集到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3 地理信息系统(GIS)特点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空间环境数据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查询、显示的应用系统,集合了地理、地图、计算机、遥感、测绘、生态、环境等学科,在模型建立、图像分析、精确图像制作方面功能强大。
3.1 强大图像图形处理能力
GIS系统中具有强大的图像图形处理功能,能够对采集到的图像图形进行绘制、修改和整合,并根据规划环评中的需要,生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以及依据环境的基础数据,对各个专题进行图像生成,绘制成三维立体图像等,在规划环评中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到项目的环境影响及变化趋势。
3.2 系统空间分析模拟能力 GIS兼具了综合、分解、计算等空间分析能力,能够围绕规划的总体目标,在具体的图形图像数据及属性数据空间关系中获得相应的派生信息,帮助公众从整体上了解规划的环境影响,并将规划进行模型化模拟分析和校正,有效解决了规划环评中的同质性、随机性,提升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的效率和效果。
3.3 强大数据管理处置能力
GIS的核心是地理信息数据库,能够对前期收集到的文本数据、地理图像图形进行管理,实现数据库资源信息共享,并通过三维空间数据分析管理,以及遥感图像信息提取分析,为公众更好地展示规划环境影响所涉及到的空间问题,并通过图形图像等形象表达出来,让环评专业知识欠缺的普通公众也能便捷地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
4 GIS技术在规划环评公众参与中的应用探讨
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规划环评公众参与中,能够有效解决公众专业知识欠缺的难题,让普通公众也能更为直观地了解和参与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工作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4.1 积极收集數据信息
基础数据信息收集是保障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的重要保障。只有掌握丰富的基础数据信息,才能为相关问题解决提供可靠方案。利用GIS系统的强大信息处理功能,将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录入进数据库,并结合地理、环境等专业知识,选取具体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将不同区域的现状进行矢量化处理,为规划人员在规划开发时提供参考,满足公众对项目的详细了解。
4.2 做好信息可视化处理
将复杂信息可视化处理是GIS的重要功能之一,从而让专业的规划环评以更通俗易懂地方式呈现给普通公众,也为公众参与到规划环评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将规划的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与环境敏感目标的空间关系进行可视化处理,从而让公众更直观地体会到该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积极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利用GIS多媒体展示功能
积极利用GIS集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的功能,将规划环境影响以更为动态、更为智能化的展示出来,使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数字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把规划的内容立体展示给公众,吸引公众参与规划环评,发挥公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
4.4 积极开发WebGIS公众参与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公众利用GIS参与规划环评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WebGIS站点将规划的详细信息资源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发送至公众眼前,只需利用App软件,登录、点击相关的链接,即可全面了解项目的详细内容和信息,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获取、分享和交互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浏览器等网络功能检索、分析,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意见反馈渠道。
参考文献
[1]刘江璐.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7):67.
[2]翟慧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9):32.
[3]胡晓龙,丁桑岚.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5(10):262-264.
[4]刘贝贝,林伟龙.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8):139-141.
收稿日期:2019-04-15
作者简介:王娇(198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生态环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8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