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活动情境,开展阅读对话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话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和学生进行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基于活动情境开展阅读对话教学,则能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性对话情境、深度对话情境、共生对话情境和发散性对话情境等多种不同的对话活动情境,能让学生充分展开对话,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活动情境;对话教学;小学语文
  德国学者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学,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标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对话教学原理。对话教学理论倡导师生和自我、和文本的对话,主张让学生在以人为本的课堂中展开有创造性的对话,进而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确实,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间进行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若教师能更好地展开对话教学,则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展开语文阅读活动。
  一、开放性对话,引导思辨
  开放性对话是对话活动情境中的一种。开放性对话不仅指对话双方的言语交流,还指动态的生成的对话,包括自己的感悟和心灵的触动等。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高度发达的阶段,若能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展开开放性对话,则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课《匆匆》一文感人至深,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展开开放性对话,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为了激发学生的生活感悟,我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感想:“我平常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刷一下手机时间就过去了。时间为什么过得这么快呢?作者是怎样形容时间流逝的呢?”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内容,另一方面也唤醒了学生的生活感悟。我鼓励学生找出文章中写得好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为何感动了自己。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大家不妨展开演讲比赛,说说时间是不是珍贵的东西,自己是怎样留住时间的。”这个问题更将学生的思考引到了深处。开放性对话包括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也可以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会。
  二、深度性对话,触及本质
  深度性对话指的是实质性的、有意义的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者巴赫金的“生存本质”对话理论,引导学生参与和生活本质、生存本质有关的对话,并将这样的对话贯穿于学生的行为活动中,这样才能避免对话的肤浅化,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对话。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穷人》一文展现了桑娜丰富多变的内心活动。为了让学生透过文段的心理描写体会到文章的本质,我组织学生展开深度对话:“桑娜为何会担心丈夫不肯收留孩子呢?难道她这个做妻子的还不够理解丈夫的本心吗?”这样设问能促使学生从两人的经济状态、当时的社会现实等角度入手展开分析。然后,我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更深入的探究:“在生活中,大家是否曾经看见过因为疾病而‘众筹’的事情呢?有的人慷慨解囊,但是也有的人怀疑对方是否是骗子。为何人们会有这样不同的感受呢?如果是你的话,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吗?”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尝试由文章拓展到现实生活,探讨人性的善恶。在进行深度对话时,教师除了要避免对课本内容黏贴复制外,还要组织学生在课本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感悟和理解,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感受。同时,还要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对话中,开展实质且有意义的对话。
  三、共生性对话,交流碰撞
  共生性对话指的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发展的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活动,最后让学生得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倾听其他师生的建议,并在整合思考后调整自己的答案,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完整。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草船借箭》后,我组织学生展开共生性对话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对话中:“都说一件事情要做成功的话,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那么,你觉得诸葛亮是怎样做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呢?”有学生提出:“周瑜似乎并没有帮助诸葛亮,诸葛亮没有做到人和吧。”有其他学生提出:“可是,鲁肃却很好地帮助了诸葛亮,对周瑜隐瞒了诸葛亮的计划,所以从这点上来看,他还是做到了人和。”“他利用了大雾,借助顺风顺水的特点,用绳索串起船只,做到了天时地利。”“可是,为何周瑜却偏偏要和自己的盟友为敌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展开互动讨论,有学生还进行了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周瑜的信息。有的时候,虽然课堂上师生正在进行交流,但是由于教师问学生答,所以本质上缺乏创造性和思辨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若能组织学生展开共生性对话,则能让学生和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四、发散性对话,开阔视界
  发散性对话指的是围绕某一个会话主题扩散开来,展开多元化的讨论。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这种发散性对话更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变得更为宽阔。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后,我组织学生展开发散性对话:“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生活中的小事情给人的启迪。那么,你生活中遇到的哪些事情也给了你启迪呢?”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同时也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忆。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各个角度入手展开发散思维,其视野将变得更加宽阔。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一口吃不成胖子’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厚积薄发。”还有学生提出:“我从计步器计算每天走了多少步中获得启迪,原来人生要一步一个脚印。”发散性思维是测定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要促使学生头脑产生更多的创意,教师就要积极组织学生展开发散性对话。在发散性对话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流畅、更具有变通性和独特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方法都能构筑对话活动的情境,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学情积极搭建对话舞台,则能提高学生对话效果,避免对话的“浅表化”和讨论的“形式化”,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对话中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勇进.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6(7):89.
  [2]黄位静.释放有效对话魅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4):186-1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0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