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应试的教育观念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教材内容的自主分析、独立思考,所以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组织了课堂活动,但不符合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就导致教学质量非常差,互动效果不尽人意。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这对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来说是大有助益的,教师为此付出更多努力,极有利于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参与式  课堂教学  实践思考  研究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途径,教师学会尊重学生,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针对要点内容作出详细介绍,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好习惯,参与互动的同时活跃数学思维,如此一来,才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参与式”的课堂实践,应由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对此,笔者特意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一、学会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重要课程,通过情境创设,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能给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下良好的基础。要知道,其实情境创设并不简单,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认知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强弱、个体间的差异等等,补充相关内容,然后由教师发挥指导的作用,引领学生朝着正确方向积极思考,在特定情境中感受数学课程的魅力所在,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目的[1]。比如,讲授“三角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用PPT展示出学生感兴趣的玩具以及事物,同时介绍多边形的基本特征。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网络资源,来吸引学生全部的注意力,把晦涩难懂的内容一一说清楚,讲明白,让课堂时刻焕发活力,整体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主动结合现实生活
  要知道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老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案例,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数学思维,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学“垂直和平行”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大家看看我们现在所处的教室,那些是属于平行线,那些又是垂直的呢?”这时学生根据教材中对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描述,与教室内的事物进行比对,这时有的学生说:“这两条柱子是平行的。”另一个学生则说:“这样的话,柱子和地面上的线都是垂直的。”学生热烈地讨论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他们开始懂得将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与教材内容进行联系,从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三、以学为主创新模式
  要实现参与式课堂教学,那么在教学模式上就需要作出改变,基于以学为主的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构,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2]。就目前的教学实际而言,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主题讨论法等都是能够突出学生学习本位的有效手段,可以对这些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实现参与式教学。比如,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让学生形成了解。在学生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正方形算不算长方形?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一致的结果。这就综合了小组合作与主题讨论两种方法,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会给出自己的意见,如果组员之间的意见存在差异,还需要进行討论,消除差异,最终得出统一的结论。通过小组讨论,有的小组得出了正方形是特殊长方形,有的小组则认为正方形不是长方形。对于各个小组得出的不同结果,教师就可以先进行总结,然后给出正确解释,并且要引导结论错误的小组仔细辨别正确的结论,以此加深其掌握效果。
  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时,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去培养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课堂练习的平台中,采取实践练习设计和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帮助,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教学“折线统计图”知识时,为了确保课堂练习的实践性与生活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选择针对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借助所需的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来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比如引导学生对自己和身边年龄段不同的人的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进行调差,并结合所调查和收集的数据来绘制折现统计图,再结合统计图中发现的有哪些信息说出来。这一实践性的联系任务,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模式进行了创新,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材料知识和生活实践的关系,促进学生生活化学习理念的建立,基于数学的视角促进学生去思考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五、注重转变师生角色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是知识的仲裁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参与式教学需要教师适时地放下所谓的尊严和架子,用平等的视角、友好的心态和博爱的情怀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讨论问题[3]。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是知识的构建者、是个性发展的张扬着,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融洽。比如,学习“倒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何特征?(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4)0有没有倒数?(5)1的倒数呢?整堂课围绕以上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交流反馈,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结语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有待进一步强化,为了达到提升“参与式”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就必须切实注重现状的分析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
  参考文献
  [1]杨日前.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3)116.
  [2]邹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2)286-287.
  [3]王秀燕.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33(16)8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1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