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相对论视野下的课堂音乐教育转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音乐的运用和功能是音乐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人类音乐行为的研究,不仅是为了描述音乐的事实,更重要的是显示音乐的意义及事关音乐教育的象征性表达。然而,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音乐符号被赋予的象征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义,这是由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关键词】文化传统;象征性音乐;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发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在原始社会中,音乐与巫术活动密切相关,这时候的音乐往往象征着人们去祭祀的宗教礼仪活动;到了唐代时期,音乐就被看作是宫廷最高的象征性娱乐活动,燕乐便开始盛行;如今,音乐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甚至家家户户都可以来听、享受音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音乐究竟是不是象征性为,本文以当代象征性音乐为主要阐释内容,来思考并研究它与当代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走向。
  一、多元文化的象征性音乐
  音乐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它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语言同其他语言一样具有符号和象征的意义。
  厄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宣称:“艺术可以被界定为一种象征语言。”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物质本身,而更多的是内在生活的再现,它关注人们的情感,因此音乐在内的艺术对于卡西尔来说是一种象征工具。
  而洛秦认为:所谓音乐的象征性就是强调音乐符号的接受者对某一动机旋律、作品或音乐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它是人们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所得的,因此是经验性的。那么这里洛秦所提到的音乐符号就是寻求人们在文化中对音乐的意义。音乐不仅有象征性,它也相应的有象征功能,象征功能是认识论,这种象征化的过程是自觉的、有目的性的。
  那么什么才是象征性的音乐?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书当中提到,如果我们要理解音乐是不是象征性为,那么我们现在就必须对象征做出某种可行的定义,以便于将这个概念用于音乐。苏珊·朗格主张,音乐是有象征性的,用来表达情感,表达的是种种情感以及一般意义的集合,但它是一种不完全的象征形式。因此象征贯穿了人类的整个生活领域,它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心理情绪、行为活动的规范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象征性是音乐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法,在音乐中的使用是多方面的。
  音乐的象征可以是指向性的,主要体现在它的联想功能上,运用音响去表现声音以外的生活现象。在西方音乐中,用小号及铜管乐器表现英雄与胜利等形象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法。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用不同的提琴声音来描摹各个人物的形象。小提琴声音偏柔和,中提琴声音浑厚沉重。另外还有一个鲜明的例子,中国音乐是以韵见长,西方音乐是以声见长。中国的七声音阶中主要以五个正音为主,分别是宫、商、角、徵、羽。例如江苏的民歌《茉莉花》,人们听到这个音乐就想到了女孩惜花爱花犹豫不决的复杂情感,委婉动情,就好比中国人的性格一样,含蓄而内敛,不会给人带来夸张的感觉。然而西方音乐的七声音阶无论是小调还是大调,都会给人带来一种奋进之感,使人联想到西方人们的性格比较外在和奔放。
  同时象征也是不确定性的,它为音乐的表达和理解提供了多重可能,音乐象征的不确定通常发生在为了表达特定的内容同时又为了避免可能造成的不利因素。比如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它象征的内容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历史意义。
  最后,音乐的象征中包含着表达和交流的功能,但是它有一个特定的条件,才会让表达和交流成为可能,就是只能在被一个群体共识和约定的范围内发生作用。文化相对论(Cultural relativism)的价值观便是这种反思的重要产物。文化相对论首先在美国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那里得到了系统的阐发。博厄斯(Franz Boas)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都有自己的逻辑、社会理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去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
  由此看来,每个社会在其自身的视界中,对各种作品、表演、器乐、教学方法和其他音乐的行为方式,有它自己的判定方式,把音乐理解为声音的集合体,把音乐理解为人类行为。
  三、课堂音乐教育的转型
  音乐艺术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不同民族、国家以及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也代表了这个时期的音乐文化。将文化理解作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旨在通过音乐课程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规范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二是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教学中通过观赏经典作品、名家表演、音乐编创或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艺术表现的欲望和兴趣。比如在教学《瑶族舞曲》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跟随音乐表演长鼓舞,让学生们参与进来,用拍手或跺腳打节奏,一起联想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场景。如果单从歌曲字面意思理解这首歌曲,学生只能联想到瑶族舞曲讲述是一个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画面,但这里用了长鼓舞,它就作为象征音乐,代表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这样很快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使学生享受到音乐表现的乐趣,同时逐步提升音乐艺术表现技能,增强艺术表达自信。
  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能以西方音乐知识为主体,失去了本土音乐文化的本质,传统音乐的地方特色和风土韵味是西方音乐所不能及的,如何象征性的表达音乐,创造一个多样化的知识环境,使学生深入了解多元文化,并利用这种多样性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很重要。音乐课程中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3]艾伦·帕·梅里亚姆著.穆谦译.音乐人类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