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改推进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也越来越突出。《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这充分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所以,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师要通过充分把握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等方式在有限的音乐教育中,充分培养学生无限的乐感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乐感;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音樂其实就是情感的表达,享受和聆听音乐的过程就是情感的体验过程。这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也是培养受教育者审美水平的过程。音乐教师通过更好地联系生活实践,提升音乐的认同感和文化感,逐步培养受教育者们的审美情趣,并远离低俗暴力的音乐。从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受教育者的音乐环境和氛围。
  在新时期,时代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的创新,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科目的教育,音乐教育对于提升受教育者人文素养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音乐体现的不仅是音乐本身,更是通过旋律来体现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历史事实。音乐与文化信仰是密不可分的。这些也正是现阶段的受教育者们所需要学习的。音乐不仅是丰富了受教育者们的课余生活,更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以及爱国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三观。
  音乐教育与新课改立德树人理念具有密切联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次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教育以优美的旋律、深远的内涵,以简单轻松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领悟,以促进学生民族观与道德观形成,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基础素养。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乐感、鉴赏能力的问题
  从学校角度分析,在并不重视音乐素养的大教育背景之下,部分学校对于音乐教育是不重视的。这表现在对于音乐教育的课时安排不足、不到位;对音乐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因聘请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花费很大,对学校的要求也更高,基于师资力量,大部分学校甚至都不会去更新音乐素材,更何谈有硬件到位的专门音乐教室,又何谈聘请高素质的音乐教师。
  其次,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学校、教师都希望学生以更高的分数考入高中,继而进入心仪的高校。这种理念促使教师、学校、家长、学生都更重视学生的应试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喜欢的往往都是潮流、劲爆的流行热歌,在这种大众审美趋势之下,很多学生无法体会到教材中选用歌曲的魅力。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个人因素羞于“开口”,不热爱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程,导致大部分学生以无所谓、甚至是抗拒的态度上音乐课。
  三、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乐感、鉴赏能力的措施
  (一)从教材出发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针对受教育者而言,音乐教育是一种较为轻松,寓教于乐的学科。音乐是人的情感寄托,对学生而言,音乐更是他们减轻学习压力,放松心情的重点。现阶段我国的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情感需求重视不够,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校园的音乐学习,对此,要通过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从此出发,满足学生的音乐情感需求。通过多元的音乐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神奇魅力,在学习之余享受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又得到了身心的放松可谓是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音乐教学开展情况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音乐教学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获得学生的注意力。从教材出发,对音乐教材进行改编,结合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音乐文化,增加不同地区特色型音乐文化篇幅。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利用网络平台,结合教材,对音乐教育进行教材创新,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比如在苏教版初一教材“希望与你同行”单元,可以将著名的流行歌曲《同桌的你》与《校园多美好》进行对比分析,从歌曲旋律、歌曲作词角度分析两首歌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二)革新教学观念
  学校与教师,要先于受教育者一步认识到音乐对塑造全面型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让学校和教师重视音乐教育。从而合理的安排受教育者,给受教育者合理的音乐学习时间,尤其是校方,要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专门的音乐教室 ,给受教育者更多的音乐发挥空间,因材施教,帮助受教育者发扬天份。
  对教师而言,创新教学方式是很好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兴趣的举措,比如利用现阶段的新媒体技术,让受教育者更深刻地感知不同的音乐以及文化。
  教师可以将些简单的乐器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这可以让受教育者们更好地聆听课堂,通过对乐器的学习能提高受教育者对音乐的兴趣,增加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让受教育者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比如在京歌《我是中国人》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戏曲唱法以及相对应的乐器向学生展开探讨,向学生提问“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三)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和魅力所在,真正的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
  营造科学合理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进行情境创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充分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教学,以电影、音频等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红旗颂》这首歌时,可以将相关的视频片段剪辑下来给学生播放,以创建情境,提高情感联系,让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中。
  教师一定要和学生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在课堂中充分听取学生们的想法,加强合作交流,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完美实现。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可以就作品的文化背景、情感表达、作者经历等向学生展开交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从情感交流出发,搭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音乐探究兴趣,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一定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中充分听取学生们的想法,加强合作交流,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完美实现。
  (四)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要做到配合学校的安排,从兴趣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初中学校则可以通过一些受教育者活动来激发受教育者对于多元文化音乐的学习乐趣,例如组织歌唱比赛或音乐改编大赛等有奖参与活动等。既丰富受教育者的课外生活,也激发受教育者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乐趣。
  四、结语
  学校、教师、家长不能忽视音乐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学生通过音乐这门课的学习感受生活,体验情感,塑造审美,培养能力。教师要通过合理解读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音乐参与性,培养并提高乐感,并且合理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娟.浅谈如何培养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乐感与鉴赏能力[J].北方音乐,2016,36(5):125.
  [2]席春茂.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及鉴赏课教学思考[J].北方音乐,2015,35(13):112.
  [3]任安莉.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1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