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字时代下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对于西洋音乐文化植入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陕西省宝鸡市丰富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凝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心血智慧。研究新媒体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对其的影响。通过研究数字化的传播与保护,探索国家级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从民间传统文化的特殊审视的特征来发觉其对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以及相互的融合。
  【关键词】数字时代;音乐文化;文化植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共性特征
  中国地大物博,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渊源。从有文字记载的时期,就已经有相关于音乐文化的的记录。可以说,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丰富的创作资源。创作体裁广泛多样、形式五花八门。表现的都是人们的生活习性、当地风俗。这些来自于民间的音乐文化不仅是人们精神上的宝贵财富,还为后世的音乐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民间音乐文化主要是来源于人民群众在闲暇时间或者农忙空余的集体或随意性质的创作。即兴的特征很突出。然后又通过口头相传来实现其传播性。由于没有曲谱、文字等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很多优秀的民间音乐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宝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周秦王朝肇基于此。早在新石器时期,宝鸡就是先民们聚集定居的地区之一。亿万年沧桑巨变,给宝鸡造就了山、川、原俱备的优美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别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地域风格鲜明。因此,也就形成了宝鸡的民间音乐的题材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样。本课题根据与原有音乐基础的关系,将宝鸡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传承、变易、创新”三个阶段,即“传承是基础,变易是动力,创新是目标与结果”,重点分析了宝鸡民间传统音乐创作与传承的变易行为过程、引发变易的因素和即兴变易手法。[4]
  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多角度、多层次的有机统一
  从教育层面上讲,宝鸡市各中小学都应该在大力开展民间音乐的普及教育。使学生们尽早接触宝鸡民间音乐文化、了解本土文化。这对弘扬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需要有一些相应的教程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计划、实践、与评估。发展民间音乐需要有一系列的计划安排;传承非物资文化遗产更需要有具体实施的宏观战略。[5]
  甚至可以把本土民间音乐的发展与传授不只是局限在音乐课堂上,可以结合历史课、地理课、思政课等等。使一个单一的学科与其他横向的学科交叉传授,使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能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从文化传承发展角度讲,当前,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传承和发展西府民间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其文化特色、发展战略等,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维护,有助于强化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增强我省我市文化吸引力。民间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是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援的。正如本课题组整理收集的信息,大部分民间音乐传承人都是在家务农的农民或者还在从事其它的工作,很少有专门从事民间音乐专职工作的。这部分人的文化、艺术修为有限,从某种层面上局限了民间音乐的有效保护传承与深度挖掘。如果各级政府加大对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实行专款专用,提高人们的认识,也许对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有所改善。
  从发展个体精神层面上看,现代社会的新兴的媒体娱乐繁荣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扼杀人类主体意识的正常发展,民间音乐在现代生活的文化心理需求上,起到平衡、互补的天平作用,宝鸡的民间音乐同样如此。
  从文化交流层面讲,“经济全球化”也在召唤“文化全球化”,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共”存于一个地球上,来自于民间的为绝大多数人所创造并拥有的文化,更有利于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人们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进而达成共识,共同进步。
  从音乐史学角度讲,研究宝鸡民间音乐,从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其至今仍在流行的历史渊源关系,对其艺术价值的研究大有裨益。
  从社会经济角度讲,区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传承,包括西府民间音乐等民间艺术的研究与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文化旅游的形象品牌,提升地区软经济实力,加快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化进程。但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民间音乐的演出及其产业化发展受到来自于现代音乐、数字传媒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民间音乐的演出能否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未可知。但大致的状况还是一种入不敷出的局面。那么,如何使民间音乐发展更加多元化、更容易被当代社会发展所接受,将是一个更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三、民间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
  第一,从西方音乐进入中国,传统音乐就逐渐开始呈衰败之势。以“远法德国,近采日本”建立起来的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一直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导,将中国传统音乐排除在课堂之外。[1]
  第二,充分结合利用现代传媒数字技术。从历史进步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并没有因为新数字、新技术的到来二完全被摒弃。传统的传播媒介和新數字技术在当下而是更好的结合服务于民间音乐的传播、传承与发展保护。二者取长补短、互为弥补。
  第三,把握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与经济的最佳契合点。随着近几年数据科技创新的大踏步前进,对于之前一些传统音乐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大都采用文本手记,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不利于资料的长期有效的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把乐谱与文献资料扫描、拍照,艺人的表演以录音、录像,上传网络。不仅对传统音乐文化是一种更为客观、有效保存。新的数字时代、网络时代已经成为人们之间交流、沟通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也慢慢成为了一个音乐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运用好新数字时代赋予文化交流开放、便捷的机遇,就能加强民间音乐文化走向更为广阔范围的机遇,就会不断加大人们对于民间音乐的认识与了解,就会不断拓宽一些民间音乐的知名度。
  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精神的指引下,以历史学方法为前提;以作曲技术理论分析为核心;运用音乐学、音乐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分析框架,运用归类法,分类法对搜集到的相关文献、乐谱、音像进行归纳、整理、分类;运用历史法、文献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提出观点与异同;运用音乐学分析法对乐曲的和声、曲式、织体、调式调性、旋律、风格等音乐本体进行分析研究;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并把所收集的资料以音频、视频的形式记录编整,利用科技手段形成数据库。根据国家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物保护、传承、发展道路。”及宝鸡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方针政策,考察分析宝鸡民间音乐的生存现状、歌词创作文化和地方旋律特点。采用田野音乐工作方法进行采风走访和调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以陇县民间音乐为试点进行乡村文化资源及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研究,探索出一条适用于宝鸡地区的集文化保护、民间艺术开发、旅游经济拓展的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之路。
  参考文献
  [1]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罗旭(1978—),女,汉族,辽宁省抚顺市,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本科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研究生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与教学。
  基金项目:2018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Z121);2018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K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