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苏促进农业产业兴旺的成效、问题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和内源性动力支撑,是实现“生活富裕”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江苏通过内提外引生产要素、不断调整优化生产布局、保护资源环境、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江苏农业产业兴旺发展。同时,江苏农业产业兴旺还存在主要农产品产业主体活力不强、农业产业发展空间不大、农业全新对外开放格局尚未形成、产业体系仍需构建等问题,需要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产业深度整合和开放农业之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业产业;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1-0001-04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农业供给质量不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强、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突出、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等。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5句话20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摆在首位。在产业里面最关键是农业[1]。农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和内源性动力支撑,是实现“生活富裕”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短板,农业仍然是农民特别是苏北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依托产业。因此,从产业兴旺角度研究江苏乡村振兴之路,对于加快实现“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1 江苏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前提基础,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对江苏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1 保持粮食稳定生产,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貢献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头等大事。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必须保证“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江苏是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种植稻麦2种作物,在保证口粮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2016年,江苏稻谷产量1 931.4万t,占全国的 9.3%,小麦产量1 119.6万t,占全国的8.7%,稻麦总产量居全国第5位。江苏以占全国3.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5.6%的粮食,养活了占全国5.8%的人口,创造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粮食总量平衡、口粮自给的不凡业绩。但2017—2018年,国家连续2年下调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挫伤,部分农民转种其他作物或粗放经营。特别是随着一些重要农产品价格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参与主体普遍担心稻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未来执行情况,给产业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粮食产销两不旺现象明显。促进农业产业兴旺,有助于加快粮食行业的转型升级,更多依靠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1.2 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力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绿色导向”是农业产业兴旺必须坚持的3个原则。质量兴农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能够提供更优质、安全、健康的高品质农产品,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效益优先要求创新效益产出模式,向适度规模经营、拓展农业功能要效益;绿色导向要求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江苏是高收入水平省份,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 070元,高于全国水平34.6%。城乡居民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更高,要求必须走一条农业结构布局合理、供给体系高质高效、产业发展又强又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江苏也是农业人均资源匮乏省份,人均耕地不足 0.06 hm2,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3,苏南地区水质性缺水、苏北地区水源性缺水以及全省季节性缺水仍然存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脆弱,要求必须走一条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的农业绿色发展道路。通过走农业高质量、绿色化发展之路,才能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1.3 促进脱贫富民强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世界银行2004年一份关于中国收入变化和缓解贫困的研究表明,1980—2001年间,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对缓解贫困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大多数贫困人口获益主要归功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全国范围内的缓解贫困工作而言,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要远比城市地区经济增长重要;农业要比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更为重要[2]。2015年,江苏省对“十三五”期间的扶贫对象进行明确划定,其中全省农村低收入人口总量共为276.8万人,省定经济薄弱村为821个,全部集中在苏中、苏北地区。贫困县较多的连云港市,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仍高达34.8%。对于这些经济薄弱村和贫困人口而言,农业仍然是农民脱贫致富、乡村实现振兴的重要依托产业。只有促进农业产业兴旺,才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保障;只有促进产业兴旺,才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从而在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江苏现代农业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2.1 先进生产要素外引内提,产业支撑体系初步构建
  现代农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作支撑。江苏从2个方面来集聚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一方面,从农业外部导入稀缺生产要素。从资金要素看,江苏较快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探索也较早,初步形成了“泗洪模式”和“盱眙模式”2种比较有代表性模式[3]。2013年,全省5 645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有工商资本投入的占到40%,资金投入总量约1 133亿元。从人才要素看,江苏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打造创业载体、不断优化创业服务,鼓励引导退伍军人、村干部、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2016—2017年,江苏共支持8.93万名返乡农民工创业。另一方面,从农业内部提升传统生产要素。以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例,近年来江苏大力实施“智能”家庭农场主培训、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17年,江苏拥有家庭农场3.75万家,合作社总数达8.42万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度达35.5%。江苏还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和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建设试点。2017年全省水稻集中育供秧、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面分别达到47.5%和62.4%。通过外部先进要素的引入和内部要素的提升,对现代农业建设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体系。   2.2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产品供给体系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结构调整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其中包括1个准备阶段和4个渐进提高阶段[4]。特别是最近的转型升级阶段,江苏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积极提高单产的基础上,扩大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的生产规模,保证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大力发展种子种苗业、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禽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由种植业单一发展向农牧渔业协调发展转变,要素投入结构由主要靠劳动力向更多依靠物质装备、科技进步、信息技术转变。近年来,江苏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梳理农业产业,排出具有比较优势的16个重点产业,组织制定了农业结构调整产业清单、专家团队清单、技术推广清单“三清单”,大力推进粮食等主要农作物优质化、规模化,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探索多种形式的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有力推进农业供给体系进一步优化。2017年,江苏稻麦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6%,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超过66%,高效设施农业比例占比18.5%,年产值10亿元以上县域特色产业达到162个。
  2.3 资源与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产业绿色化特征愈发鲜明
  江苏以工程或专项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十二五”期间,江苏启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其中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对“生态农业”建设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标化具体化,且将其纳入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并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2016年,江苏启动“263”专项行动,农业系统重点开展畜禽养殖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在具体措施上,一是推进农业“减肥减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推广补贴、绿肥种植补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流失。二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在全国率先建立完善的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大力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加强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大力提升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是推广种养相结合、循环利用的种养生产方式。采取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发酵床生态养殖、农村户用沼气等一系列措施,探索适度规模经营条件下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等新型模式。通过工程和专项行动等的实施,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2017年,江苏秸秆和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均达91%,化肥农药投入量分别较2012年减少5.56%和8.95%。
  2.4 农村一二三产业渐趋融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近年来,江苏通过财政扶持、政策优惠、金融支撑等措施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农业为基本依托,积极开展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和跨界配置,有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是产业融合主体实力有所增强。龙头企业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中最有实力、最具活力、最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2017年,江苏拥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 7 465家,其中省级以上龍头企业67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1家,国家级数量居全国第二。此外,江苏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39家,居全国第一。二是产业融合形式不断创新。目前,江苏初步形成产业链延伸型、社会化服务型、农业新业态型、产业集聚型和“农业+互联网”型5种主要融合模式。三是产业融合模式呈现多样。目前,江苏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种养小区+农户”“公司+专业村+农户”“公司+订单+农户”等多种联农带农模式以及“联合社(综合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一体多元综合服务模式。四是利益联结机制日益完善。江苏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分配机制、风险保障机制、持续增收机制等,形成稳定购销关系。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合同订单、利润返还、股份合作3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例超过95%。江苏通过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联动与融合,有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功能拓展,有力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创意休闲、“互联网+”等新产业每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3 当前江苏促进产业兴旺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江苏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促进产业兴旺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3.1 主要农产品执行国家政策,产业主体活力不够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稻麦是我国仅有的仍有保护价收购的农产品。2004年和2006年,我国分别出台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在此后每年逐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格,但从2016年起,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开始持平并逐年降低。江苏是我国稻麦主产区之一,属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区域。虽然最低收购价政策有效保护了江苏农民种粮积极性,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受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我国稻麦价格持续高位平稳运行,最近3年更是出现国内外价格严重倒挂,省内稻麦加工企业入市经营意愿较低,企业开机率普遍不足,开机率基本在30%~40%。受“稻强米弱”“麦强面弱”格局的影响,行业的利润率较低,企业长期处于亏损边缘,大部分企业均处于半开半停的状态,部分中小企业甚至长年处于停产状态。
  3.2 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趋强,产业发展空间不大
  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消耗资源和利用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随着江苏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自然资源环境对农业的约束越来越明显。一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企业用地、居民小区、城市建设等均需要占用大量耕地。以2016年为例,国家下达江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为1.75万hm2,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计划1.13万hm2。虽然江苏严格落实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政策,大力推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等措施,但是耕地减少的趋势仍难逆转。2016年,全省耕地面积为 459.53万hm2,比2010年减少2.47万hm2。二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单向流出。江苏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和服务业较为发达,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突出。2016年,江苏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年龄55岁及以上的占到48.7%,年龄35岁以下的仅占10%。三是生态环境压力大。江苏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强度高,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峻。江苏省小麦和稻谷的化肥施用强度为481.6 kg/hm2和360.1 kg/hm2,已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225 kg/hm2的安全施肥上限[5]。   3.3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全新对外开放格局尚未形成
  江苏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逆差,且有扩大趋势。2011—2016年,江苏农产品贸易逆差由79.1亿美元逐年扩大到 96.4 亿美元。从出口的农产品看,除园艺、林产品等有少量的贸易顺差外,其余各类别均为贸易逆差。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金额不高。2011—2016年,江苏农产品出口金额由28.1亿美元增加到35.9亿美元,年均增长5%,低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2016年,山东和浙江农产品出口总额分别为162.9亿美元和94亿美元,江苏仅相当于山东的1/5,不及浙江的2/5,这与江苏的农业大省地位严重不符。江苏出口的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大多是农户的自产产品。据统计,2016年江苏初级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总额的50%以上。从出口的农产品看,江苏优势出口农产品单一。2016年,江苏蔬菜及水果类出口额占初级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比重达到51%,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34.7%。从出口目的国看,产品主要出口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比较少。出口企业实力总体不强,缺超大型企业。2016年,江苏有出口企业1 468家,其中出口超1 000万美元的企业仅75家,超1亿美元的企业仅2家。总体而言,江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尚未形成。
  3.4 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体系仍需进一步构建
  当前江苏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农村各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融合水平低。一是产业融合主体带动能力不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例,江苏年销售过10亿元的企业仅占总数的1.7%,50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营业总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也仅少数几家。大部分龙头企业成长性一般,创新能力不强,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农业衍生产业开发不够,与其他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产业价值链实现不充分,农业生产效益未能充分体现。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以观光为主,文化传承、人物历史、风土乡俗等触及不多,高品位、多样性、特色化不足。三是产业融合链条较短,附加值偏低。2016年,江苏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2. 99 ∶ 1,而发达国家较高的能达到3.7 ∶ 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仅占第一产业产值的3.4%,低于美国2013年12.7%的水平。四是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产业链各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仍以订单农业为主,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比例很低,农民分享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的收益空间仍然比较大。
  4 江苏促进农业产业兴旺的建议
  江苏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发展基础较好,具有独特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将农业培育成有奔头的产业。
  4.1 “产、管、调、强”相结合,走质量兴农之路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要强化产出来和管出来,又要强化调出来和强起来。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要加快标准制定和修订,使每种产品有标可循、按标生产;要加强标准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帮助农民规范使用农兽药等;要大力推进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生产记录台账、按标生产,示范带动周边小农户。二是加强执法监管,把优质农产品管出来。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为强化执法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将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并实行“黑名单”制度。三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把优质农产品调出来。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增加销路好、品质高、市场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四是集成运用现代要素,做强农业产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重大需求,选择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新型技术,推进农业智能装备示范运用。加快建立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研发机制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机制,推动技术集成创新、优良品种推广、设施装备升级,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
  4.2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走绿色兴农之路
  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是优化农业主体功能和生产空间布局。落实农业功能区和生产力布局制度,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巩固提升蔬菜、特色果茶以及花卉苗木等特色板块,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土地载畜量。二是强化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建立耕地养护制度,在部分地区积极推广轮作休耕技术和模式,因地制宜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強化农田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水果蔬菜喷灌滴灌、粮食管道灌溉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完善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三是健全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农业生态补贴制度,完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及高效植保、施肥机械的推广补贴机制。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实时监控农业资源环境变化情况。建立完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对各地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4.3 推进农业品牌建设,走品牌强农之路
  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标志,更是农产品质量的集中体现。要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聚力打造一批品质优、叫得响的“苏”字号农产品著名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一是精心创建农产品品牌。统筹谋划品牌建设,精心制定品牌培育推广方案,推行差异化、针对性的品牌创建。整合地域资源和产业资源,挖掘提升品牌资源,以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品一标”为重点,聚力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二是加大农产品品牌推介力度。积极研究市场消费需求,实行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化发展策略,瞄准市场定位,找准细分市场,突出区域品牌宣传推广,拓展品牌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品牌运营传播手段,统筹设计宣传口号、产品包装、品牌形象,依托节假日活动制造网红热点,组织品牌推介活动,扩大宣传声势,提升品牌知名度。三是增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合力。建立完善农产品品牌创建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鼓励支持重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创建主体实现跨越赶超发展。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农产品品牌创建联席会议制度,专题研究、协调解决品牌创建工作中的矛盾问题。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督查,协同推进落实农产品品牌建设行动计划,严格组织实施专项考评,强化责任落实。   4.4 促进農村产业协调发展,走产业深度融合之路
  产业融合是产业兴旺的最根本表现。一是培育壮大产业融合主体。加强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引导家庭农场集群集聚发展,强化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积极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社联合合作,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有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和重组,不断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二是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坚持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方向,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依托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上游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下游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渔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加快发展智能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着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三是完善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的一份报告指出:管理良好的订单农业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可以给农业龙头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并可减少双方的风险和不可靠因素。要创新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紧密利益联结形式,总结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民”“农民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四是强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讯建设,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鼓励知名电商建设地方特色馆,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搭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4.5 深化农业对外开放,走开放农业之路
  统筹利用国内外2个市场2种资源,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国际农产品市场形势研判。要加强对重点国家、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的农产品供需和贸易情况监测,强化对国际市场价格、供需动态、贸易形势以及贸易政策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处理与信息发布,确保信息具有前瞻性、准确性、权威性,指导帮助出口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二是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巩固现有的农产品出口优势产业,扶持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出口产业,重点推进园艺、特粮制品、畜禽、淡海水产品等出口支柱产业和大蒜、河蟹、克氏原螯虾、淡水鱼、现代种业等优势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与加工贸易、粮油贸易与加工产业。三是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群。制定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标准,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农产品出口竞争新优势。引导有跨国经营需求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农业,提高其市场拓展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品牌运营能力。四是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贸易预警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信息获取优势,及时掌握贸易对象国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等信息,避免贸易争端。制定多环节安全质量标准,包括农产品进出口检验和认证制度,在发生贸易壁垒争端时,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各有关机制和有效利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确保江苏农产品出口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兴庆. 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农业农村现代化[EB/OL]. (2017-11-17)[2018-04-26]. http://www.ixumu.com/article-58658-1.html.
  [2]马丁·拉瓦里昂,陈绍华. 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不平衡的进展[R]. 罗马:世界银行,2004.
  [3]周应恒.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国际经验与江苏对策[J]. 决策参阅,2014(13):1-3.
  [4]朱方林,易中懿,朱大威. 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战略性选择[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9):33-38.
  [5]郑微微,何在中,徐雪高. 江苏主要粮食生产中化肥过量施用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4):666-672.任海彦,胡 健,胡毅飞.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4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