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业科技成果推广障碍问题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进入改革开放后,建筑业有了飞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当前我国建筑业整体的技术发展还陪均衡,技术水准仍然偏低,技术装备仍旧落后,而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城镇化和工业化时代,国民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亟待依托建筑业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转型升级。
  1 建筑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1. 1 建筑业科技成果的基本概念
  科技成果是社会的重要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国家的重要智力资源。根据 《建设领域转化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筑业新技术是指适用于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和村镇建设等领域,并经过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或新产品新技术鉴定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此处的技术、工艺是指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種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制成品的方法与过程,而材料、产品属于成品的范畴。本文主要研究具有建筑业特色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转化模式。
  1. 2 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首先,建筑业科技成果中可直接用于转化使用的新技术,不单单是某项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也应具备相关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是两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成果。此类技术的转化基本不存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冲突的情况,只要工程项目结构类似,均可适用,且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化解为施工步骤,工人施工简单、操作容易。其次,建筑业科技成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主体是施工单位,新技术、新工艺的转化使用均发生在工程项目: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发展模式研究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对新技术的研发、转化及接受意识会直接影响新技术的转化程度。再则,某些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会增加施工成本,此时新技术的使用会受到建设单位主观意见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新技术的转化,如一公司拥有超平地面的最新施工技术,业主认为使用该技术会增加总造价,并认为其建筑物地面不需要使用该技术,故放弃该项新技术。可见,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在于科技成果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工程建设各方对转化使用新技术的认识。
  2 现有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现有转化模式与其他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新技术的交易平台。目前存在着重视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忽视转化应用的倾向,缺乏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阻碍了成果持有者与使用者的交流,使得一些技术创新成果束之高阁,造成了很大浪费。二是成果持有者对转化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因为转化宣传新技术的投入大,而能带来的效益却不显著;再则研发新技术与转化不挂钩,成果持有者研发新技术,一些是课题研究,一些则是建筑企业为特级资质等级需要而做的技术创新,其研发新技术的直接目的并不是为转化获得效益。
  3 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发展模式
  分析已有、先进、普遍使用的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模式,结合我国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构建了适用于建筑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发展模式,即由政府参与,以政府推动为核心的转化模式。
  3.1完善激励制度,强化导向作用。组织实施建设部《建设事业技术创新奖励办法》,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落实具体实施细则,健全科技奖励和激励制度,组织和开展年度创新项目的中报、评审、发布工作,并积极向上推荐报评。把企业科技进步业绩和技术成果应用与企业资质、工程招投标及评优相结合,加大技术成果转化力度。推进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大学、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协会广泛参与的技术创新应用体系,使技术进步贡献率得到很大的提高。重点是混凝土施工技术、预应力、基础工程、钢结构、新型防水材料、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大型结构与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转化`设计施工一体化。就企业来说,总承包企业的重点是协助研发和应用管理技术、成套施工技术,专业施工企业重点是协助研发和转化应用专业施工技术和专业工艺专利,其他企业的重点是加强“四新”技术应用。
  结语
  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推进建筑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是关键工作。通过以上模式可有效解决新技术信息沟通不畅、转化率低及各参与主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我国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郝亚民. 坚持建筑业改革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J]. 中国科技信息,1998(Z3):75-75.
  [2]  梁立新. 试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念创新[D]. 广西大学,2005.
  [3]  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研究——以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为例[D]. 电子科技大学,2015.
  [4]  张继红.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型建筑节能玻璃转化应用[J]. 新材料产业,2015(4):22-26.
  [5]  方燕翎,毛义华.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思考[J]. 天津科技,2017(11):26-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0083.htm